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倒没注意到,有数据吗?
先发两篇文献,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http://www.shouxi.net/journal/articleinfo.aspx?art_id=121429
首席医学网 >> 杂志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 2005 年 第 3 期 总第 6 期( 双月刊 ) >>
碘伏冲洗伤口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 www.shouxi.net 李祯 李润梅 张军威 2005-12-15 15:23:07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5 年 6 月 第 2 卷 第 3 期
关键词:冲洗伤口
【摘要】 目的:创口感染是骨伤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我们采用碘伏冲洗伤口,观察效果。方法:把采集的病例分成清洁伤口组和污染伤口组,每一种伤口组又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操作方法不同的是关腔之前干预组用碘伏冲洗,而对照组不冲洗。结果:经χ2检验,清洁伤口组两种方法术后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污染伤口两种方法术后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干预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污染伤口,碘伏冲洗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
【关键词】 碘伏; 冲洗伤口;感染率
目前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消毒剂是碘伏。它是一类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络合物之总称,是棕红色液体。我院手术室用的最多的是手术野皮肤消毒,其它也有腹腔胸腔冲洗等。
骨科手术无菌要求高,一旦感染有可能会造成骨髓炎等严重后果,所以有必要研究一些减少术后感染率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就是术毕缝合之前用碘伏原液冲洗伤口,观察其对术后感染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03.10~2004.4月,我们对300例骨科手术病例进行观察,其中男性253例,女性47例;年龄在15~45岁,平均年龄29岁,无糖尿病、贫血、肾功能不全、肥胖、老年病例。
1.2 方法
300例病人术前伤口有污染和感染的147例,无菌手术切口和伤后未超过8h的清洁伤口153例,二组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清洁伤口干预组78例,对照组75例;污染伤口干预组73例,对照组74例。干预组操作方法:先用碘伏消毒手术野皮肤,开放性伤口用肥皂水刷洗后,用3%双氧水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碘伏消毒手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开始手术,在手术操作完毕关腔缝合之前而且是在未松止血带之前,用碘伏原液冲洗伤口及皮肤,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逐层缝合。对照组其他操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关腔之前不用碘伏冲洗,直接缝合即可。术后均使用相同抗生素一周预防感染。如术后3d刀口出现红肿热痛且有脓性分泌物者为伤口感染。
2 结果
清洁伤口两种方法用χ2检验, χ2=0?90,P>0?05。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对清洁伤口来说,是否用碘伏冲洗对术后感染率无多大影响。污染伤口两种方法用χ2检验,χ2=5?25,P<0?05。两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对污染伤口来说,用碘伏冲洗伤口明显降低了术后感染率(见表1)。表1 两种方法术后感染情况比较(略)
3 讨论
研究表明,手术切口感染率=感染伤口细菌数×细菌毒力/病人抵抗力[1],即伤口感染率和感染伤口的细菌数成正比。清洁伤口是手术无菌切口和伤后不超过8h的无污染和感染的伤口。伤口感染的细菌数量少,所以干预组和对照组感染率都低,无显著性差异。污染伤口指伤后8h以上已经发生了异物和细菌沾染的伤口,所以沾染的细菌数多,感染率就高。伤口中的细菌一般在24~28h内就造成感染,静注抗生素要经6h左右伤口中的浓度才接近血中浓度,而局部用药在细菌入侵时即得到杀灭或清除[2]。因此,选用一种高效无毒、无刺激的消毒液冲洗伤口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双氧水对组织刺激性大,洁尔灭对革兰氏阴性菌及芽孢效果差,局部短时间应用抗生素的效力在理论上尚难肯定。故而,针对创口感染的污染源,使用有效的消毒剂直接冲洗创口,尽量杀灭局部创口组织的细菌,仍不失为一种防止创口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碘伏具有如下特点:①水中溶解度高;②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③罕见过敏反应;④不挥发,易于储存;⑤不需用酒精脱碘,仅用无菌水冲洗即可,皮肤上不留消毒液颜色;⑥表面活性剂,可形成一层膜,有利于碘发挥作用,且本身有一定的杀菌和洗净作用。常用皮肤消毒浓度是5%的络合碘溶液,其中含有效碘为0?5%,具有广谱杀菌性。对细菌、真菌、病毒、芽孢甚至毛滴虫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4]。碘在溶液中逐渐释放,保持较长时间的杀菌作用。故碘伏能在一定时间内使伤口保持相对无菌,清除了感染隐患[5]。正是碘伏的广谱杀灭作用可以杀灭伤口周围沾染的细菌,因而减少了感染机会。本研究结果表明碘伏冲洗伤口明显降低了污染伤口的术后感染率。
另外,碘伏的杀菌作用不受脓液抑制,但其活性可能会因血或血清而减低,因在冲洗前应充分止血,冲洗后再松止血带。
参考文献
1 陆以佳主编. 外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5?73
2 许国平. 碘伏冲洗污染伤口的疗效观察[J]. 广东医学, 1995,16(4):275?276
3 柏楠,史争鸣. 碘伏冲洗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J]. 中国医刊, 1995,30(4): 10?11
4 黎介寿,吴孟超主编. 矫形外科卷[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4?21
5 刘振声. 医院内感染及其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1?76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责任编辑:屈顺海)
http://www.shouxi.net/journal/articleinfo.aspx?art_id=73221
首席医学网 >> 杂志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5 年 第 10 期 总第 24 期( 下半月刊 ) >> 专科护理
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www.shouxi.net 吕士琴 张志芬 张海翠 赵洁 丁爱华 2005-6-21 21:21:46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年 5 月 第 2 卷 第 10 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摘要】 目的 降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导管感染率。 方法 采用严格消毒措施、可来福接头封管、3M贴膜作为更换敷料等一套较为完整的新护理方法。 结果 在对1999年7月~2004年10月98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这套方法,常规法感染率14.3%,新法护理感染率0,χ 2 =11,35,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本方法效果明显优于现行护理常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护理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患者的长程抗菌治疗、多程化疗、血动力学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给治疗带来极大的方便,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常常导致管口、通路乃至血液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限制了使用。为降低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1999年7月~2004年10月笔者在临床中对98例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者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法护理的98例患者中,女21例,男77例,年龄36~84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最短65天,最长518天。常规法护理的42例患者中女3例,男39例,年龄46~72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时间最短7天,最长78天。
1.2 方法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期间每周取血样培养,留取标本时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以无菌棉签在管口做环行擦拭和自管中抽血2ml同时送化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常规检查,出现脓球菌者为管口通路和血液感染,细菌培养阴性者为正常。
2 结果
1997年7月~1999年6月两年间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每月更换中心静脉导管1次,每天用0.75%的碘酒棉球消毒导管入口处皮肤及外管道部分,然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包扎,管口以肝素帽连接后,再以无菌纱布包裹,以胶布固定于胸壁,使用时以0.75%碘酒棉球消毒肝素帽橡胶部分及其周围,连接输液接头。共护理42例患者,其中出现血液感染者6例,占14.3%;新法护理98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感染。经统计学处理,χ 2 =11.35,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护理措施
3.1 彻底清洗、消毒,严格操作程序 对直观适应证患者,直观前用肥皂水、温水彻底清洗颈部和胸部。术者洗手、戴口罩、铺无菌操作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皮下隧道转移是造成血管内感染的主要方式,故必须强调正确的插管方法。操作中动作一定要轻,避免损伤肺尖部分及其他组织。
3.2 可来福接头的使用 CLC2000型可来福接头是美国ICU公司生产的静脉输液接头,可有效的防止血液反流问题,减少留置针的堵塞从而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使用CLC2000型可来福接头,当注射器拔下时,它会产生一个自动正压把连接管内的液体继续向推,从而防止血液回流到导管内,既避免导管堵塞给患者带来的紧张不适,又减少定时封管给护理人员带来大量的工作。
3.3 敷料的选择与更换 1982年疾病控制中心(美国)出版的《血管导管护理指导》规定,每周更换敷料3次。关于敷料的选择,我们选择的是美国3M公司生产的3M贴膜,冬季每周更换1次,夏季每2天更换1次,春秋季每周更换2次,更换时,先以紫外线房间消毒30min,避免房间内人员流动,让患者平卧,揭开脏敷料,先以0.75%的碘酒棉球环行彻底消毒导管入口处及固定夹,使贴膜与皮肤密封好。
3.4 保持导管通畅 操作不当可造成导管堵塞,甚至较大的血栓进入血流,可能会导致较大静脉栓塞或血栓性静脉炎,故平时输液时,特别是输液黏度较大的药物、血制品或营养物质时,应彻底冲管,冲管时可使用NS250ml快速静脉滴注,边冲边拔下输液器即可,不必夹管,不必使用肝素, 以免增加对人体的副作用及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5 导管口皮肤的消毒 近年来碘伏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认为碘伏能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试验证明,0.75%的碘酒消毒效果优于碘伏,并且患者感觉清爽。消毒范围半径应在5cm以上(包括导管的固定夹),每次消毒时间≥1min,并且彻底清除管口及其周围皮肤的代谢物。
3.6 培养专业护理人员 中心静脉导管专业护理人员比较少,应加强对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各种事故。
3.7 定时监测 采取导管口分泌物和定时自导管内抽血样作细菌培养,是监测导管性感染的有效办法,另外,每天两次监测体温,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发生导管内感染。
4 体会
有不少学者认为,细菌进入中心静脉,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导管带菌插入中心静脉;更换贴膜时消毒不严格,细菌沿导管和组织间的隧道进入中心静脉;导管外口与可来福接头的衔接处,可来福接口与输液管的衔接处。本次研究我们对有可能导致感染的途径都进行了防范,收到很好的效果。其结果与以上结论相符。
笔者认为,如果每个操作者都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方法去实施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那么,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问题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271000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