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7109|回复: 65

脓液“无菌生长”你遇到多少?如何向临床解释或处理的?

   火...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10
  • 最近打卡:2024-11-15 10:54:20
发表于 2015-5-1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近日看到谢晓英老师的文章《脓液“无菌生长”?——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释疑》,感觉对微生物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和感控人员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特转发于此供大家学习讨论。

手术中取出的脑脓肿去做细菌培养,报告“无菌生长”?
肝脓肿感染症状明显,脓液培养提示“无菌”?
——都化脓了还“无菌”?!
当然不是。
首先,脓液是什么?
脓液(pus)是机体组织炎症过程中形成的浓稠或稀薄的混和物,炎症过程中细胞、组织在细菌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液化坏死,加上血管的液体渗出,形成肉眼呈灰黄色或黄白色的浓稠状液体。脓液中除含有脓细胞(变性坏死白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组织液。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病菌后就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体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也就是说,脓液其实就是一个大混战之后的战场,除仍在激战的白细胞和细菌们之外,更多的是战死的细菌尸体和阵亡白细胞将士。
那么,脓液是不是一个理想的培养标本?
细菌培养的前提是有活力的细菌。标本来源广泛,最理想的是血液及无菌体液,很多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眼耳鼻分泌物、生殖道分泌物等等)也是培养的常见标本。而对于脓液这个尸殍遍野的战场来讲,细菌活力已经不是很好,加之临床上很多脓液培养是在抗生素使用之后采集留取,腹背受敌,细菌就更难生长。
再者,微生物也是生物,在送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采集后有没有及时送检?没有的话是将它们放到冰箱还是常温?它们有没有被冻死、饿死、或者“见氧死”?
知己知彼,了解这份脓液里可能有什么菌就十分必要了。也就是常见感染谱。
对于引子问题的脑脓肿,感染谱随感染来源而异:耳源性脓肿多属以链球菌或变形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鼻源性脑脓肿以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为多见;血源性脑脓肿取决于其原发病灶的致病菌,胸部感染多属混合性感染;创伤性脑脓肿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脑脓肿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其中以链球菌居多,其次为杆菌和其他球菌。除开放性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脓肿外,大多数厌氧菌脑脓肿继发于慢性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和胸腔化脓性病变等。结核杆菌、真菌(如放线菌、隐球菌等)、阿米巴原虫及肺吸虫等偶也可引起脑脓肿。而对于肝脓肿,从胆道和门静脉侵入的多为大肠杆菌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从肝动脉侵入的多为球菌,特别是葡萄球菌。有报告细菌性肝脓肿中36%~45%为厌氧菌感染,约25%患者为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
如果没能及时送检,放常温超过1小时,细菌快速生老病死已没什么诊断价值;放到4℃冰箱,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又会被冻死;如果没有专门打到厌氧瓶,那么各种厌氧菌们就会“见氧死”。
所以对于脓液培养,实验室建议:
1 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临床上通常难以做到,尽量在下一次使用抗生素前采集;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标本应直接打入含有抗生素吸附剂的血培养瓶(即抗生素中和瓶)中送检。
2 开放性脓肿和伤口拭子: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5%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无菌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取,需取两个拭子置无菌器皿中送检,分别做细菌涂片和培养检查。
3 封闭性脓肿:用75%酒精消毒脓肿局部皮肤或黏膜表面后,用注射器以无菌方法穿刺抽取脓液510ml,置无菌管中或抗生素中和瓶(已用过抗生素)送检;疑为厌氧菌感染时,抽取脓液后立即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将脓液注入厌氧运送小瓶中送检(或注入厌氧血培养瓶),或床边直接接种厌氧培养基。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TMwNzE2NA==&mid=203924305&idx=1&sn=7e4ad88d7291c1411a3bc7254f2d8e3b&;scene=5#rd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乔-乔 + 1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以前只是知道,脓液很难培养出细菌,通过学习老师分享的文章进一步明白了原因。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文章有价值。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中进行采样指导,老师的实验室建议很实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脓液是白细胞与微生物相斗后残骸遗留之埸所,微生物活性失去何能再生长呢?清创再刮取其基底部标本送来吧!
回复

举报

  • 打卡等级:即来则安
  • 打卡总奖励:146
  • 最近打卡:2025-04-30 13:19:12
发表于 2015-5-13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取脓液培养,这种现象在临床很常见,培养结果无菌生长,医生常常很无奈,对病原学检测失去积极性。究其原因,是医生采集标本不正确导致的,看来如何采集标本是临床医务人员所缺乏的知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载了,很好的学习资料。谢谢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科室提出类似问题,正困惑,谢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举报

  •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904
  • 最近打卡:2025-05-03 13:32:22
发表于 2015-5-13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外科医生对此很困惑,好多脓液培养阴性(后来经过交流,改变采样方法,阳性率高了)
回复

举报

  • 打卡等级:常驻代表
  • 打卡总奖励:262
  • 最近打卡:2025-04-29 09:19:46
发表于 2015-5-1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骏马奔腾老师,学习了,有长见识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采样送检里面的学问还是挺大的,不注意的话经常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的专业贴!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临床科室也有这样的情况,以前只是知道,脓液很难培养出细菌,通过学习老师分享的文章进一步明白了原因。很细化,有说服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临床当看到脓液培养不出细菌时,总是怀疑检验科的水平,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收获大大的。感谢老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又长见识了。感谢老师的分享!!!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至我院感控群,与大家分享。再次感谢骏马奔腾老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老师的文章后对脓液培养无菌生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谢谢老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对于临床医生如何留取标本帮助很大!
回复

举报

  • 打卡等级:常驻代表
  • 打卡总奖励:242
  • 最近打卡:2025-04-30 08:23:06
发表于 2015-5-1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室标本送检率不理想,和科室医生沟通,医生问送检脓液检不出细菌,以前不知道怎么回答,学习后知道了,谢谢老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讲解的很详细   解疑答惑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SIFIC2025全国感控年会开放注册啦
SIFIC2025全国感控年会开放注册啦
“SIFIC2025全国感控与疑难感染联合大会”将于2025年7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现已开放注册报名!

查看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