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这是最精彩的十大心理学试验之九——天使在监狱里变成恶魔
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同事做过一个富有争议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他们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办公大楼的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以15美元一天的价格雇佣了24个学生来参加为期2周的实验。人格测试显示,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研究者对这些学生随机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成了“看守”,另一部分成了“罪犯”。“看守”拿到制服、抢和电棍;“罪犯”拿到号码、不合身的囚服、拖鞋,模拟监狱被制造成脏乱的环境。
在模拟试验刚刚开始时,扮演看守的“学生”的学生与扮演“罪犯”的学生之间并没有多大差别。而且“看守”也没有受到如何做监狱看守员的专业训练,而只是按照研究者所说的要“维护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当回事。为了让模拟监狱生活更为真实,“罪犯”想真正监狱中的罪犯一样介绍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看守”每隔8小时就换班轮休,“罪犯”只能在吃饭、锻炼、去厕所等比亚奥的事情时稍有自由,大部分时间呆在牢房。
路西弗效应
当“罪犯”出现反抗行为时,“看守”开始采取体罚等手段压制“罪犯”。没过多久,有的“罪犯”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尤其在实验的第二天,当“看守”压制了“罪犯”的反抗情绪后,“罪犯”表现出更为消极的反应,无论“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完全服从。当“罪犯”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时,“看守”会不断向他们强调自己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同时,“看守”开始做出虐待“罪犯”的事情。此时,“罪犯”开已始相信,他们低人一等、现状无法改变;有的“罪犯”由于忍受不了,出现情绪崩溃,“看守”竟然认为他们是伪装的,并不予理会,这导致“罪犯”更加疯狂。暴动、绝食、抗议、虐待的情况一天天多起来,“罪犯”更加疯狂,“看守”的控制欲也越来越强。场景的疯狂导致实验提早结束。
双方病态反应导致实验只进行一周就宣告结束。菲利普·津巴多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性格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重要,善恶之间也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可以让好人犯下暴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他称谓“路西弗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弗堕落成了撒旦。
此文出处——《图解心理学》第106~107页,标题为本人所加。
[ 本帖最后由 gjs661 于 2009-3-18 16:30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