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会员交流区
›
热点关注(与医院感染无关)
›
中年医生眼中的《青年医生》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64
|
回复:
1
[转帖]
中年医生眼中的《青年医生》
[复制链接]
tracy
tracy
当前离线
积分
5746
发表于 2014-12-2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医学界责任编辑:李思杰[导读] 像大多数中年医生一样,我平时很少看电视。偶尔刷刷微信,看到了大量关于电视剧《青年医生》的热议。 我们哪有那么好的工作条件呀;个个俊男美女,上班就是谈恋爱;他们雪白的大衣上面没有一丝血迹;心肺复苏按错了地方,药物剂量翻了10倍等等。 看来医务人员对
像大多数中年医生一样,我平时很少看电视。偶尔刷刷微信,看到了大量关于电视剧《青年医生》的热议。
“我们哪有那么好的工作条件呀”;“个个俊男美女,上班就是谈恋爱”;“他们雪白的大衣上面没有一丝血迹”;“心肺复苏按错了地方,药物剂量翻了10倍”等等。
看来医务人员对影视剧的真实性和专业性发出了不少质疑。周末陪婆婆看了两集《青年医生》感觉还不错,不禁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医生,回顾了自己15年来的从医之路。
环境
吐槽:《青年医生》的工作环境好得太离谱吧
现实:目前任何一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都做不到
开阔的通道,宽敞的诊区,稀疏的人流?
急诊居然有环境优雅、陈设精巧的单间病房,这是目前任何一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都不能比拟的。
让人嫉妒的还有宽敞明亮的医生办公室,连实习生都人手一台电脑。医生有单间宿舍,连实习生都有两人间的宿舍。
而现实又如何呢?医生们在连门都快进不去的抢救室里穿梭;看病时头都抬不起来,一上午不能喝水,不能去卫生间,甚至吃不上中饭……如果你在电视剧中看到这些场景,还会选择当医生吗?还会让你的孩子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吗?
不过,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代表我们5年以后没有这样的环境——
崭新的天坛医院正以每9天一层的速度突飞猛进,剧中的工作环境在公立医院也有可能变为现实。
另外,随着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随着民营资本逐步引入医疗市场,患者的就医环境,医生们的工作环境势必得到极大改善。
5年以后,青年学生也许就是在《青年医生》的引导下报考了医科大学,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未来,环境不是问题,人才才是大问题。
帅男
吐槽:贵剧怎么全是俊男美女?
历史:二三十年前,挑几个更帅的男医生轻而易举
如果让我们的医生退回二三十年,挑出几个比男主角更帅的真是轻而易举。
正如电视剧《心术》里说的:“咱们科的男生都挺帅的。他们比能力、比文章、比英语、比背景外还比什么?只剩下比长相了。”
话说二十年前,比关系,比背景的并不多。班里排名最靠前的学生,还得工作积极、处事得体、写字漂亮的同学才能分配到医院的重点科室。
总之,可以挑选的人才很多,真是优中选优。
而现在,据说某大学的医学部,每年有8%的医学生转读其他学科。部分医学院的计划招生名额都招不满,分数线一降再降。
最优秀最智慧的行业不是最优秀最智慧的人才来从事,卫生事业一定会出问题。出了问题倒霉的是谁,是患者。今天某些厉声抨击医生的人,有一天也会变成病人。
医学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点一般人理解不了也没关系,只要了解一点——
有N类人的家中发现巨额现金和金条,那里面似乎没有医生。相反,一年里有8名麻醉科医生累倒了。医生们用智慧、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了中国人平均寿命73.5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61岁。
这是医务工作者的功劳。只有全社会都满怀对医者的敬重,对医学的敬畏之心,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学医学,做医学,从而造福自己和子孙。
爱心
吐槽:剧里的大夫们那么体谅病人,太假
现实:豆豆离开时,主任受不了,躲了出去
当看到赵冲医生把病人送给自己的苹果送给一个气鼓鼓的病人家属时,我不禁想起当年的一件往事。
2011年3月,一个孕妇因为高血压脑出血到我们医院就诊。虽然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剖宫产手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但是术后病人再也没有醒过来,一直住在重症监护病房。
病人是个上访人员,没有医疗费自不必说,而且居无定所,孩子爸爸也没有能力把孩子接出院。
这个出生体重只有1.5公斤的小生命,在医生、护士的照料下闯过了早产儿存活的几道难关。
因为没有新生儿病房,也没有别的医院接收她,我们医院的婴儿室就是她的家。大家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豆豆”.只要有一点儿空,大家就会抱抱她。
4个月了,小小的新生儿床住不下小豆豆了,护士长从家里拿来女儿小时候的小床;
6个月了,该加辅食了。食堂的送餐,护士阿姨都会挑合适的给小豆豆留一份,也有的阿姨会专门做一点从家里带来。
8个月了,小豆豆开始探索床以外的世界了,她自己在小床里太不安全了。医务处的老师从家里拿来了婴儿推车,把她放在小推车里,待在护士身边,她看到身边来来往往的人就会安静一点。
10个月了,小豆豆已经不满足在车里了,护士阿姨用大布单做了一个大口袋,把小豆豆背在身上干活。
“大龙年”来临了,产科的工作量持续地上涨,原本就忙碌的护士再背上十几斤的小豆豆,辛苦可想而知,但是没有人叫苦。
直到有一天,一位护士要给一个孩子打针,小豆豆一动,针扎护士自己手上了。这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任何一个孩子的安全都是最重要的。
再说孩子大了,就要学走路了,人员本来就紧张,谁照顾她,孩子的教育怎么办?经多方联系,终于有一所福利机构愿意收养小豆豆。
临走那天的早上,护士长抱过小豆豆,意味深长地说:“豆豆,咱们再洗一个澡吧”.豆豆坐在澡盆里,拿小手接水玩,笑呵呵地看着护士阿姨。她很喜欢洗澡,每天一个澡,夏天两个澡,她早已习惯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这么早就洗澡。
换好新衣服,小豆豆要走了。妇产科大夫护士们都来送豆豆。每个人都抱着豆豆掉眼泪,这泪里是10个月朝夕相处的情意,是10个月从纤弱的“小病猫”到肉嘟嘟的“小可爱”中的艰辛,更是分离的思念和对小豆豆未来的期待。
人群中唯独不见主任的身影,在出发的路上我收到了一条短信:“不好意思,我没能去送送你们。我见不了这种分别的情景。不说了,祝好!”
这是一位雷厉风行的主任,没有她带领的团队的积极救治,就没有小豆豆从垂危母亲身体中的成功救出,就没有10个月的精心呵护。但此时,她用一种最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她的爱。这就是医者,永远是“行胜于言”.
宽容
吐槽:没病床,就可以把病人推出不管?
现实:亡者家属鞠了两个躬,现场的人无不洒泪
还看了电视剧中一段没有医院愿意收治晚期肿瘤病人的情节。只看到这儿,之后就没继续看。
记得管过一位老先生,严重的心衰、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陈旧心梗、肾功能不全,还查出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总之,病情非常重,家属都以为患者这次出不了院了。
经过多次沟通,家属充分信任我,即使患者病情有波动,也从来没有抱怨过,每次都支持我的决定。通过精心地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了。
一年之后,患者再次入院3天后死亡。两位家属很悲痛,但是向我以及全体护士深深地鞠了两个躬。
在场所有的人都是热泪盈眶,那场面始终铭刻在我的脑海里。记得第一次看见病人去世,家属痛哭,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出来,后来慢慢地,我知道保持沉稳是医生的基本素质,以后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任何情况我再也没哭过。
但那一次,已经是中年医生的我真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
医学不是万能的,一切都要回到事情的本身。只有医患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这是一条良性的纽带。
那种病人家属的信任与感谢是无尽的情感和力量的源泉。它是我的财富,会不断地激励我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等待
吐槽:雪白的大褂上面居然没有一丝血迹?
未来:让青年医生们不再恐惧
想换件白大褂有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老公经常埋怨我“就守着医院,不知道去看看病,开点药”一样。
医院里,很多科室早上7点半就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了,交班、查完房、赶紧开医嘱;
手术室催着上手术了;
下了手术,很多家属围着,想到他们焦急的心情,讲讲病情吧;
看完术后病人,下一台手术又催了;
术后还有一堆手术记录、病程需要写;
新病人还没收;
揉揉酸痛的颈椎和肩膀,晚上八九点钟了,洗衣房已经下班了。
据说早年间协和医院的住院医师,每天早上会有人把烫平的白大褂准备好,把皮鞋擦好,医生的形象自然很好。
在国外,一家大型医院也只有1000张左右的病床,但是床位的周转率非常高,这不仅和医院与社区之间良好的双向转诊有关,与强大的医疗辅助团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外医务人员与床位的比例在10比1以上,着名的美国梅奥诊所达到了40比1;而我国只有3比1,甚至有些医院接近1比1.
国外有负责预约、导诊、随访的医疗服务的团队;负责病人管理、监测和照顾的护理团队;负责文书记录整理,资料统计分析的医疗科研团队。在这些团队的支撑下,医生们只负责与病人及家属充分地沟通,研究治疗方案,治疗,手术,只做专业性最强、最擅长的部分。医生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就是顺理成章了。
目前,我国依然沿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多少张病床配多少医务人员的计划性的人员编制管理。殊不知,老百姓对医疗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门诊量、住院人数成倍的增长,医生们维持基本的医疗安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就不要提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了。
至于“心肺复苏按错了地方、药物剂量翻了10倍”,在这一点《青年医生》确实是显得不够精致,但是这只有专业人士才看得出来的,不影响整部电视剧的观赏性。这就跟抽血时一针没抽出来是一样的,小细节不要计较。这部电视剧弘扬了医务人员的敬业、热情、爱心,描述的是我们中的一部分,这就足够了。
前两天在首都医科大学下楼梯时,我不小心踏空直接摔了下去。马上有三四个同学扶起我:“要不要去看看?”我独自在墙角站了一会儿,就有两拨同学问:“怎么了,需不需要帮助?”我们的医学生多么有爱心呀,他们以后一定会成为有爱心的青年医生。希望全社会给医生以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让他们的爱释放出来,而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把爱埋在心里。
这种包容不只是对医生。现在整个社会都太着急了,让我们对一切美好的初衷都给予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黔西南妇幼
黔西南妇幼
当前离线
积分
5138
发表于 2014-12-23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在的医生的确很忙。门诊医生看一个病人都有很多的记录,别说住院病人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