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会员交流区
›
热点关注(与医院感染无关)
›
医患纠纷“被举证” 医生自保四大利器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191
|
回复:
8
[转帖]
医患纠纷“被举证” 医生自保四大利器
[复制链接]
黎卫士
黎卫士
当前离线
积分
14072
发表于 2014-9-8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医患纠纷“被举证” 医生自保四大利器
文章来源:医药卫生网 2014-9-7 18:50:42
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在于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就将医生或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进行赔偿,甚至有“要想富,找大夫”这样的顺口溜流传开来。因此,医生在非自己和医院的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中,需要有保护自我的利器。
根据法律规定,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是 “谁主张,谁举证”,即原告需要提供证据;而在医疗事故赔偿的案件中,患者虽然是原告,但是却要求医生提供证据,因此医生“被举证”.医患纠纷中,医生“被举证”中的被与“被死亡”、“被精神病”中的被意思一样。
医护工作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本应这样和谐的医患关系却在近些年,日趋紧张,纠纷层出不穷。除去一些医护人员的治疗措施不当、医院管理程序中存在的漏洞外,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在于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就将医生或医院告上法庭,要求医院进行赔偿,甚至有“要想富,找大夫”这样的顺口溜流传开来。因此,医生在非自己和医院的原因造成的医疗纠纷中,需要有保护自我的利器。
利器之一:了解基本法律常识
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会在患者闹事或医疗纠纷中,用法律这个武器来保护自己。
利器之二:证据意识和风险意识
医生如果要证明自己,免除自己不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就要证明自己在诊疗过程中不存在医疗过错。所以,在医疗过程中,要有证据意识和风险意识,保存证据,证明自己在医疗诊断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利器之三:沟通,理解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
在细微之处,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履行治疗告知的义务、提倡诚信服务、增加医患沟通。这样,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工作者会更加信任,减少其闹事及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
利器之四:心态
对于病人——无论是年轻,还是老迈;无论是漂亮,还是丑陋;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是权贵,还是百姓……医生都一视同仁,他们都只是病人:没有技术傲慢、没有人格傲慢、没有疾病歧视、没有阶层偏见。医生给予他们的都是关爱。
对于医生——无论是男子,还是女性;无论是青涩,还是老道;无论是率直,还是婉约;无论是快捷,还是沉稳……病人都一样尊重,他们都是医生:没有金钱傲慢,没有权利傲慢,没有年龄歧视,没有性别偏见。病人给予他们的都是信任。
医患双方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用道德、制度和法律来规范医患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既保护患者,也保护了医护人员。
信源地址;
http://www.yywsb.com/article/201409/119094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黎卫士
黎卫士
当前离线
积分
14072
楼主
|
发表于 2014-9-8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闹”已职业化 烧纸打滚很默契
文章来源:医药卫生网 2014-9-7 18:46:40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各种关于医院与患者纠纷的新闻占据了各新闻媒体的头条,这些事件都被冠上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医闹事件,不少事件里还出现了专业医闹的身影。如果医疗纠纷不通过合理渠道表达,就会出现“医闹”。3日,记者采访青岛一些医院得知,“医闹”大多是些“熟面孔”。
分享到:
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岳阳医生被殴打事件、北京宣武医院抢尸事件……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各种关于医院与患者纠纷的新闻占据了各新闻媒体的头条,这些事件都被冠上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医闹事件,不少事件里还出现了专业医闹的身影。如果医疗纠纷不通过合理渠道表达,就会出现“医闹”。3日,记者采访青岛一些医院得知,“医闹”大多是些“熟面孔”。
医院
专业医闹成“熟面孔”
据了解,比起国内其他一些地方,青岛的专业医闹并不算多,在医院里真正上升到医闹程度的事件,相对而言也较少。尤其是今年国家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后,医闹的事件更是明显减少。
而在相关的规定缺位之前,医闹比现在要更加多见一些,不仅一些患者去世之后,家属会在医院里大闹,有些患者甚至还在世,家人就开始闹。“这种病人没断气家人就开始闹的,往往是医生刚告知家属病人可能要不行了,家属立刻就开始闹。”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肖雪觉得这样的情绪反应可以接受,但有些家属在哭完之后,会一改之前的态度,一口咬定病人原来好好的,之所以情况危重是医院的责任。
“往病房里摆花圈的、病房楼前烧纸的、挂各种横幅的,这里面很多就有外面的专业医闹参与。”肖雪介绍说,在医院里待久了,家属里有没有专业医闹,他们一看就知道。另一名在医院从事安保工作的人员也透露,医院里的专业医闹,基本上都属熟面孔,很多他们一看都认识。
患者
病人正常治疗受干扰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专业医闹,各个小队配合得相当好,我们家属们都惊了。”市民张鑫(化名)的父亲因为心脏问题,曾经辗转在济南、青岛、北京多地求医,作为病房里陪床的“常客”,张鑫对于医患矛盾也算是见识不少,但真正第一次见识到专业医闹,是在济南的一家三甲综合医院里。“也不知道是怎么个情况,反正病人没治好,去世了。”张鑫说,自己先是在医院大门口,远远地就能看到有人挂横幅,四五个人与门卫情绪激动地说着什么,到了病房楼里,才发现楼道里也有一群人。
“病房楼里的四五个多是中年妇女,嗓门特别大,不停地哭闹,中午人多的时候,她们还会打滚,护士来劝说,就扯着护士、医生们的裤腿,连撕带扯的、偶尔还抓几把。”一开始,张鑫还以为都是死者家属,其他病人和家属们对他们还很同情,但闹到了第三天左右,这几名妇女数次进入病房和护士站甚至医生休息室,一直吵吵闹闹的,影响其他病人的休息和医生的出诊,大家渐渐开始觉得烦躁。
安保
24小时随时准备出动
青大附院保卫处处长江敦河在医院安保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多年,作为医患矛盾的第一“消防员”,他见证了这些年来医患关系的各种变化。“现在病人维权意识提高了,医患纠纷也有所增加,很多病人和家属不够冷静,一旦冲动起来,容易对医护人员有伤害,就需要我们去解决。”江敦河说,近七八年来,他们能明显感觉到医患关系的紧张,而作为第一“消防员”,他们到达现场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将情绪激动的患者与医护人员隔离开,试着安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告诉他们正常的途径应该怎么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最基本的,同时还要会察言观色,预测下一步事态的发展。
夏天晚上急诊遇到醉酒闹事的病人、门诊楼里有情绪激动的家属,这些对安保人员来说,都是常事。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的安全,同时维持正常秩序,整个青大附院有专门热线,24小时接听随时掌握各个楼的情况,平时安保人员也是1小时巡逻一次。江敦河说,除了有医院自己的保卫处外,青大附院还有专门的警务室,由民警进驻医院“坐镇”,因为安保人员没有执法权,遇到特殊事态,就需要安保人员和派出所民警配合解决。
措施
从严惩处“专业医闹”
就在青岛市立医院东部分院医闹事件发生之后,2011年1月6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寻衅滋事的;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殴打医务人员的;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占据办公、诊疗场所,影响正常工作医疗秩序的;拉横幅、设灵堂、烧纸、张贴大字报、堵塞通道及大门,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不按规定停放尸体,不听劝阻的;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八种行为的,各方及时做好处置。公安机关接到医疗机构的报警后,应当立即出警,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拒不听从劝阻、带头滋事、妨碍执行公务的人员,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有效处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4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等印发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对于专业医闹,《意见》特别提到,对于故意扩大事态,教唆他人实施针对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以受他人委托处理医疗纠纷为名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从严惩处。
新闻延伸
青岛“医闹第一案”六名被告人获刑
说起医闹,很多市民会对2011年发生在青岛市立医院东部分院的事件记忆深刻。2010年12月31日,即墨患者董某因严重哮喘转到市立医院急诊抢救,当晚,家属对治疗措施不满,质问殴打医生,同时挟持医生在门诊病房不准其离开。后来经过民警的劝解,2011年1月1日,家属带患者离开医院,患者回家后死亡。1月4日,董某家属30多人再次来到市立医院门诊大楼,举横幅、烧纸,工作人员和保安前来阻止时,被家属打伤,其中部分伤者还进入了重症监护室。
因为打伤他人,董某家属中4人被公安机关抓获。此后,死者的儿子和女婿也去公安机关自首。2011年8月15日,青岛市南区法院对此案宣布一审判决,6名被告人在医院打人、滋事,构成了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1年6个月、1年、8个月和6个月缓刑1年的有期徒刑。这也是岛城第一起因为医闹而获刑的案件。
信源地址:
http://www.yywsb.com/article/201409/1190939.html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吴晓梅
吴晓梅
当前离线
积分
45694
发表于 2014-9-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病人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随时做好准备告医院、告医生,但我们医护人员却忙得一点保护自己的意识都没有。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水果蔬菜水果
水果蔬菜水果
当前离线
积分
3832
发表于 2014-9-8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护人员平时忙得辛苦顾不上为自己多想想,保护自己的意识都淡薄。护士工资低的可怜,遇上纠纷、医闹那就惨了。期待国家调整医护人员的福利。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黎卫士
黎卫士
当前离线
积分
14072
楼主
|
发表于 2014-9-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视点:医护人员被谁逼至墙角?
文章来源:医药卫生网 2014-9-7 18:50:16
患者无论在治疗过程中,遭遇多大委屈和不幸,都应该按照正常程序,依法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然而,这条道路并不通畅,目前独立的第三方医患调节机制仍如空中楼阁,医院管理的行政化模式导致目前医患调节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相关的社会保险也仍在探索中。
8月27日,两起医生停诊事件均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8月27日上午,在浙江金华市人民医院,一产妇产下一对龙凤胎后,男婴因先天性呼吸缺陷死亡。结果家属连日来到医院大闹,辱骂和攻击医护人员。有医生贴出通报,称“医闹”已致两名医生先兆流产,产科被迫停诊。但负责人说,这是个别医生心里委屈,擅自发布的。
几乎与此同时,云南玉龙县医院医护人员发起以“严惩医闹、还我医院安宁、谁敢治病救人”为口号的“集体行动”,并建议患者到其它医院就诊。据悉,曾有患者2012年因骨折在该院上了钢板,前几天因二次受伤,钢板断裂,遂跑到医院闹事,甚至还挟持了医院院长。
有评论指出,医生无端停诊也属“医闹”,只会给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绝对不可纵容。
但其背后隐藏的深层问题却非就事论事地褒贬所能化解。
这些年,频繁在中国医院上演的医生遇袭事件已不新鲜,以至于有些医院甚至聘请警察保卫安全,而个别夜班急诊的大夫甚至持刀上班。
由于生存处境日益恶劣,尤其是人身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医学院校遭遇到了空前的招生难,甚至有医学界专家警告:若干年后,中国患者将面临有病无人救治的窘境。
平心而论,患者无论在治疗过程中,遭遇多大委屈和不幸,都应该按照正常程序,依法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然而,这条道路并不通畅,目前独立的第三方医患调节机制仍如空中楼阁,医院管理的行政化模式导致目前医患调节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相关的社会保险也仍在探索中。
此外,整个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即使这些年有所进步,但由于保障水平低下,医疗资源严重失衡,加上大病统筹等医疗制度尚未完善,导致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普遍存在。再加上基本医学常识的匮乏,一些患者便往往迁怒于诊治的大夫,直至袭击、伤害无辜。
众所周知,自2009年中国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医疗机构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市场化狂奔,开始回归公益,政府也加大了相关投入——3年8600亿,并在“扩点建面”即扩大保障面和建设基层医疗网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建立也向遏制看病贵迈进一步。但关键的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却阻力重重。
在现行体制下,公立医院被分成三六九等,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在一些地区有加剧的趋势。而社会办医的民间资本又遇到了诸多准入瓶颈,加上监管不力,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很难获得患者信任。更可怕的是,即使医院想尽办法,这些宝贵的医疗资源往往被权力、金钱关系左右,而这又在无形中激化本已相当严峻的医患矛盾。
体制变革滞后的所有重压便由两个“苦逼”群体去全部承受——内心愤怒的患者和被逼至墙角的医护人员狭路相逢,成为极端恶性纠纷的温床。从这个角度上,他们双方都是病态机制的受害者,这样的PK只会加剧双方的彼此伤害,循环往复,愈演愈烈。
印象中,有医科学生入学第一课是在卫生部长带领下朗诵《希波克拉底誓言》。而大医精诚、悬壶济世是古往今来社会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褒奖,甚至有“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之期许。职业操守和一定的道德水准固然是对白衣天使们的必要准入门槛,但结合当下医患矛盾的深层诱因,以及价值的功利化,道德的滑坡和科普的缺失,如果一味地对医德进行强调,无异于对深层体制病灶的伪饰,既吊高了患者对医生的期待,又导致多数大夫在道德绑架中很难恪守科学精神,去冒险挽救生命。
解决医患矛盾的根本不在于让所有的大夫都变成再世的华佗,而应该为医生和患者权益筑起完善的制度堤防,而这一切有赖于医疗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顺利推进。
当然,整个社会也当为此创造更宽松友好的氛围。专家如此,媒体如此,患者亦当如此。“医闹”不可纵容,但改革更刻不容缓。
信源地址:
http://www.yywsb.com/article/201409/1190944.html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cjl燕子
cjl燕子
当前离线
积分
8509
发表于 2014-9-8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不知何时才能够太平。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热带雨林2010
热带雨林2010
当前离线
积分
11820
发表于 2014-9-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患互不信任的结果不仅伤害医生,最终其实还是会伤害到病人。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林森
林森
当前离线
积分
3268
发表于 2014-9-9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惩医闹,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更好的为老百姓看病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jcyyhlb
jcyyhlb
当前离线
积分
43436
发表于 2014-9-9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们的资料,好好学习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