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3-21 08:09
03-17 08:04
03-17 08:03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530|回复: 11

[资料] 埃博拉病毒传播能力一般,防护应从容不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5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i]2014-11-25 蒋荣猛 北京也云感染论坛

从2013年12月至今,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在不紧不慢的蔓延,快一年了,虽然因为一些偶然事件播散到尼日利亚、塞内加尔、马里,甚至跑到欧洲的西班牙和美洲的美国,但从总体传播的效能来讲,还是比较缓慢的。刚果共和国发生的一起疫情,是该国自1976年以来的第七次疫情,和西非的并无关联。

经过防控,疫情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因为西非的塞内加尔、尼日利亚以及刚果共和国先后宣布解除了疫情,西班牙和美国也没再出现本土的新发病例。除了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塞纳利昂)和马里外,看起来只要防控措施能够落实,埃博拉是可以控制得住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埃博拉比起那些呼吸道传染病来,的确传播能力较弱。即便在西非三国,人们正常生活和出行的情况下,疫情也没有恶化到哪里去。

这还是因为它的传播能力一般般的缘故。

埃博拉病毒传播途径明确

现有证据表明,埃博拉病毒只通过接触埃博拉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包括但不限于粪便,唾液,汗液,尿液,呕吐物,和精液等。血液或体液中的埃博拉病毒通过通过破损的皮肤或未受保护的粘膜(如眼睛,鼻,口腔)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该病毒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如针头和注射器),或与受感染的果蝠或灵长类动物(猴和猿)接触而感染。

在历次非洲埃博拉暴发的疫情中,传播集中发生在传统葬礼和医院。由于亲朋好友要清洗遗体,甚至清洗肠道,还要亲吻遗体来告别,超过50%的病例是通过传统葬礼而感染的,有的甚至超过70%。另一方面,由于医院缺乏个人防护用品,当地各种传染病繁多,医护人员不可能做到分类检诊,防护时做到区别对待,因此医护人员感染比例很高。但是,通过社区传播的案例少之又少。

对埃博拉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接触者研究资料显示,即便在缺乏标准防护措施的情况下,173个接触的家庭成员中仅有27例被感染,传输效率只有16%。而且,其中与感染的病人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78人,均没有受到感染。而那些感染了埃博拉的家庭成员与病人的身体有着不同程度的接触,但风险最高的是与患者的血液接触。其他研究者也报道了相似的结果。

另一项研究评估了医疗环境的污染。研究人员从26例实验室确诊的埃博拉病例的54个临床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16份标本病毒阳性,包括唾液,粪便,精液,乳汁,眼泪,血液和皮肤拭子。

随后该研究调查了33个环境样品,包括给病人体检的听诊器拭子,床架,床头椅,病人的饭碗,地板以及3名病人护理员的皮肤拭子,没有一个呈阳性。检测呈阳性的是一个医生的血迹斑斑的手套和一个到处是血的静脉采血场所。

在之前的个案调查,进一步证明标准预防措施对埃博拉病毒的有效性,真正的风险是通过体液接触传播。

埃博拉病毒没那么容易传播

就这次疫情来说,有几个很好的案例说明埃博拉病毒没那么容易传播。

一个是尼日利亚的输入性病例。这名来自利比里亚的男子于7月20日乘飞机进入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Lagos),5天后死亡。在他乘坐飞机时已经发病,而且病情很重,当时躺在候机厅的地板上候机。在飞机上他出现了呕吐,到达拉各斯时仍然呕吐。之后搭乘私人小汽车前往一家私立医院就诊。而且就诊时他说自己是疟疾,否认自己接触过任何埃博拉患者。由于医护人员没有穿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导致9名医生和护士感染,其中4人死亡。显然,这些传播发生在和患者的直接接触环节中。即便如此,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效率还是很低的。在他发病后候机、乘飞机、抵达后乘坐汽车等等这些接触的人很多,却鲜有感染。

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本土诊断的首例病例。该病例来自利比里亚。他达到达拉斯后数天发病,发病后和他的女友、侄子等人同住一个房子,第一次去医院就诊也接触了大量医护人员,但在他确诊前,和他接触过的人没有一例感染的,2名感染的护士都是在他确诊后接触了他的腹泻物和血液(透析)所致,而且当时的个人防护对皮肤的保护不足。据美国CDC的报告,114名接触者中没有发病的。这个案例也提示,埃博拉病毒没那么容易传播。

科学防护,从容应对

可是由于埃博拉病毒超强的感染力,在西非的高病死率,使得人们在真正面对它时,显得十分害怕。于是,个人防护越是严密越好,防护材料越高级越好。虽然在一些方面如不能有任何皮肤暴露达成了一致,但使用的防护物品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如德国采用正压防护服,可美国CDC反而简化了。除了手套是两付,其它都是一层,如长袍只有一层,鞋套只有一层,也没有用胶靴,只是长袍采用防水手术衣,口罩用的是N95,再加面屏和外科帽。

在炎热的西非,试想一下,穿着十几件防护用品,里外好几层,先不说是否影响操作,对医护人员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健康损害。

穿戴过多,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因为在脱去个人防护用品时,由于繁琐的脱去程序,如果不小心把污染的外面碰到内面,就会有接触皮肤黏膜的可能。

何况,穿戴过多,不仅造成医护人员的紧张和恐惧,也会加重隔离病人的恐惧。

对待任何传染病,还是应该讲究科学防控,个人防护也是,应该从容不迫,不能动不动就不计成本、不惜代价。



举报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沧浪之水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5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博拉并不可怕,做好标准预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5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同意此观点,但是现在我们的防护行政干预的成分太多,很多专家也不敢讲真话,其实对于埃博拉的防控,我的理解是只要抓住接触传播这一核心进行科学的防护就不容易出问题了,面对不同严重程度的病人,我们的防护也应该按暴露风险级别进行防护,不是穿得越多越好!
   一场远在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牵动了全世界,也考验了各个国家的防控体系,让全世界人民对传染病又重视了起来,也算是埃博拉对人类的贡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偶尔看看
  • 打卡总奖励:38
  • 最近打卡:2025-04-02 15:35:36
发表于 2014-11-2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要做好标准预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5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够有效应对,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5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南山:埃博拉没想象的严重
                                         作者:徐静 蔡珊珊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14-11-25
       首届One Health研究国际论坛正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荣誉所长钟南山教授昨天作主题演讲。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埃博拉是在非常缺乏基本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肆虐非洲部分地区,中国有很好的医疗条件和隔离措施,因此埃博拉不会像想象的那么严重,即使在中国出现也可能是个别案例。但预防不能放松,他认为广州一要加强口岸检疫检测,二要加强可疑人员的情况追踪。
  何为One Health?有专家将其译为“共同健康”。旨在改善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各方面跨学科协作和交流的全球拓展战略,要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医生和兽医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最佳健康的目标。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口流动增加及国际贸易、旅游业的发展,新发传染病愈演愈烈。比如近来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就属于典型的人兽共患病。
  广州有几万非洲裔人,有人认为如果中国出现埃博拉病例,广州将成为对抗疾病第一线。对此,钟南山说,广州防范埃博拉,一是要加强口岸检疫检测,二是加强可疑人员追踪,因为病人起初往往没有症状,往往7天才开始出现发烧等主要症状,美国首例埃博拉患者是在回国6天后症状才出现。“对从西非地区到广州或是经过西非地区的人,在注意检疫的同时也要注意追踪,不是不发烧就不管了,一般来说要追踪21天,这条在广州非常重要”。
  “(埃博拉)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它是在非常缺乏基本医疗条件情况下才大面积出现,早期埃博拉是血管内部损伤造成的出血,要是早期注意的话,保护血管,可能不会发展得那么严重。广州现在有很好的医疗措施和隔离措施,我不认为非常危险,最大的可能是出现个别的病例。”钟南山说。
  广州人要改变饮食习惯
  在钟南山看来,早前H7N9的传播,很重要的可能是在家禽市场,家禽集中到市场后感染率很高,有些在鸡场并没被感染的鸡到了市场上也可能出现交叉感染,因此,钟南山支持集中屠宰,而不能让活鸡进入菜市场。“活鸡现杀煲汤味美,但易感染,因此,传统岭南吃文化一定要作出改变。”
  清卫生死角换来登革热“降温”
  前段时间登革热患病数量一度高企不下,最近情况有所变化。钟南山介绍,10月份发病数量下降,重要的原因在于坚决清除了蚊子生长的卫生死角。“以前在做,但不够坚决,死角蚊子照样生长,必须要杀灭蚊子的来源。登革热病毒本身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现在看来病人数量应该不会很高了。”

关键字: 埃博拉病毒,钟南山院士,症状,病例,血管
信源地址:http://www.cmt.com.cn/detail/64223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5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信息分享!
“埃博拉病毒传播能力一般,防护应从容不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9
  • 最近打卡:2024-10-14 09:27:15
发表于 2014-11-26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黎卫士 发表于 2014-11-25 16:44
钟南山:埃博拉没想象的严重
                  ...

谢谢老师信息分享,看到《钟南山:埃博拉没想象的严重》这篇文章,心里松了一口大气,我们这里靠近广州,很多到非洲务工的人员,加强口岸检疫检测,加强可疑人员的情况追踪,这点很重要。学到了,谢谢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应该做到科学防护,别过度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6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已经下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