一) 美国与欧洲对于手术器械预处理理念有根本分歧
随着医院集中供应的推行,供应室越来越多地面临着临床科室送来的器械上血迹干涸的现象,因而器械保湿预处理的问题日益提上了议事日程。美国规范AMMI ST在2013年第4次更新版中推荐用蘸有清水的湿毛巾或者专门的器械保湿剂来做预处理(6.3 Care and handling of contaminated reusable items at point of use )。然而最近常有老师来问,听说欧洲并不主张保湿处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说法来自于R.Zierler教授在2008年“Process –Oriented Medical Device Circuit ”,但是原文说的是推荐使用“干运输(Dry Transportation)”而非“湿运输(Wet Transportation)”。干运输是指把处理过的器械(明确推荐手术室及其他临床科室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大块污物以及冲洗器械管腔)直接装箱运到供应室,而湿运输是指连同器械和浸泡溶液一起装箱运到供应室。不推荐湿运输的原因一是连同溶液运输太重,容易造成人体工程学上的伤害;另一方面溶液一旦泄露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所谓欧洲推崇“干”而非“湿”只是运输的环节,这与是不是进行保湿是不一样的两个概念。实际上欧洲7-8年前所谓的“湿运输”理念国内以前也采用过,就是把器械泡上酶液拿一个整理箱装着从手术室运到供应室,而且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沉水箱法”。也正是因为类似R.Zierler教授的考虑,“沉水箱法”目前也逐渐被废弃了。取而代之的保湿剂一般是凝胶状或者摩丝状,重量轻而覆盖面积大,且大大降低了液体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