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尘埃1969 于 2015-11-16 21:06 编辑
2015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国艾办)研究确定,今年活动主题仍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为Getting to Zero),副标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意在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都要勇于承担防治责任,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同心携手,加强合作,共同防治艾滋病,为实现健康中国梦努力奋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国办发〔2015〕1号指出:定期组织开展人员防护培训和演练,配置必要的现场调查处置设备设施,及时做好职业暴露后处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本指导原则所称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医务人员的HIV职业暴露是感染的重要途径,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职业暴露风险和压力。 那么预防HIV职业暴露我们医务人员能做哪些? 首先牢记普遍性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第四条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WHO 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general precaution)。具体如下: 1、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勿将锐利废弃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2、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为保证消毒效果,器具必须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后再消毒。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常用灭菌方法足以使艾滋病病毒灭活。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煮沸和化学灭菌。 3、认真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 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5、安全处置废弃物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 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没有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 6、使用安全针具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的建议(关于AIDS防护建议)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 专家小组曾就有关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表防护的建议。这些建议的严格程度超过了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美国医院联合会的要求。当然我国更鲜少做到,但任何避免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措施和方法我们都觉得有必要推广和学习。以下是具体建议。 1. 不要过度追求手术速度,那样做往往会导致对术者造成损伤,手术人员受伤危险性大的操作应由最有经验的外科医师负责完成。 2. 在手术过程中应穿戴可防止与患者血液接触的手术装束,包括过膝且防水的外科鞋套、防水手术服或洗手衣,并且要佩戴完整的头罩。 3. 术中应一直戴着双层手套。 4. 口罩潮湿或溅湿后应及时更换。 5. 应用护眼装置( 护目镜或护脸罩) ,保护术者头部暴露的皮肤。 6. 如若可能,应尽量使用器械打结,缝合和使用锐利器械时,应尽量采用「非接触」式操作。 7. 不要用手带着缝针打结。 8. 术中不要将锐利的器械或针用手直接传递,要将它们放置于过渡盘内传递。 9. 当传递锐利器械时要大声提醒。 10. 不要两人同时缝合一个伤口。 11. 当用手指探查骨折碎片或有钢丝及其他锐利器械的伤口时,要格外小心。 12. 不要把手贴附在骨刀刃、钻头或锯面上。 13. 如在冲洗大的伤口或使用电动器械等操作时,血液溅出不可避免,则应穿戴宇航服式手术衣。 14. 术中要常规检查手术人员的手术服、口罩及鞋套是否被污染,如有必要,应及时更换。 其中从 1 到 5 讲的是手术前的预防措施,6 到 14 讲的是手术中的预防措施,总之这些在骨科手术中很少有医护人员做到,但我们有必要为降低医务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