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2|回复: 1

[转帖] 援非抗埃前线: 奋战在一线的铿锵玫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3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援非抗埃前线
                                                          奋战在一线的铿锵玫瑰
                                                 2014-11-12 08:42:47 | 来源:健康报
    □孙 捷 黄显斌□
  解放军首支援塞医疗队里有11名女队员,都来自解放军第302医院,自9月16日随队远征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至今,她们担负着此次国际救援行动的护理、防控和翻译工作。
  与时间赛跑  同心协力攻坚克难
  经过18小时的空中飞行,医疗队于9月17日凌晨2时许抵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隆吉国际机场。队员们星夜兼程,经过4个小时的路途颠簸,于当天上午8时20分入住弗里敦市郊驻地,放下行李后就赶赴距弗里敦20公里的中塞友好医院。
  医疗组护士长吴丹、刘丽英带领吴尧、李因茵、张洁利、陈素红等4名队员与指挥组翻译王姝,立即开始对塞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培训。然而,塞方的47名护士和40名保洁人员缺乏传染病防治知识和业务技能基础,11件防护用品往那一摆,36道穿脱流程刚演示两三道,许多人就皱起了眉头。
  根据塞方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7名队员采取示范教学、分组训练、录制视频、以考代学等方式,进行严格培训,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一套动作每天重复数十次,直到对方领会为止。最终,87名塞方工作人员全部通过考核,比原定半个月的培训时间提前5天,为抗击疫情筑牢了一道安全防线。
  与疫魔抗争  舍生忘死冲锋在前
  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战场上,接触病人最频繁、工作最琐碎、感染风险最高的就是护士。10月1日,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正式开诊,主动请缨的医疗组护士孙娟、刘丽英第一批进入一线,当天就收治7名埃博拉疑似病人。防控组的王新华、秦玉玲也进入一线负责消毒保障。这4名队员都曾执行过抗击SARS任务。
  开诊的第七天下午,塞方埃博拉疫情指挥中心突然打来电话称,有12名疑似病人将于1小时后转运到留观中心,请求做好收治准备。为完成任务,队领导带领2名医生和3名护士迅速赶赴医院。
  接诊工作从17时开始。“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只见两名重症患者瘫倒在病床上,血液、呕吐物和排泄物喷溅了一地,散发出一股恶臭。虽经全力救护,病人仍因病情太重不治身亡。一拨人抓紧清理消毒现场,另一拨人争分夺秒地收治其他患者。等把患者全部安顿好时,医护人员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已被汗水浸透。
  确保中塞双方医护人员“零感染”、留观患者“零交叉感染”,是医疗队承担的艰巨任务。“防控工作是无声的战斗。”王新华告诉记者,防控组队员每天背负几十斤重的消杀器具,进入病区喷洒消毒液;对工作人员缓冲间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对复用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和清洗;同时,指导塞方保洁人员对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垃圾和遗体进行消毒。高浓度的消毒液,即使隔着护目镜和防护面屏,也呛得队员们直流眼泪。晚上返回驻地时,队员们还要对驻地进行消毒、杀虫和灭蚊等。
  “每一次进出病房,我们都当做第一次来对待。”防控组的姐妹们严格执行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着装规定,上班的时候,她们轮流为双方医护人员逐个进行检查,看隔离衣是否穿好,护目镜是否戴紧,口罩是否捂严,手套是否戴好,鞋套是否套紧。有时看了也不放心,还要亲手去摸一摸、拽一拽,待检查完全合格,并再三叮嘱后才准予放行。
  王新华欣慰地说:“截至目前,没有一名中塞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在工作中感染埃博拉病毒。”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4-11-1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战斗在抗击埃博拉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
科学防控是预防埃博拉的基石,只有认认真真做好防护,才能避免暴露与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