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会员交流区
›
休闲时光
›
“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141
|
回复:
1
“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
[复制链接]
黎卫士
黎卫士
当前离线
积分
14072
发表于 2014-4-1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关注医护职业压力•门诊篇
“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
发布日期:2014-04-01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记者 韩 璐□
“刚刚看到他,他的背影却已经远在10米开外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部主任陆春雪觉得,这句话正是大医院医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生病才暂时停下来
“如果第二天出门诊,那么前一天晚上什么事都不能做,必须强迫自己早早上床休息。”陆春雪说,对于每位出诊医生来说,近10个小时的全天门诊是一项强度很大的劳动。出门诊不仅要为每一位患者做好诊断和治疗,不能让患者觉得‘萝卜快了不洗泥’,还要考虑怎么看更多的患者,怎么让外地患者和病情更急的患者先看上,每天脑子都在不停地转。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大医院里有名气的医生都疲惫不堪,“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从骨头里已经累酥了”。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医生正因为生病在家休息。她说,趁着生病的机会,才可以暂时停下来,给身体放个假。
“有一次,我在医院门前等出租车,有个号贩子主动上来和我搭话,问是否需要帮忙挂号。我装作是患者,问他挂我的号需要多少钱?他说3000元,我又问了科里的其他医生,号贩子如数家珍,告诉我价格从800元~1000元不等,别的科室最贵的专家号能卖到5000元。”这位医生对记者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患者对三甲医院医生的需求有多大。
“太多的患者来找我们看病。在一天门诊已经结束时,常有慕名而来的患者冲进诊室,然后就直接跪在我们面前请求加号。”这位医生无奈地说,“希望不要让我们一直这样累下去。”
■小病压垮“大医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认为,一个人哪怕是感冒发烧,也想找最好的医生来看,这是人之常情。医生能够理解。但是对于社会来讲,这种非理性的就医加重了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是压垮大医院医生的原因之一。
“我的患者中至少有80%是可以由其他医生甚至较低年资医生看的。我很感激患者对我的信任,但是如果大病小病都看专家,疑难重症患者就会更难挂到专家号。”姜玉武说。
陆春雪的专业是宫颈病变诊治,起初她对于小病患者拔腿就来大医院不理解,但渐渐地,她发现基层医生在治很多“不是病的病”。就拿宫颈糜烂来说,以往认为它是宫颈癌重要发病因素,实际上现在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从女性的青春期起持续几十年。但许多基层医生仍然把宫颈糜烂当病治,过度治疗给女性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百分之六七十的患者来找我之前都在基层看过,又到我这来求证。”
2009年,陆春雪随辽宁省“两癌”筛查临床专家组给基层医生做培训时发现,一些基层医生连最基本的业务都荒废了。“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基层医生接触的患者少,业务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加不信任基层医生,形成恶性循环。”
■时间基本被工作填满
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两个月才能去看一次和自己同住北京的父母。姜玉武坦言,多重身份是令自己疲惫不堪的重要原因。(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医生的时间都去哪了?姜玉武告诉记者,作为临床医师,每周出两个全天门诊,用两个半天查房;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人员,每周参加一次医院例会,另外还有一些不定期的会议,要处理科室的各种事务;作为老师,定期给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医生上课,每年带两名博士;兼任多个学会、协会的委员、理事和学术刊物编委,需承担各种讲课、培训和审稿任务;作为科研人员,必须不断充电,每天都要看书更新知识,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参加国际会议,了解新的学科动态以及罕见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还要承担国家指派的应急任务,比如为重症患者会诊,灾情疫情医疗救援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大医院出门诊的主力是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以北大医院为例,副高以上的专家号占六成。而这部分医生往往需要医、教、研并重,他们的时间基本上都被工作填满了。
■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
姜玉武说,医生的心理一定是非常坚强的,因为每天都紧绷着神经,不管身在何处,总也摆脱不掉持续的紧张和压力。“常常吃晚饭时会忽然琢磨起来,上午的某位患者我处理得有没有什么问题?”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79.8%的医务人员反映工作负荷重,认为工作压力过大者达33%,近1/4的调查对象情绪方面有焦虑和沮丧感觉,中重度抑郁发生率为24.7%。
该调查还显示,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在城市三级医疗体系中以三级医院最为突出。医务人员平均每周工作50.6个小时,远超过每周40个小时的法定劳动时间;平均每个月要值6个夜班。
与此同时,执业环境却每况愈下。在城市三级医院中,58.1%的医务人员认为近年来社会地位降低了,59.5%认为患者信任程度降低了,53.2%认为执业环境差,92.7%认为有防范患者的必要性,仅有32%的医务人员表示愿意为病人尝试有风险的技术。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分析说,医生的职业压力一方面来自于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尤其是三级医院门诊量、住院量明显高于其他医院,因而医疗纠纷发生频率较高,医疗执业风险较大;同时大医院医生有着更大的成长压力,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完成科研任务,加上医院人才引进十分频繁,院内医生竞争激烈,晋升压力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佳蕙淼淼
佳蕙淼淼
当前离线
积分
10370
发表于 2014-4-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基层医生接触的患者少,业务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加不信任基层医生,形成恶性循环。”
医生的心理一定是非常坚强的,因为每天都紧绷着神经,不管身在何处,总也摆脱不掉持续的紧张和压力。“常常吃晚饭时会忽然琢磨起来,上午的某位患者我处理得有没有什么问题?”
大医院医生有着更大的成长压力,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完成科研任务,加上医院人才引进十分频繁,院内医生竞争激烈,晋升压力更大。
这些就是目前医疗工作的现实和医生的生存状况,应该说是中国的医疗行业的情况。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