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3|回复: 24

这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5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请各位老师帮我看看,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是敏感的,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是耐药的。这是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吗?

多重耐药菌.doc

315.5 KB, 下载次数: 43, 下载积分: 金币 -2 枚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细菌耐药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太大传不上来, 我不要金币的啊,不晓得怎么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耐药机制有差别,所以碳青霉烯类中的药物对某一细菌的耐药情况也有差别,我个人认为对某一个碳青霉烯类药耐药就属于耐碳青霉烯类。但一般统计时都是分开统计的,如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美罗培南的耐药率。
与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较,亚胺培南外排泵机制没有上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细菌耐药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6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之水 发表于 2014-2-15 11:19
由于耐药机制有差别,所以碳青霉烯类中的药物对某一细菌的耐药情况也有差别,我个人认为对某一个碳青霉烯类 ...

您说的似乎有道理,不过,这应该有专业的检验学专家来解释,每一种细菌对某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是由有代表性的抗生素来决定的。好像不可以以单纯三类或以上的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来判断是否是多重耐药菌一样一样紫的。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蕙淼淼 发表于 2014-2-16 12:30
您说的似乎有道理,不过,这应该有专业的检验学专家来解释,每一种细菌对某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是由有代表 ...

我也觉得应该有微生物专家出来解说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之水 发表于 2014-2-16 21:30
我也觉得应该有微生物专家出来解说一下。


好像前两天有个帖子是关于这个的,我有时间再问问检验科的同事,谢谢您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之水 发表于 2014-2-15 11:19
由于耐药机制有差别,所以碳青霉烯类中的药物对某一细菌的耐药情况也有差别,我个人认为对某一个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外排泵机制没有上调?啥意思?是否比较上调的亚胺培南要敏感些,期待您的解答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MIC为4时判为亚胺培南敏感,实际上2-4时就提示可能存在碳青霉烯酶,必须使用其他方法验证,如改良霍金实验、EDTA实验、或亚胺培南/亚胺培南+EDTA   Etest条。如果验证为碳青霉烯酶阳性,则应该判为对所有碳青霉系类药物耐药,包括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等。
要点是不能单单依赖于仪器Mic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很多医院都是依靠院感科每日查看微生物报告,然后向临床报告多重耐药菌的,但院感科对微生物的知识肯定比不上微生物室的人全面,我们是否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呢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能否由微生物室每日向临床和院感科报告多耐菌病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河之水 于 2014-2-20 08:56 编辑
佳蕙淼淼 发表于 2014-2-19 15:27
亚胺培南外排泵机制没有上调?啥意思?是否比较上调的亚胺培南要敏感些,期待您的解答啊。


我也是在一个幻灯片上看到的,没有详细的解说,我个人认为可能指耐药基因表达的上调,耐药基因可编码外排泵系统导致药物的积蓄降低,使菌体内的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发挥抗菌作用而导致耐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河之水 于 2014-2-19 17:19 编辑
阿一 发表于 2014-2-19 16:42
我的意思是能否由微生物室每日向临床和院感科报告多耐菌病例


我院微生物室出报告时就注上多重耐药或泛耐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gdj7472 发表于 2014-2-19 15:34
我看到MIC为4时判为亚胺培南敏感,实际上2-4时就提示可能存在碳青霉烯酶,必须使用其他方法验证,如改良霍 ...

我们医院是微生物检测出耐药菌后先通知院感科,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或盖上“多重耐药菌”的章子,院感科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下科室进行隔离措施的相关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9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一 发表于 2014-2-19 16:40
我发现很多医院都是依靠院感科每日查看微生物报告,然后向临床报告多重耐药菌的,但院感科对微生物的知识肯 ...

我们是否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0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胡必杰教授编写的多重耐药菌防控这本书上的定义来进行判断,总归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0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看过有关CRE的定义说明,碳青霉烯类的任意一种耐药,三代头孢耐药就可属于CRE,但是我们的药敏栏目里碳青霉烯类只有一种代表药物,你们这个有三种碳青霉烯类的药,我认为应该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还请细菌耐药版主给大家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wyq6064 发表于 2014-2-19 22:28
我们医院是微生物检测出耐药菌后先通知院感科,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或盖上“多重耐药菌”的章子, ...

这主要是微生物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现在自动化程度高了,实验室报告依赖于仪器自动化检测,但一些问题需要用另外的方法验证,仪器判读界点更新也有问题。如万古---金葡,需用到KB法验证耐药,Etest法验证中介等,ESBLs、碳青霉烯酶等耐药机制光靠仪器法是不能确定的。我们可以对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提出确认的要求。呵呵,有赖于沟通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0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0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医院也是微生物检测出耐药菌后先通知院感科,并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的章,院感科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下科室进行隔离措施的相关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多耐菌的报告由微生物室报告更科学,跟微生物室争取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