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9|回复: 15

[讨论] 再谈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b]

2004年版的内镜规范中对于内镜消毒效果的检测是这样描述的: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三十四条 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 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 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对于消毒后内镜的监测方法有新的描述,尽管说合格标准没变但相比之下显得复杂了许多。给实际采样和监测过程带来了困难。
图片1.jpg
当然后者报告的结果肯定是更精准。但是有哪些医院在严格按照这个要求进行监测呢?有没有好的经验给大家做一介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3 收起 理由
黑旋风 + 2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5-8-1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对于消毒后的内镜采用50毫升方法,收集采样液的瓶子用的100毫升盐水瓶,每次由检验科细菌室负责灭菌,虽然很经济,但采样口较小,操作起来。。。。。,网上有比较专业的收集瓶,但成本较高,希望大家提供又经济又好用的收集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院里进行常规采样监测的,几乎没有进行现配琼脂倒入含有采样液的平皿中接种的。疾控中心是这样接种的。个人认为国家还是要与时俱进。以前实验室用的平皿很多都是自己配置,存在着琼脂厚度不一等问题。现在大部分买成品。所以,国家规范上也可以改进!如果是成品平皿接种,1ml的液体量有点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院里进行常规采样监测的,几乎没有进行现配琼脂倒入含有采样液的平皿中接种的。疾控中心是这样接种的。个 ...[/quote]
在使用滤膜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9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院里进行常规采样监测的,几乎没有进行现配琼脂倒入含有采样液的平皿中接种的。疾控中心是这样接种的。个 ...[/quote]
有没有滤膜使用的经验之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9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惭愧,因为太过复杂,我们从没有按照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做,仍然沿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采样方法。今年西安年会上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图解》中灭菌质量监测之软式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也是采样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活检口注入,只是收集时把15ml无菌试管换成了50ml采样瓶而已,但论坛同仁上传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报批稿)又是“监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规定”,看来还是要与时俱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9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们仍然沿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采样方法,采样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活检口注入,把15ml无菌试管换成了50ml采样瓶,口大便于收集。去年监督局来我院采样,从操作部人口注入缓冲液,采内镜的全腔发现,全腔采样的ATP和细菌培养均超出标准,我们改进了清洗、消毒方法,购置了长刷,今年采样无论是半腔还是全腔,均达到要求。无死腔的清洗和全镜的浸没消毒非常重要。

点评

持续改进有成效  发表于 2015-8-21 1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对于消毒后的内镜采用50毫升方法,收集采样液的瓶子用的100毫升盐水瓶,每次由检验科细菌室负责灭菌, ...[/quote]
我们使用50毫升的无菌瓶(临床使用的痰液采集瓶),瓶口很大,使用也很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昊爱无限 于 2015-8-20 08:04 编辑
木易禾 发表于 2015-8-19 10:44
我院对于消毒后的内镜采用50毫升方法,收集采样液的瓶子用的100毫升盐水瓶,每次由检验科细菌室负责灭菌, ...


2004的方法。
100ML可以高压的盐水瓶现在也很难找到呀,看来必须购买专业的广口收集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根镜子用内镜规范方法采样没有细菌生长,GB-15982-2012方法采样就超标,试了好几次了,看来国家出台新规范还是有洵证依据的,只是新规检测方法要用滤网比较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不清楚我院使用的是何种方法,但还是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还是没有改,用的以前的方法。主要瓶子不好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到这个变化了,但是没使用滤膜,成本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一下各位老师,管腔冲洗液由10ML改为50MI,主要依据是什么?有没有相关规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学习了,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