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关于输血的是是非非 作者:jksb 来源:健康时报 日期:2015-01-13
日前,央视新闻等媒体关注了福州一名五岁女童毛毛,疑似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事件。 在各方舆论的强烈关注下,1月10日福建官方对外通报:调查组专家认为毛毛因输注“窗口期”的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极大。这是信访答复书上提及的“调查结果”。 2010年5月4日,毛毛8个月大的时候,在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做心脏病手术,手术时输注了血小板、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涉及8位献血者,正是这次输血使得毛毛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 调查组通过追踪8位献血者的相关情况,经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排查,最终确认原HIV抗体检测阴性的陈姓献血者,本次检测HIV抗体为阳性。该陈姓献血者曾于2010年3月31日参加无偿献血,当时血液检测结果合格。此后该陈姓献血者未再有过献血,在本次调查前并不知晓自身已感染了HIV。 在此次调查中,当地卫计委的工作人员确认,除了毛毛之外,受血者还有另外2个人。 综合调查结果,并结合毛毛父母HIV抗体检查的阴性结果,调查组专家认为毛毛因输入“窗口期”血液感染HIV的可能性极大。经“窗口期”血液途径感染HIV属于临床小概率事件,相关数据显示感染概率大约为五十万分之一。
什么是“窗口期”? 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检测出标志物,这段时间被称为"窗口期"。如果血液正好处在"窗口期",目前技术手段无能为力,检测不出来。福建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杨闽红称,经"窗口期"血液感染HIV属临床小概率事件,感染概率约为五十万分之一。 窗口期将缩短 针对“女童输血感染艾滋”,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今天表示福建正调查处理。毛群安说输血感染属无过错意外,呼吁社会救助,HIV感染后前20天为“窗口期”无法检出抗体,今年我国将全面覆盖核酸检测,“窗口期”可缩为10天。 输血还有啥风险? 输血是把双刃剑,如正确使用可以拯救生命,应用不恰当则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异体输血可能存在HIV、HCV、HBV、寄生虫、螺旋体、HTLV、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传播风险。广东省人民医院输血科医生张普山解释,以广州血液中心为例,目前已采用最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保证血液安全,但也不可能检测一切经血传播的病原体,目前检测的是国家要求检测的常见的、目前公认危害比较大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 2、异体输血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发热、过敏、溶血、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等不良反应,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检验部输血组组长姜志勇指出。 输血风险能避免吗? 答案是能,可以采用自体输血。其实,早在1998年,中国的《献血法》就明确提出:国家提倡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但自体输血的难度在于:医院是否有自体采血的相关设施;采血需住院,医院是否有足够病床;自体输血价格较高,其耗材费差不多是异体输血的5倍,具体费用还要看当地医保报销政策。 认识自体输血 1.贮存式自体输血 提前数天,定期分阶段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预先贮存起来,然后在患者手术时或急需时再回输这些已保存的自体血液。 不适合人群为:可能患有脓毒血或菌血症的病人;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肝肾功能不良者;有严重心脏疾患者;贫血、出血及血压偏低者;有献血史并发生过迟发性昏厥者;采血可能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的病人等。 2.稀释式自体输血 术前在手术室内采集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来补充血容量,使患者在血液稀释且血容量正常的状态下施行手术,减少了术中红细胞的丢失。所采集的血液可在术中或术后再回输给患者。 不适合人群为:局部感染及有可能有菌血症的患者;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有凝血功能障碍者等。 3.回收式自体输血 采用无菌技术和血液回收处理装置,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术野或体腔内的血液回收,洗涤和过滤后,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 不适合人群为:血液受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者;血液可能受恶性肿瘤细胞玷污者;污染性创伤患者;用肝素做抗凝剂,疑有脑、肺、肾损伤的患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