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5|回复: 12

[原创] 接触麻疹的易感者,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打疫苗或免疫球蛋白?用免疫球蛋白的利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最近陆续在门急诊患者中发现麻疹患者,对于接触麻疹患者的易感者来说,什么情况下行麻疹疫苗接种,什么情况下使用免疫球蛋白?学习美国CDC指南,说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在暴露后72小时内接种疫苗,或暴露后6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那么到底如何理解这个建议?
免疫球蛋白是用于72小时内不能完成疫苗接种的人群,还是用于不适宜注射疫苗的人群?
使用免疫球蛋白的利与弊如何?
请大家讨论!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本来想发在结核、水痘、麻疹板块的,不小心弄错了,请斑竹移动一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2 枚金币

免疫球蛋白的使用
  1、丙种球蛋白注入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力是被动给予的,不是自身主动产生的,一般2周就被排泄,之后体内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要长期保持体内所含丙种球蛋白的高水平,就必须每隔2周注射1次。
  2、应用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适应症,因为该药随所含抗体量的不同而预防效果各异。普通的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麻疹、甲肝、流行性腮腺炎等,想用丙种球蛋白来预防各种疾病是不可能的。
  3、如果反复注射丙种球蛋白,因其本身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一种对抗丙种球蛋白的抗体,即抗抗体,一旦再注射丙种球蛋白,就会被抗体中和,不能发挥其抗病作用。
  4、人体自身能够合成丙种球蛋白,如经常使用外来药品,就会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
  5、由于丙种球蛋白是血液制品,万一在来源上把关不严,反而造成血源污染,使健康人体传染上疾病,况且对人体来说,外来的丙种球蛋白毕竟是“异物”,个别人注射后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把丙种球蛋白作为强化剂、补药来使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想通过反复注射该药来长期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也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7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免疫球蛋白的使用误区
误区一


免疫球蛋白
给乙肝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母婴传播
1.给乙肝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导致乙肝病毒变异,产生乙肝病毒免疫逃逸株,如果该免疫逃逸株在人群中传播,现行的乙肝疫苗将无法预防,因此是比较危险的。
2.给乙肝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有可能在乙肝孕妇的体内形成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而这种免疫复合物有可能对孕妇存在潜在危险性,因此从安全、经济方面考虑,是不建议乙肝妈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
误区二

单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预防婴儿感染乙肝
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应尽早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微克重组酵母或20微克乙肝疫苗,即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给新生儿联合免疫,再按照0-1-6月的标准来接种,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的垂直传播。
误区三

乙肝免疫球蛋白做为治疗乙肝的药物来使用
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药物,盲目将乙肝免疫球蛋白作为治疗乙肝的药物来使用,是不可取的,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乙肝病毒指标全部转阴的,并且乙肝免疫球蛋白仅有预防而无治疗作用,虽然乙肝免疫球蛋白含有高效价的乙肝表面抗体,能与相应抗原专一结合起到被动免疫的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中和人体中的病毒抗原,但对于乙肝患者游离在血液中和存在于肝组织中大量的乙肝病毒而言,乙肝免疫球蛋白也只能是鞭长莫及。
免疫球蛋白副作用编辑1.疫苗可能接种失败,给母肾的功能增加压力。
2.可能会使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给治疗带来困难。
3.可能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有潜在危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3 收起 理由
黑旋风 + 2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黎卫士 于 2014-6-8 09:40 编辑

                                                                                                     控制措施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时间:2005-07-07
       (一)预防措施
        1. 健康教育: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离前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2. 免疫接种:
      (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毒6天后注射无效。由于自动免疫的成功和血液制品性疾病的传播,被动免疫应用已大为减少。
       (2)自动免疫:疫苗选用长春47或沪191减毒活疫苗,疫苗需冷藏运输和储存。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7岁复种。但各省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和发病情况致定了不同的复种年龄标准。疫苗免疫的效果从强度与持久性都不如自然感染,一部分可以转阴而患麻疹,而不少人在人工免疫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再接触野毒株获得隐性感染使免疫得到加强。疫苗有一定付反应,但过度减毒的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二)病人、接触者的管理: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至诊后5天。对接触者接种麻疹活疫苗或丙球,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隔离,检疫期为21天。
      (三)流行期措施: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阻断流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4 收起 理由
桂花香 + 2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蕙淼淼 发表于 2014-6-7 22:35
免疫球蛋白的使用误区
误区一

谢谢老师分享,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各位老师讲解,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popo1409 发表于 2014-6-8 14:00
谢谢老师分享,牛!!!

学习中,谢谢鼓励!大家一道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感谢老师专业技术分享,学生学习收藏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9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应急接种都只要接种麻疹疫苗就行了,并不主张注射免疫球蛋白。我们医院每年都在麻疹流行前给需要的医护人员接种麻疹疫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桂花香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触麻疹患者后早期应急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预防麻疹发病或减轻症状,这是消除麻疹的策略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1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我处理了n多麻疹病例,对因各种原因(怀孕期间、免疫功能低下、未到接种月龄)不能接种疫苗者可应急接种免疫球蛋白。接种时间应在初次接触麻疹病人后的6天内(含6天),越早接种保护效果越好。因免疫球蛋白只提供短期被动保护,对于非疫苗禁忌者,应注射免疫球蛋白3个月后接种麻疹疫苗。6月龄以下儿童通常不作为免疫球蛋白的应种对象,除非该儿童的母亲为麻疹患者或其母亲明确属易感者。
应急接种分类处置建议
年龄组
暴露时间
≤72小时
73~144小时
6
通常不作为应急接种对象,如该儿童母亲为麻疹患者或其母亲明确属易感者时可接种IG
6~
接种IG,隔3个月后接种MCV1
8~
MCV免疫史者接种MCV1剂;已完成1MCV者无需处理
MCV免疫史者接种IG,隔3个月后接种MCV1;已完成1MCV者无需处理
18~
完成2剂次的MCV接种,两剂间隔4周以上;已完成2剂次MCV者无需处理
MCV免疫史者接种IG,隔3个月后接种MCV2剂,两剂间隔4周以上;已完成2剂次MCV者无需处理
****
易感者接种MCV1
易感者接种IG,隔3个月后接种MCV1
注:IG-免疫球蛋白;MCV-含麻疹成分疫苗
如采用非选择性应急接种方式则不考虑既往免疫史,对所有无禁忌症的适龄对象接种1MCV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6 收起 理由
桂花香 + 5 + 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4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了我的许多错误认知,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