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1|回复: 0

[转帖] 制服埃博拉 到底难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1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制服埃博拉 到底难在哪里
                                           发布时间:09/11/14 08:40:44    来源:新华社
       埃博拉,本是非洲中部丛林中一条寂静的河流;上世纪70年代,这一河流流域发现的一种致命病毒以其命名,并成为死亡与恐惧的代名词。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日前说,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已近40年,当前的西非埃博拉疫情是最严重和最复杂的一次。世卫组织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已有3700多例确诊或疑似埃博拉病例,1800多人死亡。
  制服埃博拉病毒,寻找解药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医学技术难关,也是挑战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
  “小众”的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发现至今,始终没有通过认证、确实有效的疫苗,也没有针对性疗法。过去近40年,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却对埃博拉几乎无计可施,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这种病毒的“小众”。
  埃博拉固然可怕,但传播途径有限,只有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才会被感染。相比之下,由空气传播的流感或由昆虫传播的黄热病等传染病更易蔓延扩散。
  换言之,埃博拉是偏居一隅的传染病,发展为大规模流行病的可能性不大,对医疗体系健全的富裕国家更不足以构成威胁。
  当今世界的新药研发,仍然由发达国家的少数几家制药公司说了算。开发一种新疫苗,动辄耗资数亿美元,除非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否则不会有大型药企参与其中。
  即使在非洲,埃博拉疫苗的市场也不大。此前,非洲共暴发过20余次埃博拉疫情,死亡人数累计达1590人。与艾滋病或肺结核等全球性传染病相比,埃博拉解药的市场微乎其微,无法刺激药企投入研发和生产。
  事实上,寻找埃博拉的解药并非难如登天。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已开始相关试验,但巨额研究经费始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在欧美发达国家,即使基因病之类的罕见疾病,也有专门疗法问世。虽然患有此类疾病的人屈指可数,但只要患者肯出钱或社会保障体系愿意买单,药企投入研发何乐而不为?
  埃博拉的情况正好相反,是贫穷国家里穷人生的病。无论患者还是疫情国,都无力支付埃博拉解药高昂的研发费用。
  艾滋病的启示
  这不由让人想起艾滋病的传播历史,这是另一种源自非洲丛林的致命传染病。研究显示,艾滋病病毒最早出现在1959年一名非洲患者的血样中。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举全球之力将这种“怪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或许可以避免3900万人的死亡。
  然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蔓延到欧美发达国家,艾滋病才真正引起重视。随着“鸡尾酒疗法”问世,艾滋病在发达国家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等世界最贫困的地方肆虐。
  究其原因,发展是阻止疾病传播的关键。世卫组织强调,成功防治艾滋病需要3个关键因素,即资金、药品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均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许多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温饱尚无保障,何谈高昂防治费用。
  人类抗击艾滋病甚至所有疾病,不光是与病毒的斗争,也是关于医学伦理、贫富差别和社会发展的持久论战和反思。
  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可减缓艾滋病传播速度,但价格不菲,如果没有强大的医疗保险支撑,难以维系。为救人命,发展中国家纷纷推出仿制药,却一直难逃专利保护的责难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值得庆幸的是,艾滋病自发现以来被定义为全球性问题,其防控得到全世界资源的支持。今年7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人类有可能在2030年将艾滋病感染病例降至可控范围。
  发展才是根本解药
  对付埃博拉病毒,人类防控艾滋病走过的弯路何尝不是一种启示。两者都是源自非洲丛林的罕见疾病,都最终演化为全球事态。西非埃博拉疫情更说明,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发展才是战胜疾病的真正解药。
  埃博拉病毒虽然致命,但只要及时筛查隔离、妥善看护,不至于大规模蔓延。这需要健全的早期预警机制、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完备的消毒防护设施,需要财力和人力的双重投入。
  然而,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重灾国”却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世卫组织估计,这些国家每10万人才有1名~2名医生,美国的同一比例高达245。
  疫情紧急,世界各国向疫情国援助资金、药物甚至病床。世卫组织则推荐8种试验性疗法和两种试验性疫苗,尽管它们尚未经过最后的临床试验。
  这仍难满足需要。联合国预计,至少需要投入6亿美元方能控制疫情。世卫组织呼吁,光有资金支持是不够的,如果非洲的整体医疗水平得不到改善,迟早会有下一次疫情暴发,还会有另一种病毒感染。
  2011年数据显示,非洲54个国家中有32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投入低于世卫组织推荐的人均40美元标准。世卫组织警告,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又反过来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西非暴发疫情以来,国际社会以不同方式为非洲国家提供帮助,中国提供了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派遣了公共卫生专家。中国政府在疫情危急之际“雪中送炭”,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和非洲国家纷纷“点赞”。
  中国一直以“真、实、亲、诚”的理念与非洲国家交往,真心为非洲的发展提供帮助,双方合作规模不断升级。中国向非洲国家承诺援建30座医院,援建的其他1000多个成套项目遍布非洲大陆。
  控制疾病,杜绝传染,发展才是真正的解药。国际社会有义务对非洲施以援手,不仅提供对抗病毒的疫苗,更要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因为这才是抵御疾病的“终极解药”。
信源地址:http://cdctj.com.cn/main/shownew ... 36&newsid=35005
贡献排行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