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7|回复: 2

[资料] 慢性病的运动和营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出自专业书籍,与大家分享。

慢性病的运动和营养
中老年人减肥运动处方
中老年人的各器官机能相对衰退,肥胖者更是如此,特别是有些中老年肥胖者往往伴有不同的合并症,故而在制定其运动处方时更要注意安全性。其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是:
(1)运动项目以长距离步行或远足、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山等为主,并辅以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迪斯科、健身操等。
(2)运动强度控制在运动时心率为本人最高心率的60-70%约相当于50-60%的最大耗氧量。一般40岁心率控制在140次/分;50岁为130次/分;60岁以上为120次/分以内为宜。
(3)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水平降低,疲劳后恢复的时间延长,因此运动频率可视情况增减,一般每周3-4次为宜。
(5)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下午运动最好。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中老年人最好养成长年进行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
(6)"将军肚"(腹型肥胖)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腹部肌肉松弛和腹部脂肪层过厚是导致 "将军肚"的主要原因。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至今,我国的肥胖增长率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30-50岁的中年人,而中年肥胖中又主要以腹型肥胖为主,约占70%。腹型肥胖比非腹型肥胖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分布比BMI增加与血压、血糖、血脂增高关系更为密切。消除"将军肚"的根本措施是减肥和增强腹肌锻炼。

高血压病人的运动处方
    对于没有心、脑、肾等严重合并症的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均可进行运动疗法。特别是对伴有交感神经活性亢进的轻度高血压病人,效果尤佳。但对于重度高血压病人,因运动时可致短时间的血压升高而增加危险性,故在血压末得到充分控制情况下应禁用运动疗法。
在对高血压病人进行运动锻炼的诸多研究中,所得结果不尽相同。其原因可能是所选择病人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病人所属的高血压类型不一致。与此同时,运动锻炼的强度、频度、每次锻炼时间、总的锻炼时间以及锻炼的方式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大。
1.运动方式  一般认为有氧运动应为高血压病人主要的活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和体操等。有报道认为,骑功率脚踏车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因而比步行更适合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病人。由于静力运动能很快地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外周血管阻力,使得血压和心率迅速上升,所以一般情况下静力运动在血压末很好控制以前,应加以限制。举重训练能引起血压很快升高,因此一般不用于高血压病人。然而,也有人用最大举重量训练高血压病人发现,每次举重后立即测得的血压仅略高于步行或健身跑后的血压,并且在安全可接受的临床限度内,两项乘积与步行或健身跑相似。训练增加了左室质量而对左室舒张功能无不利影响,血压呈显著降低,因此认为包括举重在内的抗阻训练对轻度高血压病人是安全的。此外,气功、放松练习也是有效的运动治疗方式。
2.运动强度  在上述的许多研究中,强度大都在40-80%VO2MaX范围内,这样的强度对降压都有效。有研究表明,50%VO2MaX的强度较75%VO2MaX的强度降压效果更明显。运动强度太大甚至竭力运动反而会使整个训练以后血压升高。所以运动强度一般以轻中度为宜。有人提议将血浆中乳酸堆积达阂值时的运动水平作为运动强度,效果更为可靠 (大致相当于50%VO2MaX)。
   3.运动时间  每次运动时间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至于每周训练的次数,一般认为每周3次以上即可产生降压效应。Nelson发现,每周7次的训练比每周3次的活动降压效果更明显。有些作者认为运动训练的降压效应至少在训练1-2周后才能出现,训练5周左右血压达到稳定状态,运动治疗则应长期坚持。

高脂血症人群的运动处方
高脂血症患者宜采用中等强度、长时间周期性大肌群参与的运动。现在认为改善脂代谢所需运动强度应低于改善心肺功能的强度,约为40%-60%最大摄氧量强度或60%-70%最大心率 (HRmax),大于80%VO2max强度与低强度效应相同。运动频率为3-5次/周。每次持续时间为45-60分钟 (准备活动5-10分钟,运动部分25-40分钟,整理活动5-10分钟)。但也有研究认为运动频率大于3次不会导致血脂的更大改善,甚至有研究发现每周2次的运动,共3个月也能使HDL-C上升19.3,LDL-C下降12.8。近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小量、短时、多次、累积和完成总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健美操、太极拳、气功等有节奏的全身性运动。患者可以依据各自的体力和爱好来适当选择简便、有效可行的运动项目,有规律科学地进行,才能保持运动锻炼的最佳顺应性。一些放松性治疗,如太极拳、气功等也有较好疗效。
也有人建议,采用有氧运动与力量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力量练习为最大一次举重量的80%。

糖尿病人的运动处方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适用对象:运动治疗主要适用于空腹血糖在16.7mmol/L以下的2型糖尿病人,特别是超重或肥胖者。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对运动的效应不同。有研究证实,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降糖的效应较之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为显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lDDM)以缺乏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为特点,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不能完全地取代或模拟生理的胰岛素分泌,往往导致过高或过低的胰岛素水平,因此会发生低血糖或过高血糖。因此,对于缺乏运动而肥胖的中年以上患者和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的糖尿病人,运动锻炼有良好的生理效应,相当一部分人采用运动与饮食相结合的方法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运动方式
糖尿病运动治疗主要采田中等强度节律性有氧耐力运动。运动的形式应根据病情、体力及客观条件选择适合个人特点和兴趣的运动项目。最好选用尽可能动员较多的大肌群的运动,这样的运动能量消耗大,对呼吸循环系统也能够产生有效的刺激。目前推荐的运动形式有散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及各类健身操、太极拳、球类、划船、爬山及上下楼梯等。不必是单一的,可以是交换组合的。要避免快速高强度运动,如快饱、快速游泳、体操、网球等。此外,除了无并发症的轻度糖尿病人以外,赛车、举重、拳击、游泳等运动也不宜参加,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ß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血糖升高。步行安全,简捷而易行, 是最易坚持的一种锻炼方式,是首选的运动项目。不同人群运动方式的选择可参见下表
不同人群运动方式的选择
老年 妊娠糖尿病        肥胖型糖尿病        轻度糖尿病无并发症
散步、下楼梯        平地快走、慢跑、上楼梯        举重、拳击
平地自行车        坡道自行车        游泳
太极拳、体操        登山、各种球类训练        体育比赛
轻微家务劳动        擦地板        重体力劳动
       
关于阻力锻炼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已获得的证据显示短期和长期阻力锻炼对葡萄糖平衡和胰岛素活动的影响与有氧运动相似。尽管研究证据表明阻力锻炼是有利的,但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依赖型,IDDM)是不提倡进行阻力锻炼的。阻力运动可以产生ValSalva反应,持续的运动可使血压升高,这使得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有发生视网膜剥离、玻璃体出血等危险,也使得神经病变的患者有发生皮肤外伤和溃疡的危险。但如果给予严格的筛查和监督,可以防止运动造成的伤害。证据表明将有氧运动和阻力锻炼合理地结合起来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是十分有效的。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运动强度
运动量和强度一定要适中,而且要个体化。运动过度反而会使血糖过大波动,使病情加重;运动量过小,对肌肉没有足够的刺激,达不到运动治疗的目的。对没有合并症的轻中度糖尿病病人推荐中等强度运动,即指运动时耗氧量占本人最大耗氧量的60%。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糖尿病患者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达到40%-60%的最大耗氧量,或是60%-90%的最大心率。国内学者多主张以60%VO2max运动30分钟。蔡普旺等人对不同强度运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做了研究,他们对3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功率自行车不同强度30分钟定量踏车运动后的血糖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时以中强度运动较为适宜。
准确的运动强度的指标是VO2max即最大耗氧量,因测定VO2max比较困难,所以常用心率来表示这种强度 (相对强度),把极限的强度定为100%最大心率。运动中达到的最大心率越高,运动的强度也就越大。估算方法有:
1)计算法:
运动中靶心率=最大心率×%HRmax
最大心率=220-年龄
如一名50岁的病人,如果以60%HRmax强度运动
运动中靶心率=(220-50)×60%=102次/分。
2) 简易法:运动中心率=180(或170)-年龄=130(或120)次/分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时间和频率
目前大多数学者推荐餐后1-2小时定时进行运动,认为此举有很好的降糖作用。日本学者报道对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认为餐后90分钟运动较餐后30分钟及60分钟降糖作用好。熊艳的研究显示,降糖效果最好为餐后90分钟进行,餐后60分钟次之,而餐后30分钟进行的降糖作用最差。另外,运动的时间因人而异,视所用药物品种而异,应在药物发挥最大效力之前进行,如注射普通胰岛素以餐后0.5-1.5小时运动为宜;口服优降糖时的高峰浓度为服药后1.5小时,故运动在餐后0.5-1小时即可,运动时间应避开药物高峰作用时间及空腹时间。
有资料表明终止运动锻炼3天,己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故运动频率以3-5天/周为宜,如果能坚持1次/天最为理想;运动的持续时间为20-60分钟/次/天,包括5-10分钟热身和放松运动。
糖尿病人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糖尿病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患者,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最佳适应证。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但对稳定期的IDDM病人,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后也可进行运动锻炼,以促进健康和正常发育。
2)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运动前最好进行医学评估 (包括:糖尿病诊断,确认是否存在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应进行运动耐力试验,以获得最佳运动适宜心率范围,保证锻炼安全有效。
3)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强调适量运动,过量运动可促进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发生后又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使体内各种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对抗胰岛素,致使高血糖出现,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因此中要加强医务监督。
4)运动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如伸展及松弛肌肉的运动,以免肌肉骨骼受伤,准备活动后逐渐加大运动量,以免心率增加过快。运动将结束时宜行减速等适当活动,以免发生运动后血压过低、心律失常或晕厥等。
5)有空腹运动习惯可于运动前适量加餐,预防低血糖反应,加餐量应记入当日主食量。
6)定期检查身体,检测血糖尿糖,时时关注自己的体重,评价锻炼效果,不断地修改完善运动处方。
7)有冠心病及高血压者选择慢行及太极拳、气功运动为宜,切不可负荷过度,以免诱发脑出血及心肌梗塞。
8)严格禁忌从事运动治疗的糖尿病人:①血糖过高,胰岛素用量太大,病情易波动者。②糖尿病酮症或消耗十分严重、血粘稠度高者。③伴有高热、严重感染、活动性肺结核者。④有严重心肾并发症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心脑血管病人群的运动处方
心脑血管病是指因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硬化引起不同程度闭塞所致的心脏和脑部两组疾病,一个是脑动脉闭塞所致的脑血栓形成、栓塞、以及出血性疾病,另一个是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闭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心脑血管病每年要夺去世界上1500万人的生命。据我国卫部2001年的卫生统计资料,我国城市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111.1/10万,占总死亡的20.42%;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为
95.77/10万,占总死亡的17.62%,两者合计为38.04%,占我国死因的第一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多为动脉粥样硬化,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三个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目前我国60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在50%以上,高脂血症在20-25,糖尿病在10-15左右,由此可见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是相当高的,这就导致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前面,我们己经介绍了运动加营养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方法,它们将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无疑是防止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冠心病人群的运动处方
1.运动的目的和运动处方的着眼点
冠心病人运动的目的是提高心脏的功能水平,增加对体力负荷的耐受量,控制体重、降低血脂、降低过高的血压,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从而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因此运动处方应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1)增加心肌供氧量,增强心肌工作效率;2)降低血液胆固醇的含量;(3)减小心脏病的危险因素;(4)增加血管弹性,促进动脉硬化的逆转;(5)改善情绪。运动处方以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为主,配合一些活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的体操和增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2. 运动的安全保障
为了安全,冠心脏病人进行运动前务必进行身体功能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是运动负荷试验,即在医疗监护下的活动跑台运动。在进行运动负荷试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类指标:(1)是否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头晕、步态不稳、面色苍白等症状和体征;(2)心电图是否出现ST改变;(3)心肌缺血的程度 (ST段压低的幅度和范围);(4)是否伴有各种心律失常。出现这类以上情况,应停止运动负荷试验。急性心血管意外后不宜参加运动负荷试验。如果没有以上不良反应,说明该患者能够耐受运动负荷,并能通过运动训练增强心血管功能。
3. 运动处方的运动方式、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的控制
运动以耐力性有氧运动项目为主,其方式可以采用:
①步行。如果以80-85米/分的速度步行,心率可达100次/分
100米/分以上者,可使心率达100-110次/分;
②走-跑交替。步行一分钟与慢跑半分钟交替进行,共20次,总时间为30分钟,走速约50米/分,跑速为1000米/分
③健身跑。一般为8公里/小时,缓慢者只4-5里/小时。有过急性心肌梗塞者,不宜进行慢跑,以免发生意外;
④骑自行车。应用功率自行车在室内锻炼,运动强度(功率)为450-750kg.m/min,持续15分钟。
运动强度是制定冠心病人运动处方中最重要和难度最大的部分,对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有直接的影响。通常用运动的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可以用最大心率的60%作为靶心率,最大心率可用:220-年龄 (岁)推算。更为简单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层次确定:青年:195-年龄;中年:180-年龄;老年:170-年龄。从小强度逐渐过渡到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在110-130次/分范围为宜。
主项耐力性运动持续时间一般要求每次运动持续40-60分钟 (其中包括15-20分钟的准备活动, 如伸展活动、关节活动等,5-10分钟的整理活动。真正的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至少20分钟其中达到适宜心率的时间应持续在5分钟以上。
要取得运动效果并使其得以维持和积累,运动频度应为每周3-4次,隔日一次最好。如果一次运动强度等于或大于60%,持续20分钟,则每周3次;如果运动强度小,就要增加运动频度或时间,以确保运动量和运动效果。有些活动,如散步、健身气功、太极拳、保健操等可以每天练习。
脑血管病人群的运动康复
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属于医疗康复的范畴,需要在专门的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本文就不做介绍了。

骨质疏松症人群的运动处方
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是可行的,只要全身的骨骼都受到足够的张力和拉力就会有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当然,不同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安排不同的运动方式。
   老年人的运动处方
对于老年人,因为骨骼逐渐衰老,为了减少骨量的下降幅度,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宜选择符合其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的有氧运动项目如走跑交替、慢跑、登山、中老年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和广播操等。另外,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骨折好发部位 (因骨质疏松所致骨折主要集中在腰椎,四肢长骨近端和远端等处)的专项肌力锻炼,以加强肌肉对骨骼产生的牵张力和对骨强度的影响作用。
1. 走跑交替运动:走跑交替既有增强体质的显著效果,又便于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运动量,活动不剧烈且容易坚持,是一种较适合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好方法。锻炼方法是先走后跑,交替进行。根据身体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走跑的时间、距离和次数。刚开始锻炼时,一般是先走1分钟,再跑1
分钟 (每分钟lOn米左右),次数上可隔周递增1次,如第1周走5次跑5次 (共10分钟),第3周走6次跑6次,第5周走7次跑7次,一直增加到走10次跑10次,就不再增加跑的速度,以出汗、稍喘气、跑后心率不超过120次/分、无异常感觉为宜。
2. 慢跑运动:开始时慢跑400米,1-2周后,逐渐增加距离,待距离稳定在1200-1600米左右,身体逐渐适应时,也可改为中等速度,以出汗、喘粗气、跑后心率不超过120次/分、疲劳恢复较快为宜。
除了慢跑、游泳、爬楼梯、蹬自行车等基本方法外,还有许多有氧训练方法,如划船、太极拳、中老年迪斯科、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但球类运动均应在具备一定训练基础的条件下进行,而太极拳、健身舞、中老年迪斯科等简便易行,应大力提倡。

专项肌力锻炼
1) 日常静力性体位训练:取坐或站位时,伸直腰背,收缩腹肌和臀肌,增加腹压,吸气时扩胸伸背,接着收颏和向前压肩或背靠椅坐直;卧位时应平仰、纸枕,尽量使背部伸直,坚持睡硬板床,对所有骨质疏松患者,无论有无骨折都应进行本项训练,使其通过训练,习惯这种姿势,以防骨折和驼背的发生。
2) 力量性训练:握力训练,每日坚持握力训练30分钟以上;俯卧撑练习:每日1次,尽量多做,每次所做个数不得少于前1次,先从低难度开始;拉橡皮条练习: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直立于1棵大树或类似物体前,取1根3-4米长的橡皮条,绕过树干,两手各持橡皮条的1端于体侧,并绷直皮条,做各种练习。
练习 (1)两臂同时前后摆动用力向体后拉橡皮条;
练习 (2)手心向上,两臂同时屈肘,用力拉橡皮条至胸前,伸肘,还原;
练习 (3)转身、背向树干,两腿前后站立,前腿成弓步,两臂屈肘将橡皮条置于两侧肩上,然后同时用力伸臂向前拉直皮条,屈肘还原;
练习 (4)上述3种方法组合,每种方法来回重复15-20次,每天练习1次或每周练3-4次,持之以恒可增强上肢肌肉和胸背部肌肉的力量,有效牵伸脊柱,提高肩关节的柔韧性,同时锻炼了腿部肌肉力量,具有全身性强骨、健骨效果,能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多见于中老年人,而且这一人群发生骨折的危险性较高,必须重视运动的安全性。因此,运动强度宜选择中等强度为好。同时一定要强度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中年人的运动处方
为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年人应选择以全身运动为主,同时辅以适度的爆发性、力量性练习,如跑步、跳跃、俯卧撑、负重蹲起和推举哑铃等练习,以达到长时间维持高峰值骨量,避免或减少骨丢失的目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的方法很多,也比较容易掌握。这里我们着重就防止骨丢失的肌力锻炼的方法介绍如下:
1)腹肌练习动作:仰卧起坐,悬垂抬腿或摆腿,仰卧抬腿 (先单腿后双腿);俯卧撑,杠铃提放 (过膝)。以上各动作10次为1组。
2)背肌和腰肌练习动作:背屈,俯卧抬腿,侧屈,持横杆体前屈,持横竿俯卧引体。以上各动作10次为1组。
3)腿部肌力练习动作:负重下蹲,负重跳台阶 (5次为1组),俯卧屈小腿,立姿屈小腿,仰卧上下摆腿,仰卧直腿摆等。以上各动作10次为1组。
选取以上的2-3个动作,每个动作练4-6组,每组练15-20次以上。用本人最大负荷的30-50的强度来锻炼。组与组的间隙一般为3-4秒,最多不超过5秒。每分钟的动作频率为18-22次,肌肉收缩时快些,伸展时稍慢些。每周锻炼3-5次,每次锻炼的时间1小时左右。这是针对体型肥胖的中年人所采用的小重量、多次、中快速度和短间隙的消耗性锻炼方法。

慢性病的饮食指导及营养治疗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
  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和心疾梗塞的饮食治疗
  大量事实证明:营养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通过营养干预措施、改善饮食结构,可使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而高血压、 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是-系列相互关联的疾病,具有共同的营养治疗原则:
  ①限制总热量,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②采用复合碳水化物,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粗细粮搭配。
  ③限制动物脂肪、忌食肥肉,烹调用植物油,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脂肪占总热量的25%以内。
  ④适当限制胆固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者低于300mg,每日不能超过-个蛋黄。
  ⑤蛋白质多选鱼类和大豆制品,摄入优质蛋白的同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胆固醇。
  ⑥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食入香菇,蘑菇等菌藻类及紫菜、海带等海藻类,以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对降血脂有益。
  ⑦限制钠盐,每日应在3g~5g以下。
  ⑧戒除烟酒。
  除此,应注意:①高血压患者相对增加含钾、镁、钙等高的食物,有助于血管舒张,降低血压。②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期应选用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少量多餐,不宜过冷过热,保持大便通畅。含镁高的食物对缺血性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附:含钾高的食物有:柑橘、杏子、香蕉,红枣、葡萄干、大豆类,家禽、鱼、瘦肉。
  含镁高的食物有:各种干豆、鲜豆、豆芽、香菇、菠菜、桂圆等。
  含钙高的食物有:黄豆及其制品、牛奶、花生、鱼虾、柿子、海带、紫菜、芹菜等。
  可食食物:馒头、米饭、豆类及制品、蔬菜类、瘦肉类、牛奶、禽肉、鱼虾类、鲜果类等包括含钾、镁、钙高的食物。
限制或禁忌食物:油饼、咸花卷、松花、腌制品、酱油、盐;动物内脏,肥肉、香肠;蛋黄、奶油等;鱼籽、龟肝、巧克力等。
脂肪肝饮食营养原则
  高蛋白饮食,蛋白质中的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等都有抗脂肪作用,
使脂肪变为脂蛋白,有利于从肝脏中顺利运出,防止脂肪侵润。适当提高蛋白质的质量,有
利于减轻体重,每天应给予90~120克/天。适量热能,过高热能使脂肪合成增多,加速病变,应适当控制热能。正常体重者轻工作时为30kcal/kg。应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特别要禁食蔗糖、果糖、葡萄糖和糕点等富含简单糖的食物。适量脂肪,每天50克左右,植物油不含胆固醇,可阻止或消除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烹调可应用。另外,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适当限制。给予充足的维生素,补充食物纤维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应粗细杂粮搭配,多食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以保证足够数量的食物纤维摄入,既可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供给,又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对调节血脂、血糖水平有良好作用。戒烟酒,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喝茶。
食物中胆固醇含量(毫克%)
  含 量 食 物 名 称
  l00mg以下 瘦肉、小肚、蒜肠、兔肉、牛奶、鸭带鱼、鲑鱼、鲤鱼、鲳鱼、鲢鱼、海
蛰皮、海参、肥肉、猪舌、猪肉松、牛肉松,全脂奶粉、鸡肉
  l00~200mg 鸡血、鸽肉、黄鳝、对虾、螺肉、鸡油、奶油、猪心
  200~300mg 鱼肉松、墨鱼、鱿鱼、河蟹,黄油
  300mg以上 猪脑、猪肝、猪肺、猪腰、鸭肝、蛋黄类、风尾鱼、虾皮、蟹黄、鱼子
糖尿病饮食营养原则
  以往用低碳水化合物、低热能、高脂肪饮食治疗糖尿病,实践证明饮食治疗并非碳水化合物越低越好,而是要适当限制热能和脂肪,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比例。合理控制热能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热能供给根据病情、血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及有无并发症确定。总热能确定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糖尿病热能按标准体重计算供给量。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改善糖耐量,也不增加胰岛素供给,还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通常碳水化合物占热能55%~65%,脂肪20%-30%,蛋白质****按每天1~1.5g/kg体重。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存在感染时,如肝肾功能良好,可按每天1.5~2.0g/kg体重供给。儿童糖尿病患者则按每天2.0~3.0g/kg体重。动物蛋白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33%,同时补充一定量豆类蛋白。维生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尤其B族维生素。应适当限制钠盐摄入,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每天宜摄入12~28克。酒精代谢不需要胰岛素,但以不饮为好,因酒精对肝脏、心血管等刺激较大,长期饮洒可增加或提前发生并发症。糖尿病饮食热能餐次分配比例特别重要。通常结合饮食习惯、血糖尿糖升高时间、服用降糖药,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时间及病情是否稳定,来确定其分配比例。尽可能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防止一次进食量过多,加重胰岛负担,或一次进食量过少,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
  计算步骤:糖尿病饮食是称重饮食,在制定食谱,计算营养素时必须认真细致。确定总热量,按标准体重,以热能与标准体重相乘;确定生热营养素所占热能比例,计算其重量;确定比例;确定餐次分配比,并计算每餐营养素量。
  配膳步骤:-般先配主食,后配蔬菜,再配荤菜,包括豆制品,最后计算烹调油及调味品。
制定食谱:根据计算食物品种和数量,按烹调要求定出具体食谱供厨师烹调。
  称重治疗饮食除盐不称重外,对其它一切食物,包括主食、副食、蔬菜和烹调油,均应在烹调前将皮、根、骨等不能食用部分去除后称重、加工,然后进行烹调。烹调不加糖,不用糖醋烹调法,葱、姜等调料不加限制。禁食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蜂蜜、甜点心等纯糖类食品。凡含淀粉高的食物,原则上不用,如需食用,应减部分主食取代之。不得随意加量,终身控制饮食。如需添加水果,应减少主食的供给量。
  宜食:糙米、全麦粉、燕麦片、苏打饼干、豆制品、猪瘦肉、鸡肉、鸡蛋、脱脂奶粉、 鲫鱼、带鱼、海参、胡萝卜、大白菜、芹菜、番茄、黄瓜、蘑菇、木耳、苹果等
  少食:粳米、富强粉、腐竹、藕粉、酱菜、橘子、荔枝、香蕉、葡萄、动物内脏、香肠、蜂蜜、粉丝等
  忌食:油条、红薯、土豆、辣椒、猪油、甜饼千、熏烤食品、油腻食品、酒类
  几点重要说明:
  1、 除了白开水外,所有食物都要算做热量,限制精制糖及食物总量是糖尿病饮食的基本要求。除了下面禁吃或少吃的食物外,尽可能做到多样化。
  2、 主食以标准米面为主,每天吃1次或每周2次粗粮如、三合面馒头、玉米面发糕、小米粥等,含微量元素、膳食纤维较多,升糖指数低,有利于血糖控制,但不要每餐均吃粗粮,防止胃负担过重。土豆、粉丝、红薯算做主食,2两相当于半两粮食。
  3、 副食以鱼肉、鸡肉、豆制品等低脂蛋白为主,防治高脂血症。禁吃动物内脏尤其脑子、鱼子、腰子、大肠、肝脏、蛋黄等。
  4、 蔬菜每天1斤左右,各种黄绿色叶类蔬菜为主。水果半斤左右,如苹果、葡萄、橘子等,4-5两相当于半斤粮食,最好在两餐之间或晚上睡觉前吃。少吃香蕉、山楂、大枣、柿子等含糖高的水果。
  5、 牛奶每日0.5-1斤,以补钙。
  6、 花生、瓜子、核桃、榛子等坚果含脂肪过高,不宜当作休闲食品多吃。杏仁、栗子要好一些。
  7、 不宜饮酒,对肝脏不利,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服用磺脲类药物时还可能引起心慌、气短、颜面红燥,注射胰岛素时可引起低血糖。
  8、 半两粮食~1两瘦肉~1个鸡蛋~半斤水果~1斤蔬菜~2两牛奶,一般情况下,在要求的食谱定量内,多吃某种食物就需同时少吃另一种等热卡数量的食物,如今日多吃了半两粮食,应少吃1两瘦肉或1个鸡蛋。
  9、 热卡换算成食谱举例:1400KCAL相当于3-4两粮食(相当于熟食5-7两),4-5两禽瘦肉或鱼肉(如吃猪肉减半),蔬菜1斤,水果3两-半斤,牛奶半斤,适量油脂。
痛风的营养治疗
  痛风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嘌吟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及慢性痛风如痛风石、关节强直或畸型、肾损伤、尿路结石或高尿酸血症。
  痛风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种综合症。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风,酒精亦能诱导高尿酸血症。多发生于老年人、肥胖及脑力劳动者。痛风通常分为4期:无症状期:仅有高尿酸血症而无症状,男性和女性尿酸分别为>420umol/L和>357umol/L。急性期:以急性关节炎为主,第一次发作大拇指的关节者占60%。间歇期:在两次发作期间有一静止期。-年内复发者占62%。慢性期:此期间主要表现为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及痛风性肾炎。尿酸沉积于结缔组织形成痛风石,平均出现时间为10年,经过10~20年累及上下肢许多关节,可出现假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其营养治疗原则如下: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应减体重。循序渐进,否则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可选用精白米、富强粉、玉米、馒头、面条等。
  3、蛋白质按理想体重0.8~1.0g/kg体重,以牛奶、鸡蛋为主,瘦肉、禽肉煮沸后去汤食用,不吃炖肉。
  4、适当限制脂肪,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并发高脂血症者控制总热量在20%~25%以内。
  5、大量饮水,每日保持2000~3000m1,促进尿酸排出。
  6、限盐,每日2~5克。
  可食食物:大米、富强粉、小米等,土豆、番茄、茭白、青菜、大白菜、卷心菜、黄瓜、胡萝卜、芹菜、洋葱、南瓜等。
  限制或禁忌食物:酒,含嘌呤高的食物(见下表),强烈调味品等。
  低嘌岭饮食食谱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餐 牛奶 花卷 煮鸡蛋
  中餐 米饭 黄瓜肉片
  晚餐 粥 馒头 炒莴笋
  适当限制总热量,通常在1600kcal左右,限制蛋白质在0.8g/kg体重、占总热量10%,碳水化物占60~65%,脂肪低于30%
含嘌呤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中含嘌呤100~1000m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肉、内脏及其制品 鱼类 其它类
猪瘦肉 122.5 草鱼 140.2 黑豆 137
猪肝 169 黑鲳鱼 140.6 黄豆 116
猪肾 132 鲤鱼 137 紫菜 274
猪肚 132 白带鱼 391 香菇 214
猪肺 138 白鲳鱼 238 酵母 589
猪大肠 262 鲢鱼 202 菠菜 93
猪脾 270 鲨鱼 166
牛肝 169 凤尾鱼 363
牛肾 200 沙丁鱼 295
脑髓 195 牡蛎 239
鸡肝 293 蚌蛤 439
鸭肝 301 干贝 390
羊肉 111 小鱼干 1538
兔肉 107 遍鱼干 366
鸡心 125 虾 112
鸡胸肉 137 鱼翅 110
鸡腿肉 140
鸭心 147
浓肉汤
肉汁 160~400
肿瘤营养
  患肿瘤以后,最常发生的症状是体重丢失和营养不良,晚期可发生虚弱、厌食和眩晕、组织消耗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我们称之为肿瘤恶病质。消化不良是由于食欲不良,原因:①味觉减退,与微量元素锌缺乏有关。②肝功能低下,葡萄糖代谢紊乱,因而使体内乳酸清除困难,也会使病人发生厌食与恶心。③恶病质素作用于与中枢神经的下丘脑、使之诱导神经性厌食。④肿瘤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低分子肽能影响下丘脑中饥饿与饱腹中枢及胃肠系统使之发生厌食。除厌食外,还发生严重消瘦的原因是:
  ①代谢发生紊乱,有些酶被活化、有些酶被钝化,而引起分解代谢的增加,一般可使分解代谢增加到20%以上。②脂肪组织发生分解。③使内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合成降低。④胰岛素活性异常,使体内葡萄糖增加,体内储存的糖元减少。⑤肿瘤细胞大量繁殖,使体内大量营养素严重缺乏。⑥蛋白质缺乏,体内白细胞减少,抗体抗原减少,免疫球蛋白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形成恶性循环。另外,放化疗与手术,都会使病人发生很大的反应,这些反应的主要表现也是食欲不良、恶心、呕吐、组织消耗与发热。除某些未被诊断的感染外,主要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吸收及坏死组织和肿瘤细胞产热有关。而且我国发病率高的肿瘤,除肺癌外,都是消化道肿瘤,本身即影响进食。
  综上所述,癌性恶病质是由于营养摄入不足和代谢增强,消耗过多等两方面因素所致,加上发热、出血,恶心、呕吐等进-步使机体的营养状况恶化。所以,营养补充疗法在癌症病人中显得非常重要。
  营养支持目的:加强病人营养,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后期的恶病质。
  营养支持方案:胃肠功能良好的,尽量采用经肠营养,并鼓励经口进食。营养素在小肠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对内脏蛋白合成和代谢调节有利。经口饮食有困难时,才考虑管饲营养。 如消化酶功能不全,吸收功能基本完整,可用无需消化的要素膳。若消化道完全无功能,则需静脉营养。
  可食食物:主食米面,豆类及豆制品,菌藻类、海藻类,蔬菜水果类,蓄禽肉类,鱼虾
类及蛋奶类等均可选用。
  限制及禁忌食物:油煎油炸食物、肥肉、动物油脂,辛辣、烟熏、烘烤、腌制等。
食谱举例
骨质疏松症人群的营养补充
骨质疏松症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减少,矿物质主要由钙和一些微量元素组成,骨基质主要由胶原蛋白组成。当人的饮食中缺少钙、磷、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即可导致骨质疏松,所以营养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适量补钙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环节。为了防治骨质疏松症需要注意以下的营养补充。
1.        合理的膳食结构
以前我国居民的膳食基本上属于贫钙膳食,其主要原因是:①膳食结构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钙含量低;②乳及乳制品的摄入量低;③钙吸收的干扰因素较多,例如植酸影响钙的吸收。经过多年的宣教目前已大有改善,总之,应该依据我国膳食指南,增加乳及乳制品等钙含量丰富的食品。绝经后的妇女每天需要补钙15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有奶制品、鱼虾、河蚌等,尤其虾皮的含钙量相当丰富。此外,芝麻、豆制品、紫菜、海带含钙量也很丰富,新鲜蔬菜的含钙量也很高。老年妇女每天喝半斤牛奶再加至少一顿鱼虾、蔬菜或豆制品,补钙量就接近一天的正常所需。
饮食中的钙、磷和镁的摄入量及比例协调是极为关键的。其中钙是最重要的成分,它直接参与骨形成,而磷和镁构成骨形成调节的重要成分。钙、磷、镁的摄入以膳食补给为佳。由于正常饮食中含磷极为丰富,几乎不会缺乏,所以重要的是钙、镁的补充。应多吃含钙、镁丰富的食品,首选为牛奶,每100毫升牛奶中含钙120毫克,约23可被人体吸收,牛奶中还含有丰富的磷和镁。
2.        适时适量补钙
维持体内钙平衡所需要的钙,首先是要从日常膳食的摄取中补足,如果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不以满足需要时,就要额外补充钙剂。目前我国钙的适宜摄入量的标准是18-50岁成年人每天800毫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天1000毫克以上,缺乏雌激素的女性对钙的平均需要量为每天1500毫克。钙补充剂的具体成分相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保证其吸收率在20%以上,大多数钙补充剂都能满足这个要求。
目前,在与年龄相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常选用某些抗骨质吸收的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和双磷酸盐等)与钙剂联合治疗。事实证明,补钙能使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最佳化。从不同部位骨骼的骨量变化来看,雌激素加钙剂的效果相当于只用雌激素效果的25-52倍,因此,通过膳食或钙剂进行钙的补充是与年龄相关的骨质疏松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3.        选用大豆植物雌激素
以往的研究表明,大豆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可以减轻更年期的一些症状,而没有药用雌激素的副作用。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在绝经早期多吃豆制品如豆腐、煮黄豆和豆奶,骨骼明显强壮于少吃这类食物的妇女,同时,发生腰痛和关节痛的可能性也较少,他们认为多吃大豆制品与更年期妇女的骨密度增加有很大关系。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之一,也是更年期妇女的天然保健品,对预防骨质疏松症即经济又有效。
4.        注重维生素D的营养
在补钙的同时,也可以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除此以外,户外活动接受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食物中钙质的吸收及钙质在骨骼中的沉积,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5.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减少糖和盐的摄入也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糖是酸性食物,酸性食物进入人体后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和钙元素。食盐过多影响钙质在人体骨骼中的沉积,因此,少吃糖和盐可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0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下载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学习资料,跟家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浏览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