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8|回复: 3

[转帖] 与美国 CDC 专家面对面了解埃博拉疾病防控详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与美国 CDC 专家面对面了解埃博拉疾病防控详情
                                           2014-08-10 19:48来源:丁香园作者:步步非烟
      编者按:西非埃博拉疫情堪称史上爆发规模最大一次的灾难式疫情。两名驻非机构美国人也不幸罹患感染并在治疗观察中;另有两名美国和平队(Peace Corps)驻利比里亚机构志愿者存在病毒暴露史,虽尚未表现出任何症状,目前正在隔离观察中。和平队组织最近宣布将从感染受累重灾区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三国紧急撤离当地办事机构志愿者。
       尽管多方论证结果强调疫情输入美国本土的几率极低,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也明确表示,医护专业人员应对表现为埃博拉类似症状患者提高警惕,详细了解患者近期非洲疫区接触史。
      Medscape 为此面对面采访 CDC 专家,就公众关注的埃博拉疾病防控问题进行深入访谈,为一线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的关键点提供参考建议。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Medscape:当前爆发的埃博拉疫情流行病学有何特点?
      CDC:埃博拉病毒感染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致命性病毒性出血热。首次疫情爆发可追溯到 1976 年现称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地方。自那时起,史上数次疫情均以散发病例形式出现。而此次埃博拉疫情却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复杂的一次疫情爆发。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突发症状与许多其他疾病类似,如发热、寒战、乏力和全身酸痛等;诸如呕吐和腹泻这样的消化道症状也很常见;约 45% 的病例则呈现出血性倾向(重症内、外出血)。
      目前在西非肆虐的疫情主要集中在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三个国家,其次尼日利亚报告了至少 2 例确诊病例。
      据悉,截至 2014 年 8 月 6 日,上述四国已报告 1700 例确诊和疑似病例、932 例疑似病死病例。若想了解实时最新疫情统计数据,可登陆 CDC 官方网站 http://www.cdc.gov/vhf/ebola/outbreaks/guinea/index.html 查看详情。
       Medscape:CDC 强调埃博拉病毒在人际间不轻易传播,必需与感染者体液密切接触才可能发生传染。因此,工作在防疫一线的医疗专业人员存在感染高风险。那么公众想了解疾病传染过程详情以及何为传染性较强的阶段?
      CDC:在大多数埃博拉疫情爆发地,医护人员若未配备完善的人身安全防范设备或未严格遵循管理措施规定,则极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毒常通过与感染者体液(如血液、汗液、粪便、尿、呕吐物以及精液等)直接接触而在人际间传播。因此,谨慎避免与这些传染源接触很重要。
      常规的标准预防传染措施防范效力足够,包括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设备(面罩、防护面具)等。一般情况下,显现症状的感染者是具有传染性的,病毒传染期与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不同患者的传染期长短不一。
      CDC 在其官方网站上最新发布了《美医护人员应对埃博拉疑似患者临时处理指南》(详见http://emergency.cdc.gov/han/han00364.asp)。
       Medscape:美医疗专业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国内发生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
       CDC:经多方论证,全美普通公众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风险性极低;但确实存在非洲旅行感染者病例输入的风险。如果确有感染病例输入,全美大范围播散的可能性也极低,这得益于国内医疗卫生机构严格的防控感染应急体系准备。此外,社区发生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国内文化背景与西非疫区迥异,居民没有私自处理感染死者遗体的旧习。
      CDC 建议公众近期不要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旅行,若要前往尼日利亚也要格外小心病毒暴露风险。目前,两名驻利比里亚办事处的美国志愿者因感染患病而送回国内接受治疗,但请公众放心,这两例感染病例不会对社区或医院存在传染风险,因为其隔离管理措施极为严格。
      Medscape:CDC 如何监测疫情爆发?是否已制定出防范潜在感染病例输入国内的应对策略?
      CDC:防控中心正在加强与全球卫生工作者合作沟通,与 WHO、疫情灾区国家卫生部门一道共同监测和防控最新疫情。
       CDC 建议所有自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归国的游客,连续 21 天密切监测体温(≥101.5°F/38.6°C)和身体其他体征改变,如寒战、肌肉酸痛、皮疹等类埃博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报告当地医院或医生,并主动提供近期疫区接触史,以便有关部分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目前,WHO 尚不建议对疫区国家进行出入境管制、游客筛查或封锁边境等强制措施。然而,CDC 正在与国际公共卫生组织、其他联邦机构以及旅行社业界部门紧急工作协商,明确筛查出入境患病旅客,并采取公共卫生措施预防传染病蔓延。
      如果 CDC 接到通知有游客在出行前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CDC 会采取措施防止患者出行。此外,CDC 还要求航空公司汇报抵美航班上任何死亡病例或符合确诊标准的患病游客信息。
      CDC 还继续与出入境办事机构(如海关、边境护照审查、机场紧急医疗服务站)合作,实施常规防疫措施以及时发现患病游客。CDC 将同合作单位一道明确对所筛查出来的患病旅客是否有必要采取任何公共卫生措施。
      若确认发现任何可能危害航班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病风险,那么 CDC 将对患病旅客进行调查核实,并通知航空公司、联邦机构、州和当地卫生部门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
         CDC 还对航空公司发布了管理患病旅客 / 机组人员和清洁飞机机舱的指南,具体指导意见可参阅官方网站http://www.cdc.gov/quarantine/ai ... dance-airlines.html
       Medscape:如今两名接受治疗的美国感染者情况如何?这种新研制出来的血清蛋白药物作用机制是怎样的?若急需该药治疗,那么是否有足够的药品储备用以治疗大量感染者?
      CDC:防控中心并未参与到新型实验性药物治疗两名美国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治疗过程中去。目前所知的情况是,这种新药仍在实验观察中,此前尚未在人体使用过。因此,现在尚不考虑广泛使用新药的可行性。
       若想进一步了解新药疗效相关信息,可直接与制药公司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联系,详细信息可参阅官方网站 http://www.cdc.gov/vhf/ebola/out ... tal-treatments.html
        Medscape:CDC 对工作在防疫一线的医疗卫生人员有何参考建议?
       CDC:现有资料显示,埃博拉疫情在美泛滥的可能性极低。但医疗工作人员还应对其提高警惕,关注西非疫情演变态势,提防旅游输入病例,掌握 CDC 最新发布的《美医护人员应对埃博拉疑似患者临时处理指南》。
      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疫情接触史,如果患者 3 周内到过西非疫区,检查有无符合埃博拉病毒感染类似发热症状。对表现为相符症状和体征者,应立即隔离观察,并通知当地州医疗卫生部门。
       近期,已陆续有不少疫区归国旅客表现发热症状并寻求救治。这种类似病例数短时内小幅增长处于预料之内。现已证实,几人为疟疾感染,另有一人为 B 型流感。
        任何疑似病例均必须隔离观察,直到确诊或排除感染。医疗卫生人员在诊治隔离患者时,应配备手套、隔离衣(防水)、护目设备(护目镜或面罩)以及口罩。根据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额外的个人防护设备。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守洗手规程,并认真清理、消毒暴露表面。
      患者需被安置在一个单独的隔离观察室(含独立卫生间),并紧闭房门。医疗器械应安排专人专用,详细记录所有进入过病房的人员日志。避免接待来访者。
      广泛用于全美各大医院的标准、严格防控感染规程将有效防止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欲了解更多有关信息,可参考 CDC 最新《医院管理确诊或疑似埃博拉患者操作指南》  (http://www.cdc.gov/vhf/ebola/hcp ... ecommendations.html)。
        Medscape:还有什么医疗专业信息可同大家共享?
      CDC:目前美国境内还没有暴露埃博拉病毒的风险。接回国诊治的两名美国感染人员现正处于严密的隔离治疗中。防控中心会实时对潜在旅游获得性感染病例保持高度警惕。
       保护国内民众不受病毒威胁的最佳防护措施是控制好疫情来源地—非洲。援引 CDC 主任 Tom Frieden 的话而言,“我们现在还没有遏制住埃博拉疫情的好办法,但传统的简明防疫措施还是可能有效的,如及时发现感染者,确保患者得到救治,找到密切接触者、追踪随访并教育民众预防感染,杜绝感染院内传播等措施。若能严格执行上述防疫措施,那么埃博拉疫情会得到控制。”
       CDC 将于下个月派遣 50 名援非专家协助当地控制疫情,届时将与国际同道一起共同努力,并坚信我们能够也将会控制住此次疫情爆发。
信源地址: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9611
编辑: gi202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4-8-1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识别出埃博拉患者
及早隔离消毒
及时防护预防
死亡患者处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索命病毒——埃博拉传染性最强吗?
                                                       发表于2014-08-10 17:40:27
       2014年以来,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震惊了全球。截止到8月7日,西非四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已经报告有1700多例病例,900多人死亡,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致命的一次埃博拉暴发。WHO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在8月7日和8日两天召开了关于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的紧急会议,宣布本次西非的埃博拉疫情暴发是“极不寻常的事件”,已经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最近,有媒体称“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传染性最高、致命性最强的病毒之一”。说埃博拉病毒的致命性最强,这一点儿也不假。在最初的流行时,这种疾病几乎造成90%以上患者的死亡,即使在目前许多病人都经过积极治疗的情况下,它的病死率仍高达50%以上。但是,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强不强呢?它会不会像2009年H1N1甲型流感那样引起全球暴发流行呢?
  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染性并非最强的。描述一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常常用“基本传染数”(或称基本再生数),表示疾病发病初期,在完全易感人群中一个典型感染病例平均将疾病传播给了几位其他人。2003年SARS的基本传染数大约为2~4[1-4],麻疹为15~20、天花为3~5[3],埃博拉出血热为1.3~2.7[5, 6]。
  还有人用家庭中接触者感染的风险来描述传染病的传染性。2009年H1N1甲型流感流行时,美国家庭内继发病例的风险为27.3%[7]。在2003年SARS流行时,同乘电梯的几分钟接触都有可能被感染。麻疹的传染性更强,易感染者接触后几乎100%患病。而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期间,直接接触患者(尤其是疾病晚期患者)的体液和身体感染的风险最大,大约为3.6%~4.61%,其他性质的接触,甚至共同用餐或一起居住等被传染的风险都很小[8-10]。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与病人直接接触,尤其是接触晚期病人,病人的体液传染性最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一些媒体称“埃博拉病毒是迄今为止传染性最高”的病毒是错误的,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在传染病中并非最强,它的传染性远比流感、SARS、麻疹等疾病弱得多。正如美国为埃博拉病毒命名的医生卡尔所说[11]:“假如埃博拉病毒像流感病毒一样能轻易地通过空气传播,这个世界如今则是另一副光景了——我们人类的数量将会少很多。”因此,埃博拉病毒感染虽然风险,但是可防可控的。

References
[1]    Riley S, Fraser C, Donnelly CA, et al.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the etiological agent of SARS in Hong Kong: impact of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Science. 2003. 300(5627): 1961-6.
[2]    Lipsitch M, Cohen T, Cooper B, et al. Transmission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cience. 2003. 300(5627): 1966-70.
[3]    韩晓娜, 李承毅, 曹务春. SARS流行病学传播动力模型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学院,2006年硕士论文,2006.
[4]    Wang W, Ruan S. Simulating the SARS outbreak in Beijing with limited data. J Theor Biol. 2004. 227(3): 369-79.
[5]    Chowell G, Hengartner NW, Castillo-Chavez C, Fenimore PW, Hyman JM. The 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 of Ebola and the effects of public health measures: the cases of Congo and Uganda. J Theor Biol. 2004. 229(1): 119-26.
[6]    Legrand J, Grais RF, Boelle PY, Valleron AJ, Flahault A.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Ebola epidemics. Epidemiol Infect. 2007. 135(4): 610-21.
[7]    Yang Y, Sugimoto JD, Halloran ME, et al. The transmissibility and control of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virus. Science. 2009. 326(5953): 729-33.
[8]    Francesconi P, Yoti Z, Declich S, et al.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transmission and risk factors of contacts, Uganda. Emerg Infect Dis. 2003. 9(11): 1430-7.
[9]    Bausch DG, Towner JS, Dowell SF,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Ebola virus transmission from bodily fluids and fomites. J Infect Dis. 2007. 196 Suppl 2: S142-7.
[10]    Dowell SF, Mukunu R, Ksiazek TG, Khan AS, Rollin PE, Peters CJ. Transmission of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a study of risk factors in family members, Kikwit,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1995. Commission de Lutte contre les Epidemies a Kikwit. J Infect Dis. 1999. 179 Suppl 1: S87-91.
[11]    理查德•普莱斯顿著, 吴飞, 高红梅译. 高危地带. 2005. 第1版. 重庆出版社. P:76.
信源地址:http://mt.sohu.com/20140810/n403297019.s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访埃博拉救命药厂:9人小公司 连前台都没有
                                        2014-08-11 09:14:27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一个连前台都没有的美国小微企业正成为狙击病毒的希望;它研发的药物虽然挽救了两名美国医护人员,但安全性仍待认定,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时日。
  一个连前台都没有的“小微企业”,现在却成为抗击埃博拉的救命稻草。美国马普生物制药公司(Mapp)已经抢占了媒体的头条。
  上周末,《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探访了这家位于美国西部的企业。一名戴着手套的科学家从神秘实验室中走出和本报记者握手。但他不愿多谈公司的研发进展。
  Mapp研发的药物刚刚挽救了两名在非感染埃博拉的美国医护人员,但其仍处于实验阶段,安全性依然没有完全得到认定。
  埃博拉狙击者
  世界卫生组织8日拉响埃博拉疫情“全球警报”。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严重且反常”,是近40年来这类疫情最复杂的一次暴发。
  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8月6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确诊和疑似病例1779例,其中961例死亡。
  而当两名美国医疗援助人员因感染埃博拉病毒命悬一线时,三支名为“ZMapp”的冷冻药剂从美国飞抵利比里亚,使用药剂后两位患者病情好转。
  其中一位患者肯特•布兰特利认定自己肯定“扛不过去”,已向妻子做了最后的道别。但是患者所在的撒玛利亚救援会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一个科学家提出救援请求,最终获得了这三支从未在人体上进行过试验的药剂。
  用药一个小时后,布兰特利呼吸变得顺畅,身上皮疹渐渐消退。在场医生用“奇迹”形容这一变化。另外一位患者在注射第一剂“ZMapp”治疗后并没有改观,但第二次接受治疗后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在埃博拉肆虐已造成近千人死亡的西非,上述场景简直如一部典型美国大片那样激动人心,即使这种被称为“秘密血清”的“ZMapp”依然笼罩在若干谜团中。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造访了“ZMapp”的制造公司Mapp。
  在美国加州圣迭戈科技园区的一栋二层楼房里,外墙皆是黑色玻璃门窗的Mapp只占据了一楼的一小间。旁边许多这样的单元门口还贴着“FOR RENT”(招租)的字样。
  就是这个连前台都没有的九人小公司,现在是全球埃博拉患者的希望。
  Mapp看上去和这附近所有最普通的生物制药公司没什么两样,从里间实验室到外面大门之间只隔了一个摆满杂物的小房间。
  在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这种新型药品时,Mapp公司气氛显得十分平静。“真是想不到我们现在被放到了聚光灯下。”Mapp的一个科学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Mapp在2003年由拉里•塞特林和凯文•威利创办,从在霍普金斯大学起,两人就一直尝试如何用农作物来生产治疗疾病的免疫系统蛋白。
  自从Mapp在上周开始名声大噪后,两人一直努力躲避镁光灯,极少再在公开场合发言。Mapp公司研究人员的工作状态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因为我们只是做研究,不做制造,所以用不着加班加点。”上述科学家说。
  同样简陋的Mapp官网上有一则公示,称两名美国患者使用的药剂“ZMapp”,在今年1月就进入了治疗埃博拉的候选药物名单,但是从未在人体身上进行过临床试验。因此,目前世界上“ZMapp”药剂存量极少。
  Mapp的研究团队从埃博拉病毒中幸存的小鼠体内提取抗体,然后将小鼠抗体进行基因改造后使之成为更适合人类的抗体。
  而“ZMapp”此前只在8只猴子身上试过。试验结果证明,如果在猴子感染埃博拉一天后就注射药物,猴子的存活率达到100%;如果在感染两天后再注射,猴子存活率为50%。
  Mapp此前仅仅还在准备进一步扩大动物试验阶段,这是展开人体临床试验前必须做的准备。根据目前有限的动物试验,“ZMapp”的药效已经远远超越此前的同类药物。
  伦理之争
  围绕新型药物,尤其是实验性药物的那些古老的伦理问题再次降临到“ZMapp”之上:是否应该将尚未经过检测也未证明对人类安全的药物用于此次疫情?考虑到可获得药物数量极为有限,如果使用该药,应该把药给谁用?
  由于尚未进行过人体临床试验,所以原则上医生不能使用“ZMapp”这种未经批准的药物。之所以“ZMapp”最后还是送到了两个美国患者手上,一来是美国联邦食药监局(FDA)有“同情使用”原则。
  二来也是因为Mapp公司一直和美国政府有着紧密联系。根据公司网站介绍,Mapp曾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合作,多年负责开发埃博拉病毒治疗方法研究。
  伴随着严峻疫情和新药风险之间的博弈,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决策者们之间的争论也在日渐发酵。
  谨慎的意见暂时占了上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周美非峰会闭幕时表态称,由于缺乏足够信息证实这种药的有效性,给西非国家提供这种试验性药物的时机仍“不成熟”。
  许多科学家也认为,仅靠八只猴子和两名患者无法判断这种疗法的利弊,唯有严格控制的临床试验才能做出正确评估。
  世卫组织也发表声明称:任何新药的使用指导原则是不会造成伤害,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世卫组织已经召集了一批医学伦理专家,来研究到底如何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但疫情蔓延让西非当局认为已经威胁“国家存亡”了,尼日利亚卫生部长称已经向美方提出提供这种药物的可能性。
  处于漩涡中心的Mapp公司则称,还在和FDA商讨中,最后的一切决定都掌握在政府决策者手中。
  “散兵游勇”
  实际上就算FDA紧急批准在非常状况下可以使用“ZMapp”,产量能否跟上还是个问题。
  这些药物能够以多快速度投入大规模生产,目前都取决于美国雷诺烟草公司。这家公司在肯塔基州拥有将“ZMapp”所需原料从烟草中提取出来的设施,该公司发言人戴维•霍华德说,想要扩大生产最起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生产“ZMapp”需要让烟草感染经过改造后的抗体,然后让烟草生长大约一周后,才能生产出足够的原料。
  接下来还要对原料进行纯化,整个过程极为缓慢。安东尼•福西也称,即使少量生产也需要2~3个月时间。
  此外,其他疫苗计划也正在推进。
  由于埃博拉疫苗的市场很小,不足以刺激大型药企启动疫苗的研发,而人体临床试验又耗费巨大,因此美国许多疫苗研发都由小型科研团队担纲,背后则是政府出资。
  政府还允许这些科研团队共同使用一些级别极高的生物实验室,这也是为什么Mapp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可以生产需要使用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的药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