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08|回复: 6

[资料] 研究TSPOT-TB试剂盒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于 2014-3-12 10:10: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IP:河南郑州
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检测结核感染组(包括26例临床已确诊结核病患者和4例PPD强阳性志愿者)和非结核感染组(包括20例PPD阴性的非结核病患者和10例PPD阴性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结果:30例结核感染组中,28例(93.3%)TSPOT-TB检测阳性,其中4例PPD强阳性志愿者检测均为阳性;30例非结核感染组中,仅1例(3.4%)TSPOT-TB检测阳性。TSPOT-TB阳性组的SFC显著高于TSPOT-TB阴性组。在29例TSPOT-TB阳性者中,31.0%检测孔A(ESAT-6抗原)和B(CFP-10抗原)均阳性,44.8%仅检测孔A阳性,24.2%仅检测孔B阳性。结论:TSPOT-TB试剂盒在检测结核感染、辅助结核病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 第17期 3117-3119页 共3页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0:12:53 | 查看全部 IP:河南郑州
T-spot.TB检测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
徐一辛 ( 常熟市中医院( 新区医院) 呼吸内科 江苏常熟 2 1 5 5 0 0 )
【关键词】T-spot TB 结核病 综述
【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324-0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TB),每年新感染患者约800~1000万,因结核病死亡的患者约200~300万[1]。结核病已是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准确诊断结核病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众多不足,如抗酸染色试验检出率低,M T B培养的时间长,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有创试验等。长期以来,结核菌素试验一直是诊断M T B感染的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势,但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其使用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 P D)为200多种蛋白的混合物,多数与非MTB以及卡介苗(BCG)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易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在B C G普遍接种的区域“假阳性”的比例较高。近年来T-s p o t.T B检测成为诊断结核病的新方法。本文就近年来该法的研究及应用作如下综述:
        1.T-spot.TB检测的原理及发展
        克隆的MTB基因组与BCG以及非MTB基因组的对比结果显示[2],M T B所特有的片段即缺失区域(R D)仅在极少数的非M T B内发现,其表达的蛋白为M T B所特有,且未发现存在于B C G中,因此,接种BCG后不会发生免疫交叉反应;另外,研究表明[3],近期暴露的抗原再次侵袭效应T细胞后,会释放γ干扰素,故对某一抗原的效应T细胞进行体外检测,可有效判断体内近期抗原暴露状态。用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 L I S P O T技术)能够检测出1/100000至1/50000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 B M C s)中经抗原刺激后释放细胞因子的细胞,目前已成为最敏感的检测方法之一[4]。随着基因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应用E L I S P O T技术进行的T-s p o t.TB检测应运而生。机体受到MTB感染后,引发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由于机体内长期存在特异性的中央型以及效应型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这些记忆细胞可迅速活化增殖,并释放γ干扰素[5]。因此,T-s p o t.T B检测是通过E L I S P OT技术对经结核RD1区编码抗原ES AT-6以及C F P-10肽段库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进行检测的方法[6]。该法于2004年在欧洲、英国上市,加拿大于2005年批准使用,而2008年美国FDA的审批完成。
        2.T-spot.TB的临床意义
        2.1 外周血中T-spot.TB检测在活动性结核病中的诊断意义
        2.1.1 敏感性高于结核菌素试验:P a i等[7]对13项研究进行了m e t a分析,726例患者中绝大部分为M T B培养阳性,结果T-s p o t.T B检测的综合敏感性达90%。L a l v a n i等[8]首先将痰培养M T B阳性的结核病患者47例分别进行T-s p o t.T B检测,结果T-s p o t.T B阳性者45例,阳性率高达96%,接着将其中26例患者进行T-s p o t.T B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T-s p o t.T B阳性率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92% v s.69%)。说明T-s p o t.T B检测对活动性结核病灵敏度高于结核菌素试验。
        2.1.2 对免疫抑制人群结核病诊断的意义:T-sp o t.T B检测在免疫力低下的结核病患者中依然显示较高的敏感性。C h a p m a n等[9]对HIV阳性的结核病患者39例进行T-spot.TB检测,结果敏感性为90%,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72%)。Richeldi等[10]对免疫功能低下的肝移植患者、H I V感染者以及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研究,以及C h u n g等[11]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研究,均得出同样的结论,即T-s p o t.T B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高于结核菌素试验,可更准确地检测潜伏期结核菌感染。P i a n a等[12]将与痰培养M T B阳性患者接触过的免疫抑制患者129例进行T-spot.TB检测以及结核菌素试验,结果T-spot.TB阳性率为44.2%,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17.4%);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T-s p o t.T B阳性率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与减少或增多的患者中无显著差异(44.6% vs. 44.3%),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在以上2种情况下差异明显(25.9% vs. 14.5%)。说明T-spot.TB检测在免疫抑制患者结核感染的诊断中,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优于结核菌素试验。
        2.1.3 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意义:由于肺外结核病变部位多变,症状不典型,相对于肺结核诊断难度更大,而T-s p o t.T B检测对肺外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Kim等[13]对疑似肺外结核的患者7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T-spot.TB检测对活动性肺外结核的敏感性为94%,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47%);其中47%的患者伴有免疫抑制疾病,这也可能是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较低的原因之一。Liao等[14]、Ferrara等[15]及Le e等[16] 的研究结果均显示T-sp o t.TB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2.2 浆膜腔积液/脑脊液中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浆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意义
        2.2.1 浆膜腔积液T-s p o t.TB检测在结核性浆膜炎诊断中的意义:目前,对于结核性浆膜炎反应机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主要是由于M T B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发炎症反应,而胸膜间皮细胞的作用不容忽视。Wilkinson等[17]对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8例患者(1例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胸腹水中单个核细胞,以及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进行T-spot.TB检测,结果2者均为阳性;所检测到的释放γ干扰素的特异性T细胞数量较多,为外周血的15倍。本研究于2005年最先在英国进行,之后在结核低流行国家,此类研究得以延续进行。如L o s i等[18],张丽帆等[19]、L e e等[20]的研究结果与之前均相似,证明了对胸腹水进行T-s p o t.T B检测可较好地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2.2.2 脑脊液T-s p o t.TB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意义:Kim等[21]于2007年在韩国率先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及外周血进行T-s p o t.T B检测,以明确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脑脊液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75%,而外周血分别为91%、63%。之后,张丽帆等[19]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T-s p o t.T B检测较脑脊液的敏感性更高。
        2.3 T-spot.TB检测对于结核病患者的预测及疗效评估K a n g等[22]对144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最终67例确诊活动性肺结核,T-s p o t.T B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47%,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87%,结核菌素试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8%、51%,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64%。本研究结果表明,T-spot.TB检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结核菌素试验;其阳性预测值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结核病患者预测诊断中的应用,但其阴性预测值较高,可用于辅助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
Kobashi等[23]对40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spot.T B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阳性率为90%,治疗6、9、12个月后阳性率分别下降至63%、58%、55%,与临床疗效相一致,说明T-s p o t.T B检测可应用于结核病患者的疗效评估。张丽帆等[21]研究发现,脑脊液T-spot.TB检测可更为灵敏地评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4 T-spot.TB检测在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anssens等[24]将T-spot.TB检测阳性的无症状结核接触患者定义为潜伏结核患者,再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T-s p o t.T B检测。结果显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s p o t.T B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潜伏结核患者;其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以49.5S F C为分界值对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进行鉴别,得出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74%,但2者有较多交叉。Ch e e等[25]同样对活动性结核及结核接触者进行了T-sp o t.TB检测,结果前者在E S A T-6肽段库中的斑点形成细胞数显著大于后者,而在CFP-10肽段库中亦有显著差异,但2者仍重叠广泛。因此,T-s p o t.TB检测的斑点形成细胞数与结核活动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趋势,但并不精确。另外,某一抗原特异性的效应T细胞存在向病变部位聚集的特性,基于此,浆膜腔积液/脑脊液中T-spot.TB检测较外周血更能准确地反映是否有结核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若2者连用,可增加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鉴别诊断的敏感性。
        3. T-spot.TB检测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展望
        T-s p o t.T B检测的优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 敏感性、特异性高:可从600 000个分泌γ干扰素的细胞中检测出1个细胞,敏感性较高,且只有M T B以及极少数非M T B会发生阳性反应,可与B C G接种后出现的阳性反应相鉴别,具有很高的特异性;② 临床应用广泛:可应用于活动性肺结核、潜伏性结核、免疫抑制患者合并结核以及肺外结核的诊断;③ 检测所需时间短:可应用于早期诊断结核感染,速度较快;④ 可评估疗效:效应T细胞随MTB的清除而消失,因此通过T-spot.TB检测效应T细胞的状态而评估临床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T-s p o t.TB检测亦存在一些缺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检测步骤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及实验室条件要求相当高、仪器及试剂的价格高昂等,这使得T-s p o t.T B检测仅在一些发达国家及医疗、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开展,许多低收入的结核流行国家却无法普及。因此,对于该方法的研究正在普遍而迅速地开展,这需要经历大量、客观、长期的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以获得更加明确的临床指导作用。
        由于M T B感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结核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之间的联系尚未得到彻底阐明,因此,到目前为止,可应用的免疫诊断方法均不能完全、准确地鉴别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这需要研究者开发进一步探明以上问题,并努力开发以M T B特异性抗原为基础,可准确鉴别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的免疫学诊断试剂,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完善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port 2009: global tuberculosiscontrol, epidemiology, strategy, financing, 2009.
[2] Mantegani P, Piana F, Codecasa L, et al. Comparison of an inhouseand a commercial RD1-based ELISPOT-IFN-gamma assay for the diagnosis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J]. Clin Med Res, 2006, 4(4):266-272.
[3] Nakajima A, Matsuki T, Komine M, et al. TNF, but not IL-6and IL-17, is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 cell-independent psoriasis-likedermatitis in Il1rn-/- mice[J]. J Immunol. 2010, 185(3):1887-1893.
[4] Greveson K. Can ELISpot replace the tuberculin skin test for latenttuberculosis?[J]. Br J Nurs. 2009, 18(20):1248-1254.
[5] Seder RA, Darrah PA, Roederer M. T-cell quality in memoryand protection: implications for vaccine design[J]. Nat Rev Immunol, 2008,8(4):247-258.
[6] Elzi L, Steffen I, Furrer H, et al. Improved sensitivity of an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T-SPOT.TB™) in combination with tuberculinskin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 the presence of HIV coinfection[J]. BMC Infect Dis, 2011, 11: 319.
[7] Pai M, Zwerling A, Menzies D. Systematic review: T-cell-basedassays for the diagnosis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n update[J]. Ann InternMed, 2008, 149(3): 177-184.
[8] Lalvani A, Pathan AA, McShane H, et al. Rapid detection of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by enumeration of antigen-specific T cell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 163(4): 824-828.
[9] Chapman AL, Munkanta M, Wilkinson KA, et al. Rapid detection ofactive and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n HIV-positive individuals by enumera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pecific T cells[J]. AIDS, 2002, 16(17):2285-2293.
[10] Richeldi L, Losi M, D'Amico R, et al. Performance of tests forlatent tuberculosi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J]. Chest,2009, 136(1):198-204.
[11] Chung WK, Zheng ZL, Sung JY, et al. Validity of interferon-γ-release assays for the diagnosis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J].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0, 16(7):960-965.
[12] Piana F, Codecasa LR, Cavallerio P, et al. Use of a T-cell-basedtest for detection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mong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J].Eur Respir J, 2006, 28(1):31-34.
[13] Kim SH, Choi SJ, Kim HB, et al. Diagnostic usefulness of aT-cell based assay for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J]. Arch Intern Med, 2007,167(20):2255-2259.
[14] Liao CH, Chou CH, Lai CC, et a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an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for interferon-gamma in extrapulmonarytuberculosis varies between different sites of disease[J]. J Infect, 2009,59(6):402-408.
[15] F e r r a r a G, L o s i M, D'A m i c o R, e t a l. U s e i n r o u t i n eclinical practice of two commercial blood tests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n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 prospective study[J]. Lancet, 2006,367(9519):1328-1234.
[16] Lee JY, Choi HJ, Park IN,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commercialinterferon-gamma assays for diagnosin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J].Eur Respir J, 2006, 28(1):24-30.
[17] W i l k i n s o n K A, W i l k i n s o n R J, P a t h a n A, e t a l. E x v i v ocharacterization of early secretory antigenic target 6-specific T cells at sites ofactive disease in pleural tuberculosis[J]. Clin Infect Dis, 2005, 40(1):184-187.
[18] Losi M, Bossink A, Codecasa L, et al. Use of a T-cell interferongammarelease assay for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pleurisy[J]. Eur Respir J,2007, 30(6): 1173-1179.
[19] 张丽帆, 刘晓清. 胸腹水、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R D1基因编码抗原刺激后释放γ干扰素的特异性T细胞检测[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9, 31(4): 438-442.
[20] Lee LN, Chou CH, Wang JY, et al. Enzyme-linked immunospotassay for interferon-gamma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pleurisy[J]. ClinMicrobiol Infect, 2009, 15(2):173-179.
[21] Kim SH, Chu K, Choi SJ, et al.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system tuberculosis by T-cell-based assays on peripheral blood and cerebrospinalfluid mononuclear cells[J]. Clin Vaccine Immunol, 2008, 15(9):1356-1362.
[22] Kang YA, Lee HW, Hwang SS, et al. Usefulness of whole-bloodinterferon-gamma assay and interferon-gamma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inthe diagnosi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J]. Ches, 2007, 132(3): 959-965.
[23] Kobashi Y, Mouri K, Yagi S, et al. Transitional changes in T-cellresponses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pecific antigens during treatment[J]. JInfect, 2009, 58(3): 197-204.
[24] Janssens JP, Roux-Lombard P, Perneger T, et al. Quantitativescoring of an interferon-gamma assay for differentiating active from latenttuberculosis[J]. Eur Respir J, 2007, 30(4):722-728.
[25] Chee CB, Barkham TM, Khinmar KW, et al. Quantitative T-cellinterferon-gamma responses to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pecific antigens inactive and latent tuberculosis[J].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9, 28(6):667-670.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二道桥的羊肉串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2 10:54:26 | 查看全部 IP:山东济南
“30例结核感染组中,28例(93.3%)TSPOT-TB检测阳性”,请问老师结核感染组的病人是什么结核感染呢?有具体涂阳、菌阴未痰检等的具体情况吗?因为我们医院的确诊的结核感染病人TSPOT-TB检测阳性率貌似没有这么高,好多阴性病人。
结核感染组,当然阳性率高。一般筛查不会这么高。此研究说明对结核诊断的敏感性。 
发表于 2014-3-12 11: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2 17:56:28 | 查看全部 IP:新疆乌鲁木齐
很好的资料,谢谢星火斑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5:26:42 | 查看全部 IP:河南郑州
结核性浆膜炎诊断有新法
作者:特约记者段文利 通讯员张丽帆 来源:健康报 日期:2014-03-24

此文章来源于www.cmt.com.cn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刘晓清、张丽帆、张月秋等以该院2008年至2011年间疑诊为结核性浆膜炎的206名住院患者为对象,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为结核性浆膜炎找到了更为精准的辅助诊断方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美国《PLOS ONE》杂志上。
  我国为结核病高发区,肺外结核在结核病中占比高,且表现多样。包括胸膜炎、腹膜炎及心包炎等在内的结核性浆膜炎是肺外结核的最常见类型。患者分别有胸痛、腹痛、腹胀或心慌等症状,伴有发烧,容易与肿瘤及其他感染混淆。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需耗时4周~6周,且多有漏诊。近年来开展的细胞免疫学新方法——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虽能迅速、准确判定患者是不是患有结核,但不能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结核菌但无任何临床症状)。
  刘晓清带领课题组对206位以包括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住院患者开展了前瞻性研究,比较了浆膜腔积液和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对结核性浆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证实,发生结核性浆膜炎时,结核特异性T细胞从外周血向浆膜腔迁移,因此,与外周血检测相比,浆膜腔积液检测能更准确地诊断结核性浆膜炎。用浆膜腔积液与外周血进行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刘晓清提示,浆膜腔积液检测对标本采集有严格要求。需采集新鲜、肝素抗凝的浆膜腔积液,用无菌容器存放,不可冷藏,并于4个小时之内送检。如标本留取不当,会影响检测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9 21:17:13 | 查看全部 IP:山东
不典型结核病难以确诊,T-spot.TB检测意义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47626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