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通知
各产科手术科室、手术室、分娩室:
根据《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为预防和控制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对我院剖宫产围术期的管理作出以下规定,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1、尽量缩短术前备皮与手术开始的时间:备皮应当在手术即刻或当日进行。
2、尽量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如果有条件,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清洗。
3、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毛发清除:除非手术部位的毛发影响手术操作,一般情况下彻底清洁皮肤即可,不需要剃除毛发。但手术野涉及头发、腋毛、***等时,未避免手术操作时毛发进入伤口形成异物,最好选择剪毛法或药物脱毛法去除毛发,避免使用传统的剃刀或刀片等刮除,建议使用电动发剪剪除。
注:完整的皮肤组织结构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天然屏障,术前剃毛备皮破坏皮肤完整性,造成肉眼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表皮组织损伤这些损伤成为细菌进入体内的门户,或在局部形成微小感染,大量文献报道:在剃毛处理的皮肤上的切口比未经处理的皮肤上的切口更容易感染。
4、严格执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5、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对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阴道试产时间长、生殖道感染、合并基础疾病、体重指数异常、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要引起高度重视,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给予及时的治疗。
6、注意产妇术中保温:手术室的室温要保证在21-25(℃)《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及时为产妇覆盖棉毯、外科铺巾等,术中输注加热的液体和使用加热的冲洗液,以减少机体的热量损失,术中冲洗建议在缝合完前鞘后进行,术中要注意吸引管是否已污染,如可疑污染,立即更换。
7、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彻底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建议缝合完前鞘后经行冲洗。
8、连台手术时需按手术室消毒要求实施,最少术间自净时间不少于20min《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9、术前孕妇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按照外科手术的相关规定执行。
10、术后持续高热的产妇要明确高热的原因:术后吸收热、血肿吸收热、手术部位腔隙性感染、受伤重创后造成抵抗力低下引起的肺部感染、并发病毒或真菌感染等等,及时做相关标本的培养(血培养、阴道分泌物培养、尿培养等),明确发热原因和病原体。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11、洗手衣尽量不要穿出手术室,如确需穿出手术室,但重新返回手术室做手术时,应重新更换洗手衣后方可进入手术间。
印发:医务科、护理部、各产科病区、手术室、产房
院感办
二○一四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