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08 10:3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查看: 803|回复: 0

美国中西部一种新型超级耐药菌株逐渐大行其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9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美国中西部一种新型超级耐药菌株逐渐大行其道
                                    2014-08-19 00:11来源:丁香园作者:步步非烟
     据外媒 Motherboard 8 月 11 日发布消息称,一种很常见细菌的超级耐药新菌株开始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大行其道。公众对此表示担忧。
     该超级耐药新菌株来自铜绿假单胞菌,现在美国每 10 例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就有 1 例是该菌株的感染。这种菌株不仅对普通抗菌药耐药,而且还对大多药物治疗失败后最后一搏的“杀手锏”抗菌药物也耐药。更重要的是,该菌株在不知不觉中悄无声息地传播。迄今为止,还不清楚公共卫生部门到底能否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当我们提及某种细菌具有“耐药性”时,往往并不是说所有药物治疗均无效。相反,该菌可能对多数常用抗菌药是耐药的,而用所谓的“不得已使用”特殊抗菌药治疗还是有效的。
      另外,还涉及一个用量问题,某种情形下有必要通过外科手段建立一个抗菌药输液港,使源源不断的抗菌药大剂量冲击全身进行治疗。后一种情形可能适用于一些类似于万古霉素这样较老的药物,具有肾毒性。但当 MRSA 感染而其他药物治疗均告失败时,还是具有一定疗效的。
      另一种“不得已使用”药物就是多粘菌素。该化合物与亚胺培南联用可增强后者的抗菌作用,亚胺培南可被体内一些常见的酶分解掉,而多粘菌素这一搭档能抑制分解酶活性,从而利于亚胺培南发挥抗菌作用。
      这种联用药物疗法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通常有效。该菌携带一种基因,可编码产生抗亚胺培南的酶。因此,治疗该菌感染时可能需要加用多粘菌素治疗。这样貌似就万无一失了,对不对?然而,本周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最近发现了铜绿假单胞菌的一种超极耐药菌株。
       2012 年,从一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伤口首次分离出这一特殊菌株。该菌株可产生一种称为“Verona 整合子编码的金属β- 内酰胺酶(VIM)”,针对如碳青霉烯类、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等大多含β- 内酰胺环的常见抗菌药均具有强大的降解作用。而β- 内酰胺环是这类抗菌药的关键结构基础,一旦破坏,药物就失效了。
      文章第一作者 Perez 在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该菌株所携带的产 VIM 酶功能可使其对亚胺培南和所有其他内酰胺类药物具有耐药性,而金属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多粘菌素对 VIM 酶毫无作用。
     目前该菌株感染规模较预计情况小。自 2012-2013 年,研究人员在俄亥俄州总共发现 6 例感染者,1 例因感染死亡;多数是当地医院中长期住院的病人,1 例是从卡塔尔转院至俄亥俄州医疗中心。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特别是皮肤表面、土壤、水源和多数人造表面上定植。传播媒介包括医疗器械和热水浴缸。铜绿假单胞菌还可在具有微重力环境下降解乳化油滴等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作用。
      至今至少值得安慰的一点是,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往往引起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发生感染,如老年人或长期住院患者等。
      此外,令人担忧的一点是,最新有研究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已开始同沙门氏菌发生编码交换。这是一个不祥的信号,预示着另一种极为常见的细菌即将趋于耐药性方向发展。
      Perez 表示,该研究是首次发现大型可动性基因元件“沙门氏菌基因组岛”发生基因交流,预示着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之间可能出现耐药基因互换。该现象令人十分担忧,这可能导致金属β- 内酰胺酶在这些肠道致病菌中迅速传播,产生极高的侵袭性和毒力。
信源地址:http://motherboard.vice.com/read ... _source=recommend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