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11 22:45
01-11 22:43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2 17:30
查看: 1069|回复: 5

[原创] 不同清洗方法对腔镜清洗效果研究之后续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学术研究文章,我个人以为,这样的研究态度是相当值得肯定的,尝试着从不同方法中去找出不同的结果,这才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精神。

从实验的结论中,与目前清洗规范所要求的方法基本上一致,但我个人以为,学术研究的核心结果在于找出确效的方法,而并不是仅仅只是论证可能最好的方法。

因为有一些事物并非高难度的科研程序才能达到的结果,清洗是一个基础工作,如果一个方法还有至少3%的失败率(或许可能实际失败率更高),这样的学术论证,可能就有更改研究方向与方法的必要性了!

其次,科研精神永远要抱有"怀疑的态度”去找出问题,经过对其物体本质特性的了解、反覆推理、实验、最后达到科学论证的结果。

如果大家认同这样的方式研究科学,我很好奇一个问题,为何全中国从来没有人怀疑多酶清洗剂这个产品是不是有问题?却可以不断的毫无根据的去论证各种其他的问题?例如、水有问题、手术器械材质有问题、手术器械上污染的有机物酸碱值有问题?人体分泌的体液酸碱值有问题?所有五花八门奇怪不可想象的假设都言之鑿鑿,为何独独多酶清洗剂就一定没问题呢?这是科学假设的方式吗?我不理解!

本实验为了表示其取样客观性,分别抽取妇产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手术后的腹腔镜300件,并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100件,3组腔镜均由同护士使用同批号的多酶清洗剂进行清洗。
经由三种清洗方法的差异的出结论。A组清洗成功率74%、B清洗成功率85%、C清洗成功率97%

有几点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
1.300件腹腔镜血液等有机污染污染面积及沾血数量都是一致吗?如果不一致,以上的三组结果就并不一定真实。论证的客观性前提是来自实验前腹腔镜污染结果一致,而并非来自于不同科室。

2.即使是3组其清洗合格率为真,C组的方法仍至少具有3%清洗失败率,从医疗确效标准而言,三种都应该不是最终正确清洗的方法。正确的清洗确效的方法为何呢?还是问题并不是出自清洗方法的问题?而是来自大家从不质疑的多酶清洗剂与清洗机呢?

3.在影响腔镜清洗质量分析的原因分析中推论有部份原因可能是残存在管腔内的水导致已配置的多酶清洗剂被稀释,浓度达不到要求,因此可能影响清洗确效。我很好奇一点,如果你家洗衣服时,临时多放一件衣服或在洗衣机中多加一点水,会不会造成衣服洗不干净的问题?如果不会,我很好奇为何管腔内有一些积水就会造成清洗不彻底呢?

4.为何污染物干涸就会造成不易清洗彻底外,还会对器械造成腐蚀?这究竟是何污染物?会有如此巨大的危害(对器械造成腐蚀),有科学论证吗?是因为污染物所造成的问题?还是清洗剂有问题造成的问题? 论述表示对器械会造成腐蚀,腐蚀物的成分为何?是铁锈吗?如果不是,那如何论证器械会受有机物污染而腐蚀?

如果以上这四点问题无法厘清,其清洗实验的方法与结果就无法达到医疗确效的核心目的,这个论文的价值性恐因此而打折扣,如果可能,重新的设计实验的程序与方法似乎才是解决及达到清洗确效的实验目的及论述!

以上仅供参考及讨论

我是顾濳刚,我在SIFIC网路论坛发表新的有关清洗方面讨论文章


以下为实验摘要:该论文内容附檔可参阅

[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手术后的腔镜300件分成A、B、C3组,每组100件。3组腔镜均先进行预处理,用多酶清洗剂浸泡10min后,A 组采用手工清洗,B组超声清洗后再用高压水枪冲洗,C 组超声清洗后再手工清洗。采用目测法和潜血试验法检测3组腔镜的清洗效果。结果 A、B、C 组清洗后目测腔镜污染率分别为9.00%、10.00%、0.00%,A、B、C 组清洗后腔镜潜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29.00%、15.00%、3.00%。3组腔镜污染率和潜血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为10.227、25.633,均P<0.05)。C 组腔镜目测污染率和潜血试验阳性率均低于A、B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腔镜器械采用多酶浸泡后,先超声清洗再手工清洗的方法清洗效果较好。

腔镜不同清洗方法之比较.pdf (714.95 KB, 下载次数: 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楼主的第3点提一点我的看法:
首先,洗衣服和清洗腔镜的原理是不同的。洗衣服是利用洗涤剂的“皂化原理和表面活性剂原理”起到清洗的目的的;而腔镜的酶洗是利用“酶的分解催化原理”的。
再者,腔镜的管道比较细小,酶清洗剂不易进入管道中。我认为,不是因为酶清洗剂被稀释,而是酶清洗剂根本就没有进入管道(这就是为什么在清洗腔镜的时候要用气枪和高压水枪),没有酶的分解作用,清洗效果会差些。


同意楼主其他3点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ICBC 发表于 2015-8-18 17:39
就楼主的第3点提一点我的看法:
首先,洗衣服和清洗腔镜的原理是不同的。洗衣服是利用洗涤剂的“皂化原理 ...

谢谢热情参予讨论,真理越辩越明这才是真学术,我非常乐见不同声音一起加入讨论行列!

您提的这一点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酶洗是利用“酶的分解催化原理”的说法。

我非常的理解,这样的观点是国内学术观点的主流,而且深信不疑这样的论点。

有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您或许可以进行,将多酶清洗剂加入了70度以上高温的热水,看看热水中会不会有蛋白固化情况发生?如果有,大概目测一下估算酶成分比例可能有多高。

如果您自己做完这个实验后,可能可以重新思考与检视,手术器械跟内窥镜的清洗到底是不是仅只依靠酶的分解催化原理,还是酶仅是辅助表面活性剂催化为目的?更可以深入检视,所谓“酶的分解催化原理”在实际有机物质上面的分解性,到底是不是一个清洗关键因素?

事实上,要靠酶做有机物的分解,可能要达数小时之久(估算时间是依照体内对有机物分解的概算,并没有实际在体外实际实验数据),如何能在短短几分钟就达到大量有机物分解厂家的神话会不会有点过头了?

往往厂家过去过于夸大的广告宣传,认为多酶、多酶,酶多了就是清洗剂产品好。不论是分解催化或者是水解方式,都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的,酶不是盐酸,不是放进去就立刻OK,您认为呢?

另外,我个人以为,清洗后使用气枪和高压水枪,只是要把残留在管道内的附着物测底清除,特别是清洗剂在管壁内的残留去除,与清洗的有效性可能并无直接关联!

另外附带一提,个人主观的以为,现在多数清洗剂可能实际上面并无法对各类有机物做实际完整的去除,实际上面清洗确效的要求仍距离十分的遥远!

以上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爱适妥顾 发表于 2015-8-18 19:17
谢谢热情参予讨论,真理越辩越明这才是真学术,我非常乐见不同声音一起加入讨论行列!

您提的这一点是 ...

是的,国内的主流观点是“酶的分解催化原理”,那么国外的观点是什么呢?国内使用的多酶清洗剂有好多国外的品牌,我想这些产品不仅仅是专供中国使用的吧?那么,国外的CSSD有何观点呢?

您说的对。通常情况下,有机反应的速率比无机反应的速率慢的多。所以,大多数有机反应要依靠催化剂来缩短反应时间。在有机物的分解这个问题上,究竟酶的催化能缩短多少时间,使用者也只能听厂家的说辞了。

至于使用气枪和高压水枪,您的观点我是赞成的,其目的“就是把残留在管道内的附着物测底清除,特别是清洗剂在管壁内的残留去除”(由于毛细管现象,在管道内的液体不易进入也不易出来)。但您说“与清洗的有效性可能并无直接关联”,我觉得是不是应该是“与清洗剂的清洗有效性无直接关联"更能表达您的意思呢?

国外是的器械清洗时什么状况呢?您是否给提供些可供学习的资料,亦或是网址,以供大家学习之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么。(我一直想了解国外的CSSD先进技术和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ICBC 发表于 2015-8-19 11:34
是的,国内的主流观点是“酶的分解催化原理”,那么国外的观点是什么呢?国内使用的多酶清洗剂有好多国外 ...

谢谢您的回复及指导!

1.酶在清洗剂中应该是扮演着"催化"角色,应该不是所谓靠酶做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

过度的酶含量并不能有效达成有机物质在器械表面去除的目的,如您同意的一点,有机反应的速率比无机反应的速率慢的多,是不可能靠短短几分钟可以达到器械上面有机物质的分解的,根本上,个人以为应该还是依靠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特性。

2."与清洗的有效性可能并无直接关联”这句话的原意是指仅仅依靠各种清洗方式(或者是错误的清洗方式),而忽视医用多酶清洗剂产品的合格性与有效性及清洗机本身应具备的功率(或马力),这个不可能会达到真正确效清洗的要求结果,舍本逐末去追求,或者推敲一个不合逻辑的结果(例如纯水清洗的神话),是国内所谓一个清洗学术的普遍现象!

3.国外从根本性管理做出发点,不是医疗生产制造的医用产品就不应该用在医疗单位,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容易达到的管理要求,但在中国从上到下却集体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处处表达着要追求了解国外标准为何,

医用生产与医用产品用在医院,这是根本不需要再教育的基本观念及标准,基础先能做到并且做好,清洗结果就自然改变,实无需过度学术包装去掩盖真相,您认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18: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的说法:
具科学性的比较,被比较的A, B,C组的腔镜污染程度应该要一致(Apple to Apple的比较) ,若是污染程度不同(Apple to Irange的比较) ,再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去比较清洗效果是没有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