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L菌感染的抗菌药物[2,8~10]的选择
8.1 适当选抗菌药物
亲本菌株变成L菌株后,其药敏性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要针对L菌的特点来选用抗菌药物。因为菌壁缺如或残缺不全,故不能采取作用于细菌壁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但后者临床应用却常有效,原因可能是菌壁并非均缺损,或此种抗生素也作用于细胞质之故。这些抗生素只能破坏其亲本菌株,而对已失去菌壁、变成L菌株者无效,且会继续诱生出L菌株来,致使病情迁延不愈;对此可选取对菌壁及胞浆膜均有效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绿霉素和新生霉素等;可选取作用于胞浆膜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小诺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它们对L菌株的杀灭作用要比对亲本菌株更强,特别是前者对大多数氨基糖甙钝化酶稳定,尽管临床使用频率高,也不易产生耐药;也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分别如红霉素、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和多西霉素、美满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均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形成;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均是抑制致病菌的核酸的核成,从而发挥杀菌效应的;不宜选择作用于胞浆膜上的磷脂的抗菌药物,如多黏菌素B等,因G+细菌的菌壁及胞浆膜均缺乏磷脂,故这些抗生素对L菌株及其亲本菌株是无效的。
8.2 药敏的变迁
L菌的药敏常有别于亲本菌株,它可产生抗药性,原来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会失效能,必须更换药物,加大剂量,才能有效;β-内酰胺类诱导的L菌,其致病性及其毒力均较为薄弱,以致症状较为缓和/或有所缓解,但停药后,L菌又返祖为亲本菌株,毒力增加,症状又显化起来,此即所谓“反跳”;故治疗必须长期,尤其是对于败血症。亲本细菌耐药的菌株转变为L菌株后,细胞壁上的耐药R质粒通常会因菌壁缺损而丢失,返祖后耐药性不能恢复;但R质粒丢失与否要看菌壁损失的程度,当编码耐药的DNA还结合存在时,耐药性就会继续存在。
8.3 联合用药
通常在应用抗生素时,要采用兼顾疗法,既对L菌,又对其亲本菌株用药。这是因为抗生素作用于亲本菌株可诱导其变为无菌壁的L菌株,但同期中L菌株也可返祖为有菌壁的亲本菌株,或两型菌株同时存在。
【参考文献】
1 杨卫平,李家泰. L型细菌感染. 见:斯崇文,贾辅忠,李家泰主编. 感染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0~676.
2 田碧文. 细菌L型与医院感染. 中华医院感染病学杂志,1999,9(2):126~128.
3 Domingue GI, Thomas R, Walters F, et al. Cell wall deficient becteria as a cause of idiopathic hematuria. J Urtol, 1993, 150(2) :483~485.
4 李艳,蒋汉茂. 溶血法培养在细菌L型检验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3):277~278.
5 杨晓菊,岳亚飞,徐琳,等. 宫颈糜烂与L型细菌感染的关系探索.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5): 433~435.
6 严知明,杜毅新,郑 篪. 宫颈糜烂患者宫颈分泌物中L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7(13):3003~3004.
7 李勤,贺丁山,刘建纯,等. 一起L型伤寒流行的实验研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4,14(4):449~450.
8 樊秀华,彭少华. 427株细菌L型医院感染与耐药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13~14.
9 张秋桂,高思健. 10200例尿液标本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南华大学学报, 2001,29(2):133~135.
10 可秋萍. 败血症抗菌药物使用对L细菌耐药变迁的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8(4):368~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