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5|回复: 5

[翻译] 遇到禽流感病例,你还不知所措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4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编者按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11日通报,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在春夏季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监测中发现1例H5N6禽流感病例,目前该患者已死亡。不管是输入性还是原发性,禽流感病例偶有发生,当遇到禽流感病例时,你是否还不知所措呢?发生暴露后该如何处置呢?下面我们看看香港是如何防控禽流感的。

香港禽流感(H7N9)医院内传播的预防
译者:张立国(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校对:傅建国(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事件概况
2015年2月,该院收治一名禽流感(H7N9)确诊患者,该患者在发病前3天曾去广东东莞旅游。由于其否认去过菜市场及活禽接触史,该患者被收治在一个5人间进行诊疗,该房间每小时进行6次换气。在该病例确诊的前42小时内,急诊室、内科病房、ICU等病房的82名医务人员发生了暴露,其中16(20%)位医生、40(49%)名护士、7(8%)名卫生管理人员和19(23%)名工勤人员。




防控策略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免受感染,香港公共卫生系统建立了一系列感染防控策略,包括主动疾病监测、疑似病例的早期隔离、快速的分子学诊断试验、诊疗护理患者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PPE)、对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进行追踪等。在流感流行季节,要求医务人员诊疗时佩戴外科口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等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佩戴N95口罩和防护面屏。

暴露后风险评估
感染控制团队采用统一问卷对82名医务人员进行个案调查,包括他们与患者接触的过程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

风险等级分组
58(70.7%)位医护人员因为在照护患者期间都佩戴了外科口罩而被划归为低危组;

24(29.3%)位医务人员因为在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时未使用适当的PPE而被划为高危组。

风险调查
82名暴露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1%。高危组中19人在患者正压无创通气期间照护过该患者,13人与该患者同处一室的时间超过5分钟,仅5人佩戴了N95口罩,但均未佩戴防护面罩。且有5人(1名内科医师,2名护士,2名助手)在患者病情恶化时参与了气管插管操作,他们仅佩戴了N95口罩而没有佩戴防护面罩。

暴露后预防措施
高危组的24名医务人员全部进行奥司他韦(75mg,每日2次,连续5天)的暴露后预防用药。

低危组58名医务人员中的17(29.3%)人实施了暴露后预防用药,5名参与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被卫生部门强制隔离直至5天的奥司他韦暴露后预防用药完成。

82名医务人员均接受20天的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要求佩戴外科口罩,每日测体温2次,向感控团队报告所有的流感样症状和体征。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接触者就会被单间隔离,直至鼻咽拭子标本快速分子学检测结果出来。

结果
在医学观察期间,82人中有6(7%)人出现了流感样症状,但RT-PCR分析均排除了禽流感H7N9感染。与首发病例同处一室其他4位患者实施奥司他韦暴露后预防用药,均未出现流感样症状。

我们调查的结果也验证:医疗机构内禽流感H7N9在患者-医务人员间传播证据并不充分。有文献报道中国大陆暴露于4例首发病例的80多名医务人员,在14天的医学观察期内无人出现流感样症状。中国大陆对H7N9亚临床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显示,126份医务人员的血清标本均未检测到血凝聚素滴度≥20的H7特异性抗体。除了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相结合的措施,我们还施加了更高级别的防控措施——空气传播隔离措施,这是由于美国CDC鉴于缺乏有效的疫苗和H7N9感染者的高死亡率而建立的。本研究的结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回顾H7N9感控策略的机会,事实上流感病毒的空气传播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小知识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可分出许多亚型,目前已鉴定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的H5和H7亚型毒株能引起严重的禽类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等。

[抵抗力]

禽流感病毒对***、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其他禽类、野禽或猪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患者是否为人禽流感的传染源尚待进一步确定。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目前尚缺乏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死因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参考原文:Cheng VC, Lee WM, et al.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influenza A (H7N9) in Hong Kong. J Hosp Infect. 2015 Aug;90(4):355-6. doi: 10.1016/j.jhin.2015.04.016. Epub 2015 May 15.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


图文编辑:小小牧童

审稿:赵静 刘荣辉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5-7-14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总结得很简单,但是却很到位。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4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今年3月份一例病人诊断为H7N9禽流感病人,晚上九点多医院打电话让过去。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这个病人顺利出院了。当时委领导和很多媒体朋友还来采访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4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禽流感虽然在平常工作中很少用到,不过还是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避免遇到时不知所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4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总结非常好,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