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12月至今,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在不紧不慢的蔓延,快一年了,虽然因为一些偶然事件播散到尼日利亚、塞内加尔、马里,甚至跑到欧洲的西班牙和美洲的美国,但从总体传播的效能来讲,还是比较缓慢的。刚果共和国发生的一起疫情,是该国自1976年以来的第七次疫情,和西非的并无关联。
经过防控,疫情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因为西非的塞内加尔、尼日利亚以及刚果共和国先后宣布解除了疫情,西班牙和美国也没再出现本土的新发病例。除了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塞纳利昂)和马里外,看起来只要防控措施能够落实,埃博拉是可以控制得住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埃博拉比起那些呼吸道传染病来,的确传播能力较弱。即便在西非三国,人们正常生活和出行的情况下,疫情也没有恶化到哪里去。
这还是因为它的传播能力一般般的缘故。
埃博拉病毒传播途径明确
现有证据表明,埃博拉病毒只通过接触埃博拉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包括但不限于粪便,唾液,汗液,尿液,呕吐物,和精液等。血液或体液中的埃博拉病毒通过通过破损的皮肤或未受保护的粘膜(如眼睛,鼻,口腔)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该病毒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如针头和注射器),或与受感染的果蝠或灵长类动物(猴和猿)接触而感染。
在历次非洲埃博拉暴发的疫情中,传播集中发生在传统葬礼和医院。由于亲朋好友要清洗遗体,甚至清洗肠道,还要亲吻遗体来告别,超过50%的病例是通过传统葬礼而感染的,有的甚至超过70%。另一方面,由于医院缺乏个人防护用品,当地各种传染病繁多,医护人员不可能做到分类检诊,防护时做到区别对待,因此医护人员感染比例很高。但是,通过社区传播的案例少之又少。
对埃博拉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接触者研究资料显示,即便在缺乏标准防护措施的情况下,173个接触的家庭成员中仅有27例被感染,传输效率只有16%。而且,其中与感染的病人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78人,均没有受到感染。而那些感染了埃博拉的家庭成员与病人的身体有着不同程度的接触,但风险最高的是与患者的血液接触。其他研究者也报道了相似的结果。
另一项研究评估了医疗环境的污染。研究人员从26例实验室确诊的埃博拉病例的54个临床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16份标本病毒阳性,包括唾液,粪便,精液,乳汁,眼泪,血液和皮肤拭子。
随后该研究调查了33个环境样品,包括给病人体检的听诊器拭子,床架,床头椅,病人的饭碗,地板以及3名病人护理员的皮肤拭子,没有一个呈阳性。检测呈阳性的是一个医生的血迹斑斑的手套和一个到处是血的静脉采血场所。
在之前的个案调查,进一步证明标准预防措施对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性,真正的风险是通过体液接触传播。
埃博拉病毒没那么容易传播
就这次疫情来说,有几个很好的案例说明埃博拉病毒没那么容易传播。
一个是尼日利亚的输入性病例。这名来自利比里亚的男子于7月20日乘飞机进入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Lagos),5天后死亡。在他乘坐飞机时已经发病,而且病情很重,当时躺在候机厅的地板上候机。在飞机上他出现了呕吐,到达拉各斯时仍然呕吐。之后搭乘私人小汽车前往一家私立医院就诊。而且就诊时他说自己是疟疾,否认自己接触过任何埃博拉患者。由于医护人员没有穿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导致9名医生和护士感染,其中4人死亡。显然,这些传播发生在和患者的直接接触环节中。即便如此,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效率还是很低的。在他发病后候机、乘飞机、抵达后乘坐汽车等等这些接触的人很多,却鲜有感染。
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本土诊断的首例病例。该病例来自利比里亚。他达到达拉斯后数天发病,发病后和他的女友、侄子等人同住一个房子,第一次去医院就诊也接触了大量医护人员,但在他确诊前,和他接触过的人没有一例感染的,2名感染的护士都是在他确诊后接触了他的腹泻物和血液(透析)所致,而且当时的个人防护对皮肤的保护不足。据美国CDC的报告,114名接触者中没有发病的。这个案例也提示,埃博拉病毒没那么容易传播。
科学防护,从容应对
可是由于埃博拉病毒超强的感染力,在西非的高病死率,使得人们在真正面对它时,显得十分害怕。于是,个人防护越是严密越好,防护材料越高级越好。虽然在一些方面如不能有任何皮肤暴露达成了一致,但使用的防护物品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如德国采用正压防护服,可美国CDC反而简化了。除了手套是两付,其它都是一层,如长袍只有一层,鞋套只有一层,也没有用胶靴,只是长袍采用防水手术衣,口罩用的是N95,再加面屏和外科帽。
在炎热的西非,试想一下,穿着十几件防护用品,里外好几层,先不说是否影响操作,对医护人员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健康损害。
穿戴过多,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因为在脱去个人防护用品时,由于繁琐的脱去程序,如果不小心把污染的外面碰到内面,就会有接触皮肤黏膜的可能。
何况,穿戴过多,不仅造成医护人员的紧张和恐惧,也会加重隔离病人的恐惧。
对待任何传染病,还是应该讲究科学防控,个人防护也是,应该从容不迫,不能动不动就不计成本、不惜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