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8|回复: 2

[转帖]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研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8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黎卫士 于 2014-8-18 16:10 编辑

                                                             质检总局: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研判                                                                          (2014年8月5日发布)
    一、疾病相关信息
    国内方面: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要求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方案指出,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在出席一个活动时表示,日前有媒体报道一名病人由非洲肯尼亚返港后,出现发烧情况及入院。经医院专家诊治后,该病人已退烧并出院,而她并无到过暴发埃博拉病毒病的西非地区,故严格来说并不符合怀疑病例的定义。他表示,香港政府已公布相关疾病和怀疑病例的定义,强调目前最重要的是坚守及早发现、检查及隔离的策略。
    国际方面:
    菲律宾卫生部发言人说,6月26日至7月15日期间,共有15名菲律宾海外劳工被招聘机构从塞拉利昂遣返回菲律宾。这些人返回菲律宾时身体状况良好,但在隔离观察期内,7人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将于8月1日抵达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与受疫情影响国家首脑举行会晤,以审查当前局势,并商讨如何进一步改善应对埃博拉疫情策略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当天也分别发表声明,称其正在与世卫组织密切合作、监控西非埃博拉疫情动态。尽管目前感染病例数量持续增多,但世卫组织经过严格风险评估后重申其意见,根据目前获得的信息,尚不建议对几内亚、利比里亚或塞拉利昂实行任何旅行或者贸易限制。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7月31日发布高级别旅行警告,呼吁美国民众避免前往暴发埃博拉疫情的西非三国。这家机构说,鉴于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疫情对游客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所有美国居民应避免赴上述三国的非必要旅行。
    美国政府7月31日发布最高级别旅行警告,要求人们避免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三国的非必要旅行。美国疫情防控专家还在西非协助阻止生病旅客登机前往他地。不过,对于来自受埃博拉疫情影响地区的旅客,美国尚不准备对他们进行健康检查。
  法国外交部7月31日也在其网站发布旅行警告,建议法国公民在非必要情况下暂停一切前往埃博拉疫区所在国的旅行计划,其中包括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尼日利亚。
    阿联酋航空公司1日宣布,鉴于几内亚的埃博拉疫情,公司将于2日起暂停飞往几内亚的航班。
    二、疫情现况
    WHO7月31日通报,2014年7月24日至27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以及塞拉利昂等西非四国共向WHO通报122例新增病例,包括57例死亡病例,其中几内亚新增33例病例和20例死亡病例,利比里亚新增80例病例和27例死亡病例,塞拉利昂新增8例病例和9例死亡病例,尼日利亚新增1例病例和1例死亡病例。见表1。
    截止2014年7月27日,西非四国通报本次埃博拉病毒病共1323例,包括729例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如下:几内亚(460例病例,包括339例死亡病例);利比里亚(329例病例,包括156例死亡病例);塞拉利昂(533例病例,包括233例死亡病例)和尼日利亚(1例病例,已死亡)。
    7月29日,尼日利亚IHR归口单位证实,该国通报病例在到达尼日利亚之时即有症状,同时59名密切接触者已进行隔离。报告同时确认,病例7月20日通过多哥的洛美(多哥首都)和加纳的阿克拉(加纳首都),乘飞机旅行至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尼日利亚首都)。
    基于当前的疫情信息,WHO仍不建议对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采取任何的旅行及贸易措施。
    三、疾病特征
    1、病原学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Filiviridae),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不同亚型病毒基因组核苷酸构成差异较大,但同一亚型的病毒基因组相对稳定。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2、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
    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3、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四、评估结论
    1、结合目前疫情相关信息和疾病流行病学特征,该病主要发生在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通过跨境旅行造成相邻地区国家传播的风险高,相距较远的非洲地区存在中等风险,非洲以外国家传播风险低;
    2、由于该病的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疫情暴发时候,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为:卫生工作者;与感染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处理死亡病例时,与尸体发生直接接触的人员。因此,从疫情地区归来的旅行者、出国务工人员感染风险极低;
    3、目前疫情仍限制在西非地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因此,现有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策略及措施,例如发布埃博拉疫情公告及加强来自疫区重点航班的检疫查验等均是合理有效的。
    五、措施及建议
    由于出入境旅游的需求及国外务工的经济目的,对该疫情仍应谨慎对待,建议目前各口岸继续现行的检疫措施,同时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继续加强信息收集工作,及时评估和报告。
    (一)强化疫情监测通报工作
    加强各口岸局与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疫情通报,尤其是要加强疫情地区的疫情通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密切关注疫情变化情况,提高疫情防控的协作力度。
    (二)严格出入境旅客、交通工具的检验检疫工作
    加强日常监管和出入境的查验工作,必要时加强对入境旅客、特别是从西非地区入境旅客的流病调查比例。
    (三)抓好应急准备工作
    对口岸体温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防护用品和卫生处理药械储备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所有设施运作良好,应急物资储备充分。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利用网站、各口岸的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提高出入境旅客和口岸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我国公民可尽量减少前往西非地区。需要前往该地区的人员,除必要情况外应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时间。从西非地区回国的旅行者及务工人员,一旦出现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参考文献:
    [1]  WHO  
    http://www.who.int/csr/don/2014_07_31_ebola/en/
    [2]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ga/2014/08-01/6450535.shtml
    [3]  京华时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8/02/content_110073.htm
    [4]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8-01/6448156.shtml
    [5]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8/02/c_126824246.htm
    [6]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4/08-02/6451946.shtml
    [7]  中国疾控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 ... 20140801_100673.htm
    [8]  WHO
    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faq-ebola/z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出多门,很难啊。
应整合一个,不然难执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埃博拉病毒病为什么缺乏针对性治疗药物和疫苗?】挣脱枷锁的囚徒: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首次在非洲被分离确认,迄今40年尚未开发出一种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也没有针对性疫苗可用,治疗几无实质性进展。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何医学界面对埃博拉病毒几乎无所作为?全文:http://t.cn/RPQaTP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