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5|回复: 11

[进展] 我国发现兵马俑芽孢杆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2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大漠驼铃声 于 2014-2-22 07:50 编辑

我国从兵马俑坑道土层发现新的芽孢杆菌,命名为兵马俑芽孢杆菌。
意外发现地球新种微生物2014年02月22日04:0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放大了2万倍的兵马俑芽胞杆菌
  2月19日,福建农科院宣布从兵马俑土壤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地球微生物,命名为兵马俑芽孢杆菌。但秦陵博物院方对此并不知情。记者昨天采访福建省农科院获悉,土壤是从秦陵博物院的参观道路上采集的,此研究和文物无关。
  福建农科院
  宣布发现兵马俑芽孢杆菌
  2月19日,福建省农科院新成果,“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土壤分离出了FJAT-13831T菌株,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地球微生物-芽孢杆菌属的新种,被命名为兵马俑芽孢杆菌,这将为人类开发利用芽孢杆菌提供新途径。”
  同时这项研究获得行业认可,国际权威的微生物杂志《列文虎克微生物学杂志》2014年第三期网络版发表了兵马俑芽孢杆菌成果的论文。
  


点评

福建农科院就发现“兵马俑芽孢杆菌”发言致歉:并非坑道土,而是旅游参观后鞋底的土,可能是其他游客走过时留下的土。  发表于 2014-2-22 0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新资讯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资讯,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就是我们学习的园地,又学到了新知识谢谢老师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这么早老师应该还没上班,真是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的敬业精神真让人佩服!谢谢老师的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生物世界中有许多我们所未知的知识,今天又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很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农科院就发现“兵马俑芽孢杆菌”发言致歉
鞋底土刮下的样本发现“兵马俑牌”芽孢杆菌

  拿我们来命名,是不是炒作呀

  鞋底刮的土为啥要说是兵马俑坑里的

  取样不严谨,会不会影响研究结论

  19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宣布,该院刘波团队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土壤分离的FJAT-13831T菌株,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地球微生物——芽孢杆菌属的新种,被命名为兵马俑芽孢杆菌。

  兵马俑芽孢杆菌论文的发布,引起广泛关注,《科技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福建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以及本报等媒体先后进行报道。

  昨日,华商报记者采访福建省农科院有关人尸却被告知:兵马俑芽孢杆菌新种所取的土壤样本,与兵马俑及兵马俑坑没有关系。样本来源是研究人员在参观兵马俑后,从鞋底上刮下来的土……

  秦陵博物院:福建省农科院从没有在兵马俑坑取过土

  兵马俑虽然参观者众多,但想从坑内取走土却并非那么容易。秦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说,游客参观只能在护栏外观看,一般人都不能到兵马俑坑里面去。如果有研究需要,经过批准之后,才能到坑里面去,取土同样需要经过批准。

  对于福建省农科院所说的实验样本是从一号坑中取的土,周铁表示,秦陵博物院从来没有与福建省农科院合作过,更没有给他们提供过土样,福建省农科院所说的土不可能是兵马俑一号坑的土。秦陵博物院已经与对方取得联系,希望对此予以说明。

  福建省农科院宣传部长致歉:写成“坑内土壤”源于自己不懂

  既然不是从兵马俑一号坑取的土,那么,该实验的土究竟从何而来查阅该报道的来源,均出自福建省农科院宣传部部长黄献光。昨日,本报记者多方联系上黄献光,他称与研究团队核实才知道,该土的土样来源并非一号坑。

  黄献光说:“2010年5月,农科院微生物研究团队,到陕西等地采集土壤中的芽孢杆菌之后,到兵马俑遗址参观,在走过参观道后,从鞋底刮取了一克土壤样本,至今大部分样本仍完整保存在实验室,少量用于分离实验,采集者未进入坑内。”

  黄献光在给秦陵博物院的说明中致歉说:“新闻稿(该院19日给媒体提供的)‘坑内土壤’是本人未核对研究专家,为避免误解菌株是兵马俑身上,而按芽孢杆菌存活于土壤的常识加注‘坑内土壤’,但本人未到过馆缺乏现场感,出新闻稿后,反而造成公众误解,不够严谨,特向博物馆致歉。”

  黄献光说,由于他没有来过兵马俑,所以也不知道游客是不能下坑的,也不能取土的,是自己不小心造成了如此的误会。

  >>背景资料

  芽孢杆菌应用广泛

  据了解,芽孢杆菌是一类能产生芽孢的细菌,有较强的抗逆性,广泛分布在南极、火山、沙漠、深海、盐湖等极端环境,其活菌制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人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应用于食品、农业、工业、医学、冶金、环保、军事等。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保鲜、生物降污、益生菌、酶制剂、饲料添加剂等一系列农业活菌制剂,90%均来自芽孢杆菌。

  近年来,我国微生物学的研究应用发展迅速。福建省农科院拥有我国最大的芽孢杆菌资源库,自主分离菌种1.7万余株,居芽孢杆菌研究与产业应用的领先地位。

  >>六点疑问

  “兵马俑芽孢杆菌”的新发现,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的《列文虎克微生物学杂志》2014年第3期网络版,获国内外同行认可。

  鞋底上刮下来的样本,这样的研究是否严谨“兵马俑牌”芽孢杆菌的出炉,仍存在几点疑问。

  1为何论文也称土壤来自俑坑

  昨日,记者查阅英文发现,文中说明,该土来自兵马俑一号坑(发表的原文:isolated from theNo. 1 pit soil ofEmperor Qin’sTerra-cotta Warriors。注:土壤来源于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而按照黄献光的说法,土壤样本是从鞋底刮取的。

  华商报记者多次向黄献光要求采访提样者本人及团队负责人、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刘波。黄献光说,他的专业也是微生物方面的,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他,他不清楚的会和当事人再沟通。提样者是一名博士生,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有问题黄献光会沟通对方。

  黄献光解释说,用兵马俑坑这个名字,可能是更方便说明样本的来源地,说明这一地域,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应。

  2鞋底上到底刮下多少土

  记者在论文中发现,论文中说明是10克土,而黄献光在向记者和秦陵博物院的说明回复中,均说的是1克土。

  对于这个问题,黄献光笑着说,那就是10克土吧,可能是记错了吧!黄献光说,研究团队到陕西各地土壤取样后,活干完了。该博士生到兵马俑参观后,可能是职业习惯,就从鞋底上将土刮下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并不是说专门到兵马俑去取的土。他说,他们研究人员经常到外地土壤中取样,所以鞋上的土会比较多。

  3为何命名“兵马俑”

  兵马俑博物馆每天有成千上万人参观,在参观过道留下各地参观者鞋下的土,这次发现为何命名“兵马俑”,是否有炒作之嫌

  黄献光说,根据芽孢杆菌国际上命名的原则,一般是以采集地特征或者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如地中海芽孢杆菌”。而该芽孢杆菌的采集地刚好在兵马俑这个区域,所以专家采用了这个名字,并没有主观套用兵马俑来炒作之意。他说,从该土中共分离到10个芽孢杆菌的菌株,9个是目前已有的,仅一个拟似,他们的一个研究人员经过两年,采用多种方法分析鉴定,才确认了新种,之后将论文提交国际同行评审才得以确认。

  4样品来源存疑 结论是否成立

  我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一名专家在看完论文后说,从实验的方法等方面来看,该论文几乎是无可挑剔的。虽然取样不严谨,但筛选出了新种,还是十分不容易的,即便不是在兵马俑坑,也不影响其科研价值,但其价值大小,则要看后期的研粳该微生物对人类有多大作用。

  5这样的研究是否严谨

  从鞋底上刮下的土进行研粳这样的取样是否严谨我省微生物研究所专家说,这样的取样肯定不严谨,取样的容器等都是需要灭菌消毒的,才能说明样品是无菌的。

  我省一研究兵马俑文物保护的专家说,取样一般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样取样,不够严肃,也不负责任。

  6新发现会不会改名

  既然不是兵马俑坑内的土,那么“兵马俑芽孢杆菌”这个名字是否会被取消呢黄献光说,研究成果的命名是国际专家确定的,如果改的话会特别麻烦,目前还没有改的打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车 发表于 2014-2-22 09:23
福建农科院就发现“兵马俑芽孢杆菌”发言致歉
鞋底土刮下的样本发现“兵马俑牌”芽孢杆菌

我们希望多知道一些新发现,但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车 发表于 2014-2-22 09:23
福建农科院就发现“兵马俑芽孢杆菌”发言致歉
鞋底土刮下的样本发现“兵马俑牌”芽孢杆菌

谢谢版主的详细报道!科学的态度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内容是新闻发布后的各方回应,我起初是以为是从坑道里面采的土样分离出来的,如果是这样命名有点牵强。但菌是真的不同于其他菌的新株也不错啊。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