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会员交流区
›
热点关注(与医院感染无关)
›
不要让医生猝然倒下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27
|
回复:
1
[转帖]
不要让医生猝然倒下
[复制链接]
黎卫士
黎卫士
当前离线
积分
14072
发表于 2014-10-31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不要让医生猝然倒下
作者:郭文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14-10-31
10月12日,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专家会诊后认为最好的结果就是植物人。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的骨肿瘤专家丁易在泰国参加亚太骨科年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北京青年报》10月28日)
两周内倒下了3名医生,实在令人心痛。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还附上了一张资料图:6月23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3名医生,做了一台32小时超难度手术,成功挽救了一位女患者的生命;最终,3人累得动弹不得,躺在手术室的地板上。这无疑告诉我们,医生猝然倒下的原因跟“过劳”有密切关系。医生“过劳死”也许还属于“新闻”,但医生们因“过劳”导致“不自医”现象,早已非常普遍。
医生“过劳”的程度可由调查数据来说话:目前国内近半数医生每周至少要上一个夜班,八****中午休息不超过半个小时,甚至不少人午饭及午休时间只有10分钟。近八成医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半数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有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半数的医生都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
医生为何会普遍“过劳”?根源在于我国医生数量偏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2011》显示,2000年至2010年每万人拥有的医生人数,欧洲各国几乎都是在30人至49人之间,古巴每万人拥有的医生人数最多,达到64人;而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医生人数,只有14.6人,排在全球194个国家的第64位。更糟糕的是,我国的医疗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猝然倒下多发生在大医院,也就不足为怪。
医生总量不足,加上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城市的大医院,带来恶性循环。2013年全国医疗机构门诊量73亿次,医患纠纷7万例,其中超过70%的医患纠纷发生在三甲医院,主要原因在于疑难杂症患者大多涌往这些医院。过量的就诊任务,影响医患沟通的效率,误解和纠纷更容易产生。医患纠纷产生后,医生面临脑力和体力的双重压力。
大医院的医生忙死,小医院、诊所的医生闲得为生存而发慌,导致在职医生的流失率居高不下。在大医院医生普遍“过劳”的情况下,医科毕业生想进大医院又是难于上青天,进中小医院又没有“前途”,于是大量人才在后备的过程中就流失了。待遇低、医疗环境不安全,反过来又影响了医科生的生源,有调查显示,高达94.56%的医生表示不会让子女学医。
可见,大医院的医生猝然倒下,与长期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目前相关改革措施正在推进,如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让医生从业更加灵活,多地试点“分级诊疗”也可能会改变目前“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拥挤不堪”的状况。然而,不对公立医院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医疗资源的均衡就会遥遥无期,“医生多点执业”“分级诊疗”可能也就只是“形式大于内容”。
医生的健康,不仅关系着医生本人及家庭,更关系着所有人的健康与幸福。呼吁全社会多给予医生理解、尊重、合作与关心,需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特别是在沉疴已久的情况下,更需要“重病用猛药”,更加深入、坚决地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全面改革。否则,“医者不自医”的时代怎能终结?医生猝然倒下的悲剧又怎会不重演?
关键字: 医生,猝死,过劳死
信源地址;
http://hum.cmt.com.cn/detail/62064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嘟嘟鱼
嘟嘟鱼
当前离线
积分
2448
发表于 2014-10-31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院的医生忙死,小医院、诊所的医生闲得为生存而发慌,”什么时候中国的医改成功了,医疗资源均衡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大医院的医生们就不用再超负荷地工作,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了!期待着!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