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2|回复: 19

[转帖] 屠呦呦无博士学位,无留洋经历,不是院士,被戏称“三无”科学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6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志豪)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中国人。85岁的屠呦呦与另外两名美日科学家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mura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无博士学位,无留洋经历,不是院士,被戏称“三无”科学家。
如此科学家获得世界最高奖项,是中国人获得科学类奖项最高奖,我想更多的是对科学不断的探索才能了知科学真谛吧~
那么我们能从三无科学家身上学到的都有哪些呢?您怎么看?
发表于 2015-10-6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屠呦呦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史上第12位获得该殊荣的女性。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该奖项的颁奖词写道:“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

获奖理由

诺贝尔委员会称,屠呦呦,威廉-坎贝尔以及Satoshi Omura 三位获奖者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据世卫组织2009年的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那么2.5亿疟疾感染者中将有更多的人无法幸存下来。

将分得诺奖一半奖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每次给学生上疟疾时,都要讲屠呦呦团队发明青蒿素的这段历史,想不到现在她拿诺贝尔奖了,太棒了!青蒿素是唯一一个中国自己发明的药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药工作者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代开的花,50年后才结果,历经半个世纪的坚守和坚持,不容易,了不起,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做出不懈努力的科学家团队点赞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她点赞,中国医药工作者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85岁,靠60年代的发明被国际认可。
国内的评比水准值得大幅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寻觅 发表于 2015-10-6 10:43
中国人的骄傲!

中国的“三无”科学家,坚持总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骄傲,为她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发表过SCI  国家应该重奖 再奖600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7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经半个世纪的坚守和坚持,为她点赞,中国医药工作者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鹿鸣呦呦,食野之蒿”2500年前的诗经已经预言了今天,不是你想或我想,而是天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她点赞,中国医药工作者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骄傲,为她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经半个世纪的坚守和坚持,为她点赞,中国医药工作者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三无”科学家,能力最重要,中国医药工作者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屠呦呦,中国医药工作者的骄傲!为她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0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三无科学家肯定是热爱科学研究的,不过是她那个时代。现在的科研时代,科研人员不得不去读更高的学历或者有留洋经历,这样或许才能有机会进行科研。不同的年代不用进行对比,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进行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