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竣工验收
1.医院洁净室主要有洁净手术室、洁净病房、洁净无菌物品间、洁净静配中心以及洁净医学实验室等。
2.新建与改建洁净室投入使用前具备如下条件。
(1)建设方提供的平面设计图与使用指南(或说明书),标注各洁净室以及辅助用房所设计的洁净级别。
(2)建设方提供的自行竣工验收报告。
(3)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提供的验收报告,洁净医学实验室的所有指标均应符合GB 50073—2001中相关技术指标,其他洁净室的所有设计指标均应符合GB 50333—2002等相关国家标准中技术指标。
(4)洁净室医务人员以及维护人员等应经上岗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日常管理
1.洁净室(区)的日常维护可以在建筑单位的指导下实施或委托专业单位进行。
(1)保持进气的三级过滤装置(初效、中效与高效)的气流畅通无阻。
(2)保持管道内干燥无尘。
(3)保持回风口滤网畅通无尘,无物品或设备阻挡。
(4)室外排风口应与室外进风口的距离保持5 m以上,离地3 m以上。
(5)过滤装置的更换与管道的清洁间隔时间应根据使用频率而定,最好是在建筑单位的指导下,制定有关标准操作规程(SOP),并有记录备查。
通常初效过滤网、回风口过滤网应1~2周清洁,中效过滤网应6~12个月清洁或更换,高效过滤网2~3年更换。
2.控制“尘源”:
(1)凡进入洁净室(区)人员应做手卫生,戴口罩、帽子,穿洁净服。
(2)控制人室人员的数量。
(3)进入物品均应在洁净室(区)外做相应处理,如有外包装应拆去外包装,如无包装应彻底清洁处理。
3.洁净室内只允许放置必需的设备设施或家具等;物品摆放要避开回风口,尽量做到送风口与回风口的直线中无任何阻挡。
4.保洁工作:
(1)重点为日常清洁,要求每台手术后清洁,每日小卫生,每周大卫生。
(2)日常卫生应实行湿式卫生。
(3)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以手术部为例,不同级别手术室应分设卫生处置间(池);洗涤抹布与拖把的水池,应采用高低水池加以区分;抹布、拖把与水桶等洁具应分手术室标注专用(并以颜色进行区分)。
(4)每台手术结束后,污染的敷料、洞巾等不应随地乱丢,应丢人专用收集箱内,实行“隔离转移”措施。
(5)清洁手术后,采用清水擦拭即可,如需接台手术时,在清洁卫生后,按GB 50333—2002中所规定的时间自净后,实施下一台手术。
5.地面等处被血液或排泄物污染时,不应直接使用拖把进行清理,应采取“覆盖消毒”措施。
(1)采用蘸有消毒溶液(以不流淌为宜)的布类或多层纸巾覆盖污染物(消毒溶液量不足时可以随时滴加)。
(2)采用蘸有同样消毒溶液的布类或纸巾,由污染物外四周2 m处向内擦抹。
(3)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30 min以上)后,将所有使用过的布类或纸巾包裹污染物丢弃。
(4)采用清水清洁卫生。
消毒剂可根据污染物性质进行选择,如血液推荐使用75%乙醇溶液;呕吐物等建议选用有效氯浓度为5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对设备仪器表面的消毒可选用75%乙醇溶液擦抹。
6.日常监测:
(1)自检,由使用单位实施,每季度不得少于1次。主要采用平皿沉降法(要求暴露30 min)检测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布点与标准见附)。
(2)年检,由有资质的单位实施,每年不少于1次。内容包括尘埃粒子、压差、风速、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温湿度、换气次数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GB 50333—2002中所规定要求。
(3)一旦发现超标现象,应立即排查,及时整改。
三、个人防护
1.进入洁净室(区)人员应彻底更换清洁的衣鞋,并做好头部、口鼻部位的保护,以制止自身的“发菌”;必要时入室前进行沐浴。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离开洁净室(区)后,其个人防护装备则被视为“污染”的,再次进入时应重新更换。
2.室内应保持安静,人员避免大幅度的肢体运动与抖动各类织物,以减少扬尘。
3.吸烟者应在吐完最后一口烟15 min后,方可进入洁净室(区)。
4.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建议采用透气性好,不发絮,且耐高温处理的面料。
附: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布点与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