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6|回复: 3

[转帖] 疾控专家详解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可防可控不可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疾控专家详解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可防可控不可怕
                                           2014年11月05日 08:55 来源:健康报
     在西非地区愈演愈烈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已致近5000人死亡,引起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埃博拉到底是什么?是否会对我国产生影响?民众该如何防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虽然致死率较高,但可防可控,不必恐慌。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研究员张彦平介绍,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通常是经过2天~21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这种病毒在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与普通感冒、伤寒、疟疾等疾病混淆,导致很难被诊断出来。发病5天~7天后病情发展迅速,出现严重出血,伴有剧烈腹泻、呕吐和皮肤淤斑。本次埃博拉疫情是西非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埃博拉暴发疫情,导致疫情的病毒是5种型别中病死率最高的扎伊尔型。
  “非洲以及全球范围内,尚未发现中国人感染埃博拉病毒。”正在西非进行医疗援助的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表示,埃博拉病毒一般在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的国家和地区不具备大规模暴发的条件,但在缺医少药、传染病综合防控能力相对较差的非洲,疫情得以蔓延,“所以千万不要把埃博拉病毒妖魔化”。
  10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在经过42天的观察后,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正式摆脱埃博拉疫情,此前塞内加尔已被宣布“无埃”。“这也表明,埃博拉是可防可控的。”高福说。
  对于埃博拉是否会进入中国,民众又该如何防护等问题,专家表示,自SARS暴发后,我国已建立起一整套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经历禽流感和甲流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考验,该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应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能力大大提高。针对此次埃博拉疫情,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多次部署疫情防控相关技术应对准备工作,从检验检疫到可能的治疗方案、从监测预警到生物安全都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一旦出现疑似病例,有成套的应急方案可以应对”。
  专家同时强调,我国已加强口岸检疫,重点是对疫区来的人员跟踪和观察;强化了对留观和疑似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对来自疫区的可疑病人,一旦怀疑感染埃博拉,将严格进行跟踪和留观。因此,即使埃博拉进入中国,也不会引起大范围的扩散和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特别提醒,为了做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输入,我国在防控方案中除了明确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诊断,还制定了留观病例的概念。21天内有疫区旅游史,且体温超过37.3摄氏度的人员,可被诊断为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需要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观察,这比其他国家的防控方案更加严格。
  “留观病例不等于疑似病例,更不是确诊病例。”梁晓峰说,我国已对120多例留观病例进行检测,均已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专家同时提醒,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者被污染的物品等传播,因此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遇到可能有危险的病人或物品,要保持距离,不直接接触,做好防护。人们若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或与已知或疑似携带埃博拉病毒的人员接触过,当出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当怀疑病人患有该病时,应当立即向最近的卫生机构报告。及时就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艾办部署防艾宣传活动
                                                   2014-11-05 08:26:53 |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张  磊)2014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11月3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通知指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到了关键时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动员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集中各方面力量,开拓创新,破解防治工作难题,控制艾滋病流行。
  今年我国艾滋病日活动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通知要求,要动员地方政府和部门负责同志深入艾滋病防治工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本地、本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切实把各项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拓展网络微博、微信及短信等新型媒体宣传渠道,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和感染风险警示教育,让人民群众掌握预防知识,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为艾滋病防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组织学校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有关省份积极配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共青团中央等有关单位指导开展的“美好青春我做主——2014年~2015年防艾大使青春校园行”活动。
信源地址:http://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14/1105/35429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及时的报道,正确对待,不恐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5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掌握WTO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正确洗手、勤洗手,做好接触传播的最标准防护,将埃博拉拒之门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