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取得了重要进展。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投入,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联动,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
异地医保报销问题不仅仅困扰着专门为大病而到外地求医的居民,同时还困扰着在外地就业的居民。真正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后,这些困扰就不再存在。医保卡有如银行卡,可以“通存通兑,异地消费”。真正做到为民、利民、惠民、便民。
调查显示,省级医院病床使用率达到120%,而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不到25%,这是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的表现。国家的钱向下走,患者医生向上涌。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都说看病难、看病远。如果家门口的医院有好条件、好医生,看病还难吗?继续深入推进医改,就是要合理把控公立大医院规模,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诊疗,为患者就近就医创造条件。
在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上,公立医院由于集中了大量医疗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平均而言相对较高,因此市场占有率自然也较高。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占所有医院业务收入总额的比重,在2004年曾高达98.5%。绝对的控制就必然产生问题。公立医院垄断医疗市场,没有竞争机制,自然难以解决其根本的问题。当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后,患者可选择性就随之增多。让那些态度恶劣、服务水平不足、收费不合理的医院出局,形成真正合理、高效的市场。哪家医院好就去哪就医,还用忍受公立医院原有的问题吗?
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保障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以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健康效益。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仅有利于优化医药资源配置,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克服医药资源浪费与短缺问题。同时,能够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而提高偏远、艰苦及少数民族等地方乡村医生待遇的政策,则是政府为偏远艰苦地区百姓建立的“保护伞”。提高医生待遇,稳定医疗队伍,防止医护资源外流,这是保障当地百姓医疗条件的最有效办法。
会议提出,要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药价虚高。我们知道,只有理顺医药价格机制,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才能构建药品市场的正常竞争机制,才能建立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机制,才能彻底破除“以药补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医改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能否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政府的心愿。制订医革方案不能闭门造车,决策者应更多地倾听群众意见,广纳百川,让医改更多地惠及民众,造福人民。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健全制度结合起来,坚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坚持尊重群众首创和完善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继续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使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