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山东卫视《早间新闻》栏目关于人禽流感的报道 --------------------------------------------------------------------------------
文章类别:【新闻头条】 发布时间:【21/01/2009 14:52:35】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理性应对禽流感
播出时间:2009年1月19日19:38 主持人:1月份以来,我国已经报告了三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例患者已经死亡。这几起感染事件处置得怎样?还会不会出现新的病例?公众应该如何看待这几起病例的发生?《焦点访谈》记者对权威部门进行了采访。
中央台记者:1月18日,山东省济南市的张某被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张某今年27岁,由于病情危重,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同期,配有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画面)。
记者刘俊(山东卫视):这里就是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据我们了解,患者张某于今年1月5号发病,病情加重以后住院治疗,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月17号18时40分死亡。患者死亡以后,山东省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对其呼吸道提取物标本进行检测和复检,结果为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卫生部随即判定这一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确诊病例。
中央台记者:在张某被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同期画面: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工作场景),山东省迅速启动了相关应急预案,山东省的工商、畜牧等部门正在对可疑的禽类进行清查和扑杀,交通运输、检验检疫等部门也加强了检查和防范的力度。
山东台刘俊:(同期画面: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病房)在张某生前接受治疗的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现在已经对所有病房进行了彻底的消毒,同时,对密切接触者也进行了严格的医学观察,截止目前,没有发现可疑的临床表现。
中央台记者:在济南市张某被确诊前,(同期画面:急诊字样的大楼)1月17日,山西省还确诊了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这是一个两岁的女孩,这个女孩目前正在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这里是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患儿彭某已经转移到这里进行治疗,从发病开始,这个患儿已经度过了12天,现在来自北京和山西的专家正在对她进行全力的救治。
据专家介绍,这个患儿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但是病情仍然危重,还没有脱离危险。这个患儿是1月7日在湖南发病的,1月11日随外祖父母回到了山西,病情加重后,于1月14日就诊于山西省的汾阳医院,经对症处理后无明显好转,于14日晚转到了山西省儿童医院,1月17日经有关部门复核检测,确诊为禽流感病毒阳性,后患儿被转入了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现在,当地正在对和患儿有密切接触的67人进行观察,目前还没有出现发热状况。
张志敏(山西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现在对这67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严格的医学观察,在密切观察下,到目前为止,这67名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任何的发热和体征,所以,如果继续(保持)下去的话,25号,我们要全部解除医学观察。
中央台记者:值得注意的是,在1月5日,一个来自福建省的女孩黄燕清在北京的胸科医院死亡,也被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中央台记者(卫生部门前):今年以来,在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内,我国就连续发现了三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那么这种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特点,下一步会不会出现蔓延的情况呢?今天下午,我们专门来到了卫生部,采访中国流感中心主任、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副所长舒跃龙研究员。
中央台记者:为什么在这一段时间连续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呢?那么像这种病会不会出现蔓延的趋势?
舒跃龙: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几例病例,那么,主要的原因,根据全球和我国前几年的禽流感监测资料表明,冬春季就是人禽流感病例发病比较多的季节,可能跟季节性有一定的关系,那么至于会不会蔓延,大家可以看到,最近我们公布的几例病例都发生在不同的省份,病例之间彼此没有联系,仍然是高度散发的病例。
记者:目前来看应该不会蔓延?可以下这个判断吗?
舒跃龙:应该可以下这个判断。
中央台记者:人与人之间会传染吗?
毛群安:由于报告了几例人禽流感病例,有些公众也有恐慌的情绪,应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根据专家在实验室对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现在所发现的病例仍然是(感染属于)禽源性的,并没发现病毒发生变异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可能性。所以说,我们也提醒公众首先是做好自我防护,尽量减少与病死家禽的接触,迫不得已要接触,也要做好自我防护,对于我们所报告的禽流感的病例,也不必引起大家的恐慌,因为这仍然是偶发的人感染禽源性的流感病毒,我们会做好对这些病例的处置,以及密切接触者的观察、监测,防止发生更多人的感染病例。
记者:据了解,从2005年以来,我国共发现并确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32例,死亡20例,根据流行病学分析,这其中70%以上的病例都集中在冬季和春季,除了2例南京的病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外,其余的病例都散发在14个省区市的30个县区,以南方地区为主,而且农村的病例多于城市病例,根据这些数据来分析的话,能够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舒跃龙:那么,现在我们监测到的禽流感病例,与前几年监测到的病例基本类似,高度散发,说明病例并没有形成大流行、大传播的这种趋势,现在情况依然是这样,同前几年来说依然没有改变。
记者:禽流感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禽类,主要会引起从呼吸系统到严重的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病毒的鸡鸭,人只要接触感染病毒的家禽以及粪便就可能会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以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可能传播。
记者:作为普通公众来说,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毛群安:根据专家对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在,比较公认的一个可能引发人感染的途径是人接触到了感染病毒的家禽,所以减少接触家禽特别是染病家禽的接触机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预防的措施,那么,冬季特别是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的一个高发季节,那么我们要注意做好特别像房间的通风,如果我们接触到一些危险因素比如说家禽,要注意自己的洗手、消毒,特别是在食品准备方面,要做到生熟食餐具的分开,避免切了生食的餐具,如刀、案板,再切熟食。一定做好生熟食餐具的分开,这样就会避免我们接触到一些像禽流感病毒这样的危险因素。
记者:专家提醒广大公众,一定要到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去购买活禽,千万不要购买或食用那些没有经过检疫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但是,面对禽流感,也不要过分的恐慌,像穿羽绒服、盖羽绒被这样是不会感染上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经过高温消毒等物理化学手段处理之后,病毒存活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下一阶段还会出现这样的病例吗?
舒跃龙:还会出现,我预测,应该还会出现,因为散发的病例肯定会存在,因为这种病毒在自然界里,在禽类之间依然会传播,那么,人感染病毒的这种散发的病例依然会出现,并且由于这种共同的暴露也有可能出现家庭聚集性病例,但是都没有改变目前禽流感流行的情况。
记者:暴发不太可能,但散发依然存在?
舒跃龙:对,是这样的。
记者:最近,农业部组织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中国动物疫病控制预防中心等有关单位的专家专门对当前的疫情形势进行了会商。
于康震(农业部首席兽医师):这个,禽流感疫情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09年禽流感疫情可望继续保持平衡。
记者:针对这种情况,农业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于康震:在最近几起人禽流感病例发生以后,农业部高度重视,并且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积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我们首先每次在接到卫生部的通报之后,在第一时间派出流行病学调查组赴县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查疫情来源。
记者:1月17日,山西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后,农业部高度重视,迅速派出工作组和调查组前往山西和湖南,全力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据调查组专家报告,目前没有发现禽流感病例。
主持人:几起病例的发再次提醒我们对动物禽流感和人禽流感的防护工作需要提高警惕,各地正在按照卫生部、农业部的部署进行预防监控工作,作为普通百姓,我们可以按照专家意见锻炼身体,搞好个人卫生,对于鸡肉、鸡蛋这些禽类产品不必恐慌,只要煮熟煮透就可以正常食用。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山东卫视[早间新闻]
播出时间:2009年1月19日上午7:14 山东省卫生厅1月18日通报,山东省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主持人:再来看一条最新的消息,山东省卫生厅昨晚发出通报,山东省确诊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患者张某,女,27岁,现住山东省济南市。2009年1月5号发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月17日18时40分死亡。该患者的有关情况,卫生部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地区和部分国家通报。在这儿专家提醒,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均没有证据表明人与人之间可以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民众只需要加强防范,不必对此有过多的恐慌。
徐爱强(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先还是要尽可能避免接触一些生的禽类,特别是对一些特殊行业的、直接接触禽类的人员来说,应该加强防护;第二点来说,我们只要食用熟食,把我们吃的食物煮熟以后,就不会进行传染, 因为禽流感病毒对热是非常的敏感;再一个就是要我们要勤洗手,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山东省疾病控制专家徐爱强简介
徐爱强,男,1989年毕业于原山东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社会兼职有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华东地区计划免疫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计划免疫专科学会主任委员等。
研究方向为传染病流行病学。参与了多项全国政策、方案的制订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承担国际技术合作项目4项,先后5次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赴国外短期工作。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成果奖6次;1996年获得山东省第4届青年科技奖,2005年荣获山东省第二批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称号,2007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2等奖。在国家及国际级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0部。在2008年赴川抗震救灾工作中,不畏艰难,指挥有方,协调有力,发挥了防病专家作用,为保障灾区人民健康做出突出贡献。徐爱强同志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记二等功)”、“全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荣获全国、全省有关表彰奖励10多项次。
(文字整理: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