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昊爱无限 于 2015-6-27 08:39 编辑
锐器盒应该是达到3/4满时封口处置,还是使用时间一旦达到48小时就立即封口处置,想必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了你,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大家的选择也一定有所不同。那么支撑这两种观点成立的理由都有哪些呢?让我们捋一捋
1、观点一:认为锐器盒只要使用时间达到48小时就立即封口处置,不论容器中只有一个针头还是已经达到3/4满。其理由主要是这样的: A、2003年国务院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也就是48小时哦)。要广义地理解暂存点的概念,这里的暂存点包含锐器盒。 B、锐器盒中的各种锐器,也就是损伤性医疗废物中沾染着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含有“高蛋白、高养分”,这个锐器盒就是一个细菌们无比喜爱的繁殖后代的优良培养基,随着锐器盒使用时间的延长,一定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致病微生物。这微生物会污染环境,理所当然的会危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2、观点二:认为锐器盒中的内容物达到3/4满时需要封口处置,不管是24小时还是超过48小时甚至是超过72小时。主要理由是: A、从环保和成本核算的角度考虑,锐器盒没有装满(3/4)就封口处置,是没有必要的,增加环保负担,也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 B、因为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如果锐器盒没有达到3/4就丢弃,临床依从性太低,不结合实际的强行要求只能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C、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锐器盒必须在48小时内停止使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中的暂时贮存点特指医院集中的暂存点,不包含临床医疗废物产生地,当然也就不包含使用中的锐器盒。原因是《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对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有要求,即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而这些规定显然不是针对临床医疗废物产生地和锐器盒而规定的。 D、至于说到锐器盒在临床科室使用时间超过48小时会导致细菌滋生繁殖污染环境这一问题,目前为止貌似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影响了医患安全。
假设条例中明确规定锐器盒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必须处置并在释义中告诉我们这样做的依据;假设我们有许多的案例和数据证明锐器盒使用时间超过48小时对医患的危害具体是什么;假设我们医院里的锐器盒规格大大小小非常齐全且都不要钱,假设…… 对了,假设专家们看到这里,会怎么想呢? 现实是没有假设,这两种观点貌似都很有道理,以至于让我越思考越凌乱。关于锐器盒管理,我以为不超过48小时是正确的,但实际中我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它3/4满才处置。当然,我以为正确的在您的观点里也许是错误的,我以为做错了的或许在您那里反而能得到支持。像我这样游离在现实与理想中的人有多少,不如我们来做个测试吧。 友情提醒: 1、在投票前一定要看清楚选项,因为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 2、这个投票纯粹是为了满足我个人的好奇心(也许你也有好奇心 ),和国家规范无关,也不是卫监部门的暗访,您可以放心大胆的选择您认为正确的和您正在做的事。 3、让我们认真地做个选择,也许一不留神,我们的选择会被专家们关注并在下一次的规范制定中认真参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