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黑旋风 于 2015-2-9 13:34 编辑
细菌耐药现状与耐药细菌的预防控制策略倪语星 糜琛蓉
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在我国,这个问题比较严重。根据2010年中国耐药监测网(China Net,CHINET)监测数据,在我国,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株居高不下,分别为56.2%和43.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1.7%和71.6%。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i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对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且首次出现少数对利奈唑胺中介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7.1%和58.3%。肠球菌属出现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多数为VanA型)。成 人 非脑膜炎株中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nonsusceptibl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NSP)的检出率有所上升。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高度敏感,但出现6%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与2009年相比,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XDR)和全耐药(pan drugresistant,PDR)显著增多。总之,国内多个多中心耐药监测数据表明,在我国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已对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对患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耐药细菌的预防、控制策略 1.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控:这是了解细菌耐药性趋势、正确制定治疗指南和恰当评定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加强国际、国内及区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培训监测人员,以保证监测结果的标准化、有效性、可靠性,为耐药细菌流行的监控提供准确的数据,在监测的基础上制定对策,进而遏制耐药菌的发生和扩散。 2.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减少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让耐药突变株失去竞争优势,从而阻止耐药性的发生与蔓延。近年来,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限制某些抗菌药物的应用或改变其应用种类,减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和级别,对于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遏制细菌耐药性已显出良好的效果。 3.加强病原学检查: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并开展针对MRSA等特殊耐药机制的检测,将会大大减少误用的抗菌药物的处方率,可帮助医生选用针对性更强的抗菌药物。缩短疗程,减轻细菌耐药性产生和扩散的选择压力,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还可以及时分析和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的数据和信息,有利于流行病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和某些特殊病区开展耐药菌主动筛查工作,也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隔离措施。 4.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用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2)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的品种和配伍;(3)了解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原理。正确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 5.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接触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预防耐药菌的交叉感染和暴发流行。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以及接触患者周围的环境后必须正确及时洗手或手消毒,应定期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加强物表消毒。对耐药菌易感人群需要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