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细菌生物膜形成后 ,为何常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 ? 临床上怎样防治易产生生物膜的细菌感染 ?
答:细菌生物膜形成后 ,生物膜内的胞外多糖可形成屏障阻止抗菌药物的渗透 ,并且可分泌抗生素灭活酶 ,从而降低抗菌药物疗效。生物膜外层细菌生长繁殖旺盛 ,而内层细菌的生长代谢低下及营养供应受限 ,因此内层细菌对抗菌药物不敏感 ,不易被抗菌药物杀灭。另外当机体内游走病原细菌被杀死后 ,生物膜会不断释放脱落细菌 ,形成新的感染灶 ,引起感染持续状态。因此生物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导致细菌耐药以及临床治疗失败。生物膜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治疗极为棘手 ,目前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①预防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 ,在任何侵袭性诊疗措施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防止病原入侵。② 药物防治:在生物膜开始形成的 72 h内由于生物膜尚未形成稳态 ,抗菌药物尚可渗入感染部位 ,治疗可能奏效。据一些研究报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等)以及磷霉素、 利福平等易穿透细菌生物膜 ,两性霉素B 脂质体具有脂溶性 ,能穿透白念珠菌等真菌形成的生物膜。对于可能形成生物膜的细菌感染治疗往往需要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需包括体外药敏对该细菌呈现敏感的抗菌药联合上述易透入生物膜的药物 ,但有关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后临床疗效的报道较少。如对于内科长期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的病例 ,必须更换植入的医疗器械或外科手术介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