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佳蕙淼淼 于 2014-4-18 13:40 编辑
柳叶刀拒稿为哪般
柳叶刀亚洲区总编辑 王 辉
中国作者投向The Lancet的稿件数量与日俱增,质量也有所提升,但和欧美作者相比,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是中国作者在成长发展过程所难以避免的。
根据笔者的审稿经验,初步总结了如下几点,在此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专业性过强未必是好事
因为很多国际著名期刊都是欧美血统,而中国作者的投稿历史大多数都集中在近几十年,所以对于国外医学期刊的认识有时候尚待加深。对杂志的基本兴趣点和审稿要求不太熟悉,再加上有些作者在投稿之前也不会仔细读杂志的投稿指南,就难免在投稿时遇到很多障碍。
第一,The Lancet及其系列子刊均为临床和公共卫生研究性的期刊,所以考虑纯基础研究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二,作为一本综合性的临床公共卫生研究性期刊,The Lancet发表的研究常常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那些对多学科有重大影响的研究上,而专业性过强很可能是拒稿的原因之一。第三,The Lancet对于论著的要求强调四点:1.新颖性。这项研究在该领域中是否是所谓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如我们发表过首次在人体上的研究“用自体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做肿瘤切除后鼻重塑形”①。2.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要求很高,所以The Lancet经常在征稿启事上说明首先会考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因为它是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比如我们最近发表的对于绝经期后高危妇女乳腺癌防治的跨国家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②。3.研究最好对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政策有重要意义,并提出建议改变临床认识和公共卫生政策。4.是否是该领域中的里程碑式的研究,而不是仅仅用不同的人群重复或肯定别人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或者是对研究发展的量变而非质变作贡献。
语言障碍不必太担心
因为英语是中国作者的第二语言,所以很多作者投稿时会纠结于语言,或者认为语言是最大的障碍。其实,编辑们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的新颖性和方法学等,而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仅仅因为英语表达不够地道而拒稿,除非是投稿者的英语让编辑实在看不懂,不知所云。此外,如The Lancet这样的期刊,除了审稿编辑之外,通常还专门有经验丰富、负责语言梳理的文字编辑,他们会在稿件接受的后期,根据杂志的具体需要,逐字逐句修改英文表达,使其更加流畅和易懂,完全达到The Lancet固有的格式要求。
稿件最好拥有全球视野
The Lancet作为一本英文期刊,其读者群遍布世界各地。所以中国作者在投稿时,可能要意识到不管是编辑、审稿人还是读者,都不仅仅是中国人,而是全世界的人群。所以有些在国内习以为常的认识或表达方式,别的国家的人不一定明白。还有要考虑自己的研究不仅仅对中国,而且对于全球健康有何影响。需要补充说明的是The Lancet在Global Health (全球健康)方面的内容有非常突出的影响,比如The Lancet发表了一系列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其中也包括中国疾病负担研究。现在很多跨国的大型研究,中国研究者也参与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也期待将来的跨国研究有更多中国学者的参与,而且中国学者还能扮演主导角色。
伦理道德问题不容模模糊糊
The Lancet系列对于研究伦理道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曾经因为伦理道德不达标而拒稿。基本要求包括研究必须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拿到患者的知情同意书;作者应清晰完整地透露自己的利益冲突;还要在文章中清楚地说明各位作者对于文章的贡献之处以及赞助方在研究中的角色;此外通讯作者是否对于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都有全面的接触认识,是否对文章提交完全负责也非常重要。所以,虽然发表文章毋庸置疑值得高兴和庆祝,但相应地作者要对文章内容的科学性和发表肩负重大责任,可谓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撰写论文和投稿,也许正像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所说:“无他,但手熟尔。”当大家研究多了、写作多了、投稿多了时,可能就越来越能融入国际研究的发展之中。正如The Lancet的一篇社论中提到的,中国有能力、有希望不仅在科研数量上领先于世界,也能在科研的质量上领跑全世界。
[①Engineered autologous cartilage tissue for nasal reconstruction after tumour resection: an observational first-in-human trial
②Anastrozole for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in high-risk postmenopausal women (IBIS-II): an international,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