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目前我国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及预防中的主要问题 WHO提出的今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主题是:预防肝炎,立刻行动。病毒性肝炎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球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受到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引起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每年近150万人死于这一疾病,大都属于乙型和丙型肝炎。那么,我国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有哪些变化?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乙型肝炎在全球广泛流行。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有20亿人感染HBV,其中有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我国属于乙型肝炎高流行区,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有1.2亿人。1992年我国的HBV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约9.75%。在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我国的HBV感染率逐年下降。2006年以后,我国的HBV感染率下降至7.18%,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已经达到WHO提出的<1%的目标(图1)[2];但仍有9300万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约20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 图1. 1992年和2006年全国HBsAg阳性率的年龄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乙型肝炎预防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推行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加强母婴传播的阻断。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世界肝炎日主题中提出:预防肝炎——儿童接种疫苗。所有新生儿、儿童和高危人群都应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时间推荐为出生后24小时内尽快接种[3, 4]。如果婴儿出生时未能生时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就会升高。一项研究显示,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如在出生7天后才接种首针乙型肝炎疫苗,其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出生1~3天接种疫苗者8.6倍[4]。 我国的乙型肝炎疫苗也是很安全的。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09年和2010的统计[5, 6],乙型肝炎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率为14.9例/100万剂,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热、皮疹、无菌性脓肿、过敏性紫癜和血管性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仅为2.02例/100万剂。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估计3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7, 8]。而我国在1992年乙肝疫苗未纳入计划免疫以前出生的女性目前已经进入育龄期生育高峰,她们是的HBV感染率仍>8%(图1)。因此,对这一人群实施正确、有效的母婴阻断,是我国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问题。 预防HBV的母婴传播应从婚检和孕检做起。应大力提倡婚前检查,早期发现HBV感染者,对感染者的配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HBV性传播;对女性感染者应在专科医生评估生育的风险,指导生育并实施母婴阻断。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的乙型肝炎疫苗+ HBIG联合免疫的母婴阻断措施是[9]: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或20 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图2)。高病毒复制(HBV DNA >107 IU/ml)的母亲在知情同意及权衡利弊后,可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于妊娠晚期口服比较安全的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进一步提高母婴阻断的效果[10]。
图2.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的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程序 References [1] WHO. Hepatitis B.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 Sheet 204 dex. (Revised July 2012). WHO Web site.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04/en/index.html. [2] 李杰, 庄辉.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进展. 肝脏. 2012. 17(1): 2-5.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 19(1): 13-24. [4] WHO. Hepatitis B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2009. 40: 405-420. [5] 许涤沙, 刘大卫, 李克莉等. 全国2005~2009年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 17(2): 109-117. [6] 武文娣, 刘大卫, 李克莉等. 中国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2. 18(5): 385-397. [7] Lee AK, Ip HM, Wong VC. Mechanisms of maternal-fe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J Infect Dis. 1978. 138(5): 668-71. [8] Alvarez-Munoz MT, Vazquez-Rosales JG, Torres-Lopez FJ, et al. Infection of pregnant women with hepatitis B and C viruses and risks for vertical transmission. Arch Med Res. 1997. 28(3): 415-9. [9]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 19(1): 13-24. [10]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 2012. 57(1): 167-85. 信源转自:搜狐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