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我制作的word版课件,帖出来与大家分享 消毒专业名词术语(一)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我国消毒专业常用名词术语,并给出了定义和解释, 本标准适用于消毒专业领域名词术语的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版) 3消毒专业基本术语 3.1保存 保藏: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防止物质的生物学F·B。 3.2巴氏消毒法 :一种用较低温度间歇加热消毒的方法,此 消毒的方法因首先由Louis Pasteur建立而得名. 3.3存活曲线 :用图解法表示的,在规定条件下火菌吋,徵生物数量随暴露于灭菌因子剂量的增多或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的情况。 3.4存活时间 :在规定的条件下暴露于杀菌因子,试验的生物指示物屮微生物存活的最长时间。 3.5参考微生物: 从公认的菌种保存库获得的菌株。 3.6 C T 值: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乘积.用于比较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示。 3.7 D值: 在设定的暴露条件下,杀灭特定试验微生物总数的90 % 所需的时间。 3.8防腐: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的微生物生长繁殖.以防止其感染.。 3.9防腐剂: 用于防腐的制剂。 3.10酚系数: 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是酚杀菌作用的倍数.用于比较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3.11公认的菌种保存库: 根据"国际公认微生物蔺种保存专利与法规"布达佩斯公约建立的国际菌种保存机构, 3.12化学杀菌剂:用于杀灭微生物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 3.13 K值: 消毒速度常数.,K值越大,表示消毒速度越快, 3.14 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灭细剁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3.15 抗菌剂:能够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和繁殖的制剂- 3.16 N值:消毒剂的稀释系数或浓度指数,用于表示消毒剂的浓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程度。N值越大,表示浓度变化对消毒效果影响越大- 3.17 灭活:使微牛物丧失生长和繁殖能力的操作。 3.18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9 灭菌剂:能够杀灭一切微生物,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20 灭菌器:能够杀灭一切微生物,并能达到灭菌要求的器械。 3.21 灭菌因子:物理、化学或生物杀菌因子,或各因子的组合。它们能在规定条件下发挥杀菌作用.使被处理的物品达到无菌状态。 3.22 平均单个细菌存活时间: 在一定范围内,消毒作用的时间和存活菌数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随宥作用时间的延长,存活菌数呈对数减少.试验菌数减少到1个菌的理论时间。是测定消毐剂对微生物杀灭作用的指标。 3.23 Q值:温度系数,表示温度每升高1 OC消毒速度加快的倍数。 3.24 清除污染: 去除和(或)杀灭环境或物品上微生物的过程,也用于去除或中和有危害的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 3.25 清洁: 除去物品的污染,使之达到预定用途或进-歩处理所需的程度。 3.26 杀病毒剂:用于杀灭病毒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27 杀菌剂: 用于杀灭细菌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28 杀结核杆菌剂:用干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29 杀微生物剂:能够杀灭微生物.尤其是致病件微生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30 杀真菌剂:用于杀灭真菌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3.31杀芽孢剂:用于杀死微生物芽孢的制剂。 3.32 10分钟临界杀菌浓度:消毒剂在作用10 min时.杀灭试验菌的最大临界稀释浓度.是评价消毒剂杀菌作用的指标。 3.33 生物杀灭剂: 所有能够杀死卞物体的制剂的统称。 3.34 生物消毒法: 利用植物提取物、微牛物多肽、生物酶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3.35 生物消毒剂: 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多肽、生物酶等制备的消毒剂。 3.36 微生物: 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小实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某些原生动物和藻类。 3.37 微生物分类: 把微生物归类成所厲类型的一般方法。 注:例如,可根据采用的选择性培养基.菌落或细胞结构形态、染色特性或其他特性,组合成各个类型, 3.38 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39 消毒动力学: 对消毒过程中微生物死亡规律的定量性理论研究。 3.40 消毒剂: 采用一种或多种化学或生物的杀微生物因子制成的用于消毐的制剂。 3.41 消毒器: 采用一种或多种物理或化学杀微生物因子制成的消毒器械. 3.42 消毒学: 研究杀灭、去除和抑制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科学。 3.43 抑菌: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其活性的过程。 3.44 抑菌剂: 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但不能将其杀死的制剂。 消毒专业名词术语(二) 4 消毒应用术语 4.1 半关键性医疗器械 中度危险性器材: 仅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医疗器材,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医疗器材。 4.2 等离子体: 是高度电离的气体云,在特定的电场内,气体分子发生电离.部分或全部被电离成带电的粒子(电子、离子)和不带电的粒子(分子、激发态原子等〉,同时产生紫外线、у射线、β—粒子等,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等离子体。 4.3 低水平消毒: 仅要求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休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处理, 4.4 低水平消毒剂:仅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低水平消毒要求的消毒剂 4.5 多重耐药菌: 对三种或三种以上抗菌药物(或消毒剂)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4.6 非关键性医疗器械 低度危险性器材: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的医疗器械. 4.7 高水平消毒: 要求杀灭一切细菌繁殆体、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和致病性细菌芽孢的消毒处理. 4.8 高水平消毒剂 :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致病性细菌芽孢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消毒剂。 4.9 关键性医疗器材 高度危险性器材: 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人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医疗器材。 4.10 菌落形成单位: 微生物在闳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落。 4.11 空气消毒: 利用消毒剂将密闭房间内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杀灭,使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 4.12 空气消毒剂: 用于杀灭空气中病原微生物使达到消毒耍求的制剂 4.13 灭菌过程挑战装置:专门设计的模拟被灭菌物品,对灭菌过程有特定的抗力,用于评价火菌过稈有效性的装置。 4.14 灭菌装载: 放在灭菌器内.拟采用特定灭菌程序处理的或已灭菌的物品 。 4.15黏膜消毒: 杀灭或清除口腔、鼻腔、阴道及外生殖器等黏膜污染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过程。 4.16 黏膜消毒剂 : 用了黏膜消毒的制剂. 4.17 培养条件: 促进微生物发芽、生长和繁殖所采用的生长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组合。 注:培养方法可包括温度、时间和其他规定用于培养的条件。 4.18 皮肤消毒: 杀灭或清除人体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 4.19 皮肤消毒剂: 用于人体皮肤上消毒的制剂。 4.20 破损皮肤: 人体表面有损伤的皮肤. 4.21普通物体表面 一般物体表面: 各种场所.如学校、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家庭等的用具、器械、物品及设施的表面. 4.2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 用于杀灭普通物体表面污染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效果的制剂- 4.23 气溶胶喷雾器: 可发生雾粒直径范闱在50 以µm 以下.其中雾粒直径小与20 µm的粒子占90%以上,喷雾流量100 mL / min以上的喷雾器。 4.24 清洁法: 将物体上污染的微生物数置降低到公共卫生规定的安全水平以下的处理。 4.25染菌载体: 已染上规定数量试验微生物的支持材料。 4.26 杀灭对数值:当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时,.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值。 4.27 杀灭率:在杀灭微生物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的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 4.28杀灭指数:消毒后微生物减少的程度。 4.29 手消毒(防腐):杀灭或清除手部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并达到消毒要求。可分为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4.30 手消毒(防腐)剂 : 应用于手消毒的化学制剂。 4.31 随时消毒: 有传染源存在吋,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4.32 外科手消毒(防腐):手术前医务人员手与前臂的消毒过程。 4.33 完整皮肤: 人体表面的止常无损伤的皮肤。 4.34 卫生手消毒(防腐):手的预防性消毒的过程. 4.35 无菌: 无存活微生物。 4.36 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后产品上存在单个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为10-n。 4.37 无菌检验 : 为确定单元产品或其部分上有无活微生物而进行的检验,是设定、确认或重新鉴定的一部分。 4.38 无菌状态:无存活微生物的状态.但实践中无法证实没有活微生物存在的这冲绝对说法. 4.39无菌状态检验 :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检验方法.对经过火菡处理的产品进行检验,并作为放行依据。 4.40 物料安全数据资料: 详细说明物料特性、对人及环境的潜在危险、物料安全操作及处理的预防措施的文件. 4.41 消毒周期: 一次消毒操作处理达到消毒要求的全过程。 4.42 熏蒸消毒:利用消毒剂气体杀灭在密闭空间内的病原微生物,使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4.43 循环风量:每小时通过空气消毒器内循环的空气体积流量。 4.44 ―次性卫生用品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使用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抗菌或抑菌)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产品可以蕞固体,也可以是液休。 4.45 医疗保健产品 : 医疗器械、医药产品(药品和生物制品〗以及体外诊断医疔装置。 4.46 医疗器械 : 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 、材料或者其他物品。 4.47 医疗器械用消毒剂 : 用于医疗器械处理.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 4.48 疫源地消毒: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疫源地是传染源排除的病原微生物所能波及的范围。 4.49 预防性消毒 :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4.50 中和产物 : 中和剂和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4.51 中和剂: 在杀灭微生物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以及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4.52 中水平消毒 : 要求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处理。 4.53 中水平消毒剂 :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和病毒.达到中水平消毒的制剂。 4.54 终末灭菌: 产品装人内层包装后进行的灭菌处理。 4.55 终末消毒 : 传染源离幵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4.56 紫外线辐射强度: 在紫外线杀菌灯管表面正中线的特定距离处,测得的单位曲积上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4.57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利用紫外线杀菌灯、过滤器和风机组合成的一种消毒器械.达到消毒口的的设备.其过滤器和风机不具有杀菌因子的作用。 4.58 紫外线杀菌灯:直接利用紫外线(中心波长为253.7 nm ) 达到消毒目的的特种电光源。 4.59 自然菌 : 自然存在于消毒对象上的、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4.60 最小杀菌浓度 : 化学或生物制剂杀灭细菌的最低浓度. 4.61 最小抑菌浓度: 化学或生物制剂抑制细菌生长最低浓度^ 4.62 Z值:在热力灭菌时,将作用时间减少90 % ;或D值减少―个对数倚值,所需相应提高温度的度数。 Z值是表示微生物对热敏感性的指标。 5 工业灭菌术语 5.1 安装鉴定 : 提供的设备按技术要求安装后,进行测试并进行文字记录的过程。 5.2 暴露时间 消毒时间 作用时间:在规定的剂量和条件下,消毒因子和消毒处理的物品有效接触的时间. 5.3 变化控制: 对产品或程序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适当的正式评估和确定。 5.4 参数放行: 根据规定的程序参数进行处理,产生的记录是在处理程序规定的范围内,标明某产品为已经灭菌。 5.5 产品: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组装部件的医疗保健产品。 5.6 产品单元 : 在一个内层包装中的产品或部件的集合。 5.7 程序变量 : 灭菌程序范围内的条件.其变化可影响杀灭微生物效果。例如:时间、温度、压力、浓度、湿度、波长等。 5.8 程序参数: 灭菌程序规定的数值。 注:灭蒹程序技术规格包括程序参数及其容许的变化范闱。 5.9 重新鉴定: : 为证实某种灭菌或消毒程序继续合格而重新进行的部分确认活动。 5.10 供给服务:调校灭菌设备功用所必需的各种外源供给例如电力、水、压缩空气,排水管道。 5.11 故障:一个或多个籽序参数超出了规定允差. 5.12 规定:在批准件范围内详细约定的内容。 5.13 化学指示物 : 根据暴露于某种灭菌(消毒)程序所产生的化学或物理变化,在一个或多个预定程序参数上显现变化的指示器材。 5.14 环境控制:在生产区域内建立的按规定范围实施控制环境污染的工程或程序体系。 注:这可包括空气滤器、液体滤器,表面消毒,人员服装和各种行政管理措施。 5.15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使用规定的仪器设备,进行标准的操作,以确定某个计量器或计量系统指示的数值或测出的某种材料的数量 ,与在标准条件下所测得的同样数量的相关值之间的关系。 5.16 灭菌程序 : 达到无菌规定要求所需的一系列操作。包括产品预处理(如果需要〕,在规定的条件下暴露于相应灭菌因子和需要的后处理。灭菌程序不包括灭菌前的淸洗、消毒或包装等过程。 5.17 灭菌前计数 : 灭菌前每个产品上活微生物的数目。 5.18 内层包装 : 产品包装系统中位于内层的部分.用以保持产品的无菌状态。 5.19 批:在某—确定生产周期中产生出的―定数量的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消毒产品或卫生用品),在理论上它们具有共同的特性和品质。 5.20 确认 : 为设定某一可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技术规格的产品的程序,获得数据、记录和整理结果的文件化过程. 5.21 杀灭时间 :在特定条件下暴露于杀菌因子,试验的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被全部灭活的时间: 5.22 设定 : 通过理论评价确定,并经实验证实确立的,用于灭菌(消毒)程序的参数。 5.23 生物负载: —个产品或一件包装上存在的活的微生物总数。 5.24 生物指示物: 对特定灭菌或消毒程序有确定的抗力.可供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使用的微生物检验器材。 5.25 性能鉴定 :证明设备已按操作歩骤安装和操作可桉预定规范自始至终地生产出符合技术规格的产品,并进行文字记录的过程。 5.26 运行鉴定:证明已安装的设备按操作歩骤使用时,是在规定范围内运行,并用文字记录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