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239|回复: 1

2015AGA粪菌移植概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1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015AGA粪菌移植概览
作者:王珊 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08-20
导读
          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粪菌移植(FMT)领域涌现了大量相关研究及病例报道,但目前对其了解还尚属“冰山一角”,亟待探索。《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7月刊发表了由美国消化病学会(AGA)FMT注册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共同撰写的FMT2015年新版概览,将FMT相关适应证、方法、机制和未来展望进行了全面综述。
关键字:  2015 | AGA | 粪菌移植 |  
        
       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粪菌移植(FMT)领域涌现了大量相关研究及病例报道,但目前对其了解还尚属“冰山一角”,亟待探索。《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7月刊发表了由美国消化病学会(AGA)FMT注册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共同撰写的FMT2015年新版概览,将FMT相关适应证、方法、机制和未来展望进行了全面综述。
        概念
        FMT指将健康个体(供者)包含有肠道远端微生物的粪便物质给予肠道微生态失调相关疾病/疾病状态或正常肠道微生态发生改变的患者。目的是使患者的肠道微生态恢复系统多样性,更接近健康个体的典型状态。
        CDI疗效
        自1983年首个FMT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DI)的病例报道之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近2~3年来的多数研究均表示,FMT在治疗重症或复发性CDI患者方面的治愈率高达100%,超过500个病例研究的平均治愈率达87%~90%。
        指南推荐适应证
        2010年FMT工作组:1.复发性CDI;2.中度CDI标准治疗(万古霉素或非
        达霉素)无效至少1周;3.重症(甚至暴发性)CDI标准治疗无效48小时后。
        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艰难梭菌治疗指南:FMT可作为经万古霉素脉冲/逐渐减量方案治疗无效的复发性CDI患者的替代治疗手段。而对于重症、复杂CDI患者则须谨慎进行,因与手术及其他标准治疗手段相比,此类患者进行FMT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更高。
        供者选择
        密切接触者(如配偶偶):)共享环境危险因素,可使感染物质的传播风险最小化。
        母系一级亲属:微生物种类相似性最高,受体肠黏膜免疫系统可更好耐受。
        无亲缘及密切接触无亲缘及密切接触关系、健康且经严格筛选者格筛选者:可规避遗传性致病风险[如炎症性肠病(IBD)]、亲属强制捐献或隐瞒相关感染风险因素等问题。
        供者筛查
        指南推荐使用供者调查问卷。此外,供者须不存在通过粪便传播的疾病或疾病状态,符合标准者在捐献4周内进行血液及粪便传染原检测最佳。供者排除标准1.捐献3个月前有抗生素治疗史2.消化系统疾病史[IBD、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便秘、消化系统恶性疾病等]及大手术史3.自身免疫性或过敏性疾病史,或正在接受免疫调节治疗4.慢性疼痛综合征、神经性或神经发育疾病史5.代谢综合征、肥胖或中重度营养不良6.恶性疾病史或正在接受肿瘤治疗建议供者进行的检测
        前两列为必做项,筛查额外致病原。若受体为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或存在潜在供者暴露风险,应进行后续详细检测。
        粪便制备
        制备过程包括稀释、均质化、过滤。稀释溶液有非蒸馏水、牛奶、生理盐水(无菌),均质化方法可选择搅拌机、人力搅拌及其他方法,可经纱布、咖啡滤纸、滤网过滤,制备后可直接灌注至胃肠道、进一步离心后灌注、装入明胶胶囊口服或冷冻保存(待用时解冻)。
        移植途径
        包括上消化道(内镜、鼻胃管/鼻肠管、药片口服)、近端结肠(结肠镜)或远端结肠(灌肠、直肠插管、乙状结肠镜或联合途径)。
        其他适应证
        IBD、肥胖、IBS以及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脂肪性肝病、多重耐药微生物的清除、肝性脑病、儿童过敏性疾病等。
        安全性
        短期不良反应中,轻微事件常见,包括腹部不适、腹胀、胃肠气胀、腹泻、便秘、肠鸣、呕吐及一过性发热;严重事件罕见,多与FMT操作过程相关,包括内镜操作并发症(穿孔及出血)、镇静相关副作用(误吸)、肠道致病原传播等。潜在长期不良反应因FMT或由于肠道微生态改变引起的疾病或疾病状态导致的感染原传播和慢性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在不断研究,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新技术才能不断趋于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