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活动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新媒体联盟
工具箱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感染病与暴发
›
感染病诊治
›
发热“两步法”诊断思路探索性研究
公告区
+ 发布
系统消息:
qzygbln已经连续答对100道难题,逆天学霸谁与争锋?!
#每日答题#
04-06 23:38
系统消息:
SIFIC正在收录全网微信公众号,快来参与吧!还可以加入“新媒体联盟”哦。
03-21 08:09
系统消息:
SIFIC辩论赛奖励机制
03-06 08:48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957
|
回复:
2
发热“两步法”诊断思路探索性研究
火
[复制链接]
久的永永
久的永永
当前离线
积分
6770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打卡总奖励:1647
最近打卡:2025-04-08 08:08:16
发表于 2014-3-22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b]发热“两步法”诊断思路探索性研究
医学论坛报 2014-03-01 发表评论 分享
文章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宋建新
不明原因发热(FUO)是临床常见“疑难杂症”,涉及疾病超过200种,包含感染、肿瘤、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及其他四大类病因。
FUO的经典诊断思路是:依据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获得线索,进一步通过相关诊断性试验或治疗明确诊断。
但是,由于临床表现复杂,线索杂乱,诊断往往十分困难。我们尝试探索一种具可操作性,公式化的诊断思路,辅助临床早期明确FUO患者的病因诊断。
FUO诊断思路探索
⒈进行重复性动态变化分析,反复寻找潜在性诊断线索(PDC)
①明确各项代表性指标动态变化的趋势性意义,例如:降钙素原(PCT)、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②明确症状和体征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例如:发热与皮疹、关节痛、浆膜腔积液等;③了解对退热药物反应的动态变化,例如:激素、激素的剂量、激素的种类等。
⒉从发热机制方向进行分析:
了解外源性、内源性致热源类型、作用模式的诊断意义。
⒊从免疫发病机制进行分析
有3种重要免疫细胞参与发热的病理机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LPS)及肽聚糖等成分经Toll样受体(TLR)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激发天然免疫及继发免疫,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引起炎症、组织修复和免疫反应。
病毒和结核杆菌免疫发病机制明显不同,激发的免疫反应也不尽相同,临床表现及结局也不一样。内源性免疫激动剂(包括自身抗原等)激发的免疫反应也显示出不同的临床特征。
⒋通过抗生素疗效进行判断分析
包括抗生素治疗时机选择,根据抗生素治疗反应对FUO诊断进行分析,从抗生素疗效判断是否耐药或不适宜应用,并注重从临床特征变化判断细菌的耐药性。
⒌从疾病发病过程出发进行分析
仔细并深入了解患者病史中的起病经过,寻找是否有病原体侵入的途径,从侵入部位判断病原体的种类,从发热特征判断是否为感染,判断感染的程度,评估是否存在细菌耐药以及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
“两步法”诊断思路探索性研究
第一步:起病+致病菌侵入
起病指发热等症状发生的最初或起始阶段以及在此之前的潜伏阶段。起始阶段持续时间为1周左右;潜伏阶段持续时间约1~2周,特殊病例潜伏时间可能更长。我们更加强调潜伏阶段的诊断意义。致病菌侵入分析起病阶段致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寻找起病阶段致病菌侵入的途径。
第二步:动态+炎症指标积分计算
动态观察内容包括:①主要伴随症状及体征的动态变化;②各项主要炎症指标的动态变化;③对退热药物反应的动态变化;④影像学等特殊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
炎症指标积分主要炎症指标包括: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②红细胞沉降率;③C反应蛋白;④抗链球菌溶血素O;⑤乳酸脱氢酶;⑥血清铁蛋白。
其他重要指标包括:①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②抗核抗体;③类风湿因子;④降钙素原;⑤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
还有重要的诊断线索包括:①肝脾肿大;②多浆膜腔积液;③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④肌肉酸痛;⑤体重减轻;⑥激素退热效果及时间。
对每个指标按照是否为感染性疾病予以评分,其分值依据国际及国内公认的临床意义以及本研究组300多例FUO患者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分析予以确定。具有不同诊断价值的炎症指标监测的时间间隔不同,但不同病例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根据不同病例的不同病情也可增减监测次数,具体监测流程已作详细规定。按积分计算表进行计算(因为尚在探索阶段,计算表暂略)。
最终诊断的评判标准
若起病+致病菌侵入(+)且炎症积分(+),可判定为感染性疾病;若起病+致病菌侵入(+/-)且炎症积分(+/-),则判定为感染性疾病?若起病+致病菌侵入(-)且炎症积分(-),则判定为非感染性疾病。
诊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主要评价指标
①FUO明确诊断的时间:结合应用这种方法能否比传统及常规方法更早明确诊断;②FUO诊断的准确率:结合此种方法可否明显提高FUO诊断的准确率。
次要评价指标
①平均住院时间;②平均住院费用;③抗生素使用频度(DDDs);④总有效率(痊愈及症状体征好转患者比例)。
目前,我们通过“两步法”诊断思路基本完成300多例FUO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现已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注册,开始前瞻性研究。
翁心华教授点评
1.发热待查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病种,牵涉到多个学科,需要医生掌握跨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地考虑。在国内外的发热待查病种统计中,仍以感染性疾病较多,因此,由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收治是合适的。
2.发热待查的讨论应有统一的标准、认识和范畴。1961年皮特斯多夫(Petersdorf)和比森(Beeson)提出发热超过3周、最高体温达38.3℃(101?H)以上且经住院1周以上仍未明确诊断者为发热待查,又称不明原因发热,简称FUO(Fever of Unknown Origin)。国内有以2周热程时间作为诊断标准的,这也是许可的,但出于国际交流的考虑,最好仍采用国际标准。
在不同地域和时间段,发热待查的疾病谱会有动态变化,例如,不同地区感染性疾病占发热待查疾病比例就有所不同。发热待查标准在不同人群亦有差异,老年患者可基本遵循目前诊断标准,儿童尚无合适的标准。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和艾滋病(AIDS)患者等免疫抑制患者,发热待查有新的标准,不应该纳入普遍性范畴讨论,应该作特殊讨论。
3.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是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不管科技怎么发展、化验检查怎么先进,仍然要求临床医生对这两点能够充分学习运用。追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理清发热的过程,诸如热型及伴发症状,包括一过性的症状,需要医生进行极为细致的询问。
体格检查同样需要医生的细致深入,身体某一微小部位的阳性体征可以是提示某些疾病的关键,例如结膜的淤点、心脏的杂音、肿大的脾脏,而年轻医生往往比较容易忽略细致的体检。
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但经常遇到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情况,此时既不能轻易否定实验室检查,也不能过分依赖,需要综合整体来考虑结果。即便是所谓的“金标准”――病理结果,如果遇到与临床表现不符合的,也需要临床医生大胆质疑,与病理医生充分沟通交流,以获得可能的诊断。
例如,曾经有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考虑肿瘤转移的病例,最终证实诊断是淋巴结结核。临床医生应该敢于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自如地运用自己的知识,与临床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得出诊断。
4.发热待查的治疗,应该在疾病确诊后给予合理的治疗。从治疗原则上,不应因过分追求“退热”,而盲目使用退热药物、激素、抗生素,使得疾病更显复杂,难以得出合理诊断。某些抗菌药引起的药物热病例,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简单的停药,体温就能恢复正常。
在发热待查中可采用诊断性治疗,但并非所有病例均适用,一般仅在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而高度怀疑的病因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且该方法具备安全、特异、迅速可观察疗效的特点时方采用。此时我们可根据疗效推测病因。
例如,在利福平这类对结核杆菌可相对短期有效的治疗药物出现后,抗结核治疗已被认可作为结核的诊断性治疗。同样可以作为诊断性治疗的还包括抗疟原虫、阿米巴治疗等。但是,对于抗淋巴瘤治疗,则不应再作为诊断性治疗,还是应强调拿到病理确认诊断后进行治疗。
评分
参与人数
1
威望
+3
金币
+5
收起
理由
草原星空
+ 3
+ 5
精品!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佳蕙淼淼
佳蕙淼淼
当前离线
积分
10370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打卡总奖励:6
最近打卡:2024-12-27 10:13:05
发表于 2014-3-2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分享!我们很多的发热的患者入院后好几天了,初步诊断都是发热原因待查。许多的确诊最后都较难额,本文确实有启发的意义,学习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动飞扬
动飞扬
当前离线
积分
4013
发表于 2014-3-23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主新的资讯的分享,深入学习FUO的诊断思路,并将其分享给临床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抗菌药物临床实践
医疗废物/污水
Copyright © 2007-2025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ific2007@163.com QQ:2420400092(小小牧童)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