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2|回复: 25

留取痰培养标本危险因素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5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呼吸科的住院病人,几乎没有例外,都要做这样一个检查:痰涂片(找细菌、真菌、抗酸杆菌)或痰培养+药敏。痰标本可用于普通细菌、分支杆菌、真菌和军团菌的检测,但不适用于检测厌氧菌。因为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厌氧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而口咽内有大量厌氧菌定植,所以采集彻底避免上呼吸道菌群污染的标本才是准确建立厌氧菌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关键。而日常的咳痰、经口咽部支气管镜下呼吸道吸引物甚至是普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均不能用于厌氧菌检验。目前推崇的主要为防污染采样毛刷(PSB)、经皮肤针刺吸引物(TNA)。
    我们要求:
1、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若患者有假牙,应摘掉牙托,清洁口腔(刷牙或漱口),咳出深部痰液;
2、留痰时,应在医护人员直视下采集;
3、痰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送检,因为室温下2h会降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的分离率,而定植于上呼吸道的非致病菌以及许多条件致病菌可过度生长;
4、尽可能每天送检一次痰标本,连续3天。
    目前,我院病原学诊断阳性率较低,临床医生没有针对性地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大多数情况都是经验用药。分析原因:
1、医护人员为告知病人如何正确留痰;
2、病人往往将口水当作痰液吐在标本盒内;
3、经常是将痰盒交给病人,不管病人什么时候留取痰标本,因此,常出现患者晚上留痰,第二天早上才送标本的情况;
4、病人经常晚上入院,入院后即刻使用抗生素,第二天早上留痰标本;
5、有时医生只开一个医嘱,因此,只留取一次痰培养+药敏。
    痰标本采集本身是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正确的就比较少了。由于人体喉以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及其分泌物含有众多微生物,唾液含菌量非常多,老年、重症或住院病人的上呼吸道定植致病菌更多,致使途径口咽部的咳痰经常受到污染,严重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抗生素的选用。根据痰培养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等因素可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正确指导治疗。涂片、痰培养需一起开
整改措施:为减少污染,痰培养前需要做标本质量评估,即细胞学筛选,虽然部分痰标本通过肉眼观察其外观如黏液和脓性成分,可大致了解受检标本的质量,但仅凭此点尚不足,痰涂片细胞学检查判断标本受污染程度则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对于要求细菌培养的痰标本都要常规涂片革兰染色,明确唾液对标本的污染程度和有无必要做细菌培养。
    一般认为,来自下呼吸道的合格痰标本应是含有脓细胞和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较多,而受到唾液污染严重的不合格的标本则来自颊黏膜的扁平鳞状上皮细胞较多,镜检筛选制度(痰涂片),剔除代表上呼吸道污染的标本,这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正确的留取痰标本意义重大,必须认识存在的不利因素并积极、主动及努力克服这些因素,送合格的标本,得到正确的结果,保证临床医生准确的判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6 收起 理由
乔-乔 + 5 + 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5-10-6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感谢清清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那么多老师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痰培养存在问题确实是困扰临床诊疗工作,老师的分析也是我院存在的问题,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了,感谢清清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老师,学习啦啦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一见的好贴。
留痰,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但其中大有学问。许多科学发现,往往就是从留心一件小事中开始的。做科学研究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应该注意一些工作中的细节,往往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也许其中蕴藏着大的课题。
最近因研究统计学的需要,我查阅了一些基础学科的资料,其中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加法的定义,这件事很有趣。加法,也许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知道,平常人也许会说,加法就是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数,太简单了。但真是这样简单吗?其实这当中的问题很不简单,真正加法的定义,我查阅了,有一段文字。从中可见小问题中有着大学问。
现在人们都热心于科研,这是好事,但真正要做好一项科研,建议大家从留心小事做起。清清老师这篇贴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文点 +4 收起 理由
清清 + 2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无私奉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分享,认真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4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分析得很到位,也涨姿势了,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鬼才 发表于 2015-10-6 13:39
难得一见的好贴。
留痰,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但其中大有学问。许多科学发现,往往就是从留心一件小事中 ...

感谢!能得到您的赞赏受宠若惊哦,不过您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我会继续努力,多发能得到您赏识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5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清 发表于 2015-10-15 11:41
感谢!能得到您的赞赏受宠若惊哦,不过您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我会继续努力,多发能得到您赏识的帖 ...

不能这样说,惭愧
做学问可以说是天下第一难事,不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行。但对于基层的感控人员我们必须有宽容的胸怀。因为我国的感控队伍迄今仍由一支“杂牌军”组成,许多同仁没受过,也没有机会受到正规的感控科研训练,但他们能做到目前的水平就非常不错了。在中国的感控史上他们功不可灭,是无名英雄。应该对他们宽容。而我,上天给了我很好的条件,因此做事、做学问必须严谨,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现在感到自己做得还很不够,还要多向基层的感控人员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清清 + 2 向“鬼才”老师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7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清清老师的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3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无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您今后能谈一些对帖子的意见和建议和收获,笑脸吗,有一个就可以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1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清 发表于 2015-10-24 14:45
请您今后能谈一些对帖子的意见和建议和收获,笑脸吗,有一个就可以了。谢谢!

                                               哈哈,好          是              遵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731219234 发表于 2015-11-11 13:26
哈哈,好          是              遵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