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9|回复: 3

[原创] 不公正的制度让医患双方都受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size=10.5pt]      这几年的“两会”,医疗话题总是争论热点。这次也不例外,徐勇、李玉峰等医界委员因为宣称“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引来了许多网友的痛骂。在公众普遍对医疗现状不满的同时,医界似乎也是一肚子委屈。这些争论到底谁是谁非?观察之余,我发现很多问题的争论实际是搞错了方向,在一些伪问题上打转转,值得先理清一下。
      先说看病贵的问题。单纯说中国看病贵不贵实际上是个伪问题,这就好比争论寄一份邮件收8块钱是不是太贵一样,是平信当然嫌贵,要是特快专递肯定说便宜。不是贵不贵的问题,是值不值、公不公正的问题
      我想大多数有理智的公众所说的看病贵,无非是针对两点不公:
      第一,不该收的钱乱收了。很少有人是在抱怨8块的专家诊费太贵了,相反,就算诊费翻上两番,多数公众也能接受,毕竟,这是对专业劳动的合理肯定。公众不满的主要是医生不顾病情而过度医疗、乱开大处方而导致的“贵”。现在的医疗制度可以说是导致该收的不收,不该收到乱收。以至于一争论起看病贵,医患双方都很受伤。医界说,中国看病最便宜,专家看一次才几块钱,人家美国、香港,医生看个片子就收几百块呢。而我们的医院,单靠看病服务可能无法生存,被逼开大处方拿药品回扣。另外,由于医疗监管部门和医院实际是一个利益群体的,权力完全缺乏制约和监督,医院医生可以为所欲为,当然宰你没商量。这个时候,呼吁什么医德、救死扶伤等实在是幼稚得可笑。而患者这边呢,一个本不需要吃药的感冒,也开一大堆抗生素,病人当然觉得贵。
      第二,政府在医疗上的民生投入太少,导致医疗福利很少,纳税人觉得自己看病掏的比例太高,无法承担。而且,一方面政府公共医疗支出严重不足,据统计,从90年代下半期到现在,政府财政投入在全部医疗支出中所占比重仅为15%-18%左右,占GDP不到1%。而发达国家对公共医疗财政投入则占GDP近8%。另一方面却又严重分配不公,相当部分福利资源被一小部分特权群体享用,而最需要国家福利救助的低收入人群反而没有什么福利,当然看不起病。
      另外,说到看病难,医患双方也是各有苦衷。徐勇等委员就认为,看病难”事实上是“看名院名医难”,中小医院看病并不难。而患者则说,现行的医疗体制使得资源都向更有权力的大医院倾斜,许多中小医院混乱得像黑诊所,而大小医院的收费又没有拉开,自然都往大医院挤。

      一些医界人士举例说,国外也普遍看病难,看病贵。本人因为近些年都在香港生活,说说我的亲身就医经历。一般的小病,学校有诊所,也有社区医院,医生都和大医院一样很专业。我在学校诊所就医,每次20港币,别的一概不管,一般随去随看。一般小病都在社区医院解决,按计划预约,大病上报到大医院处理,很有条理。

      香港全民都享受公费医疗福利,去年我太太生孩子,因为我在香港读书,她也能在公立医院享受这一福利。太太剖腹产住院5天,按天算的,我自己掏了500港币。我女儿因为一点小恙,住院8天,我也只用出250港币。其中病人吃饭和陪护全由医院负担,婴儿都吃医院统一提供的一次性包装的惠氏牛奶,一切婴儿用品都可免费提供,有专业人士悉心照顾。家属只需在规定时间去探望便可,完全不用操心。出院结帐的单据显示,香港政府补贴了差不多6万港币。香港公立医院的设施与条件之优良,超越了我看到的任何一家大陆大医院。而且,医护人员的服务之专业和亲切,让我这个大陆人感动得想送锦旗。至于那些看病要等几个月的例子,实际情况是因为这些病多能自愈,或者并不急切。患者也可以花钱去私立医院。急切的病不会耽误,我老婆因为在社区医院查出妊娠高血压,马上安排住进了大医院,从社区医院出来到住进大医院病房,只花了半小时!

     医疗资源紧缺,除非共产主义实现,在哪个国家都会存在。但是,只要公共政策真的是公民参与制定的公正制度,我想,即使服务水准不高,也不会有我们这么多怨言。相反,不公正的制度让医患双方都受伤。当然,除了极少数特权人士。

      劳苦大众有几个能认识到是制度不公导致看不起病?就认为是医生掏去了他们兜里的钱!:'( :'( :'(


发表于 2009-3-10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策是通过医生这个载体体现的,医生用行动诠释着国家卫生政策与制度,所以医生注定成为了焦点。
看病难与不难是相对的,生活在后现代时代的人,将看病与到超市购物相比的话,看病肯定是难的;将看病与国外相比较的话,肯定是容易的,低廉的,不然为什么会有很多老外飞到国内就医甚至做器官移植呢(当然,掠夺我国的器官移植资源,“移民”移植是为我国管理制度及医学伦理学所痛斥的);将医疗与其他服务行业比较的话,肯定是“冷漠老大”。参照物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医学模式及社会的转型时期,这是一种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专家的共识是,医疗资源的紧缺是绝对的,国家及行业内的积极探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0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章很有见解,一针见血,谈到实质问题,的确中国的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基层与城市之间,国家在投资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均的差别,这种差别什么时候才能消除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不管什么原因,看病难、看病贵,最后的焦点都集中在医院了,其实国家体制是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