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3|回复: 0

[转帖] 王德华:忠厚传家远:说家风——转自科学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attach]77940[/attach]
很有意思,央视在春节期间也聊起了家风。从采访人群的回答看,人们对家风有不同的理解和记忆。
家风,其实就是一种家庭文化。家风,也即家训、家规。既然是文化,就需要世代传承。传承祖先的智慧的积累,传承家族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原则。
家庭的文化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环境与物质环境同等重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情培养、待人处事、言谈举止、处理问题方式、做事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等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可谓文化熏陶。
很幸运,我们的父母这一代有严格的家规。父亲和母亲都有严格的家风意识,他们默默践行着自己受到祖辈的家规教育,也在默默影响着我们姐弟们,同时也严格地要求着我们。
父母对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也时常提醒。如,要求我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能翘二郎腿。有长辈来家,要起身迎接,要主动让座,主动递水倒茶,主动问候。大人说话,不随便插嘴。大人商量重要的事情,要避开。母亲对姐姐们的要求更严,要求她们穿衣服要整洁干净,注意梳妆打扮,晚上跟女友们玩耍,必须在有线广播播放“国际歌”之前回家(应该是晚上八点半)。女孩子晚上要学习做针线,缝补衣服、做被子、纳鞋底,家里炕上或窗台上一直放着针线笸箩,只要有空闲,姐姐们就训练针线活。摊煎饼、擀饼、包饺子、做面条等等,这些基本的农村里的生活技巧(技艺),母亲都是亲手给姐姐们传授技艺。摊煎饼、擀饼的时候,让姐姐们烧鏊子做帮手,然后练习,达不到母亲的要求,是要挨打的。记得姐姐们有不少一边抹眼泪,一边帮母亲干活的情景,母亲一边唠叨,一边示范。就这样,姐姐们都掌握和学会了母亲的手艺。
应该说,我们每个家庭都很注意树立家风。农村里如果说谁家的孩子不懂事、不懂礼节,就是说那家人家风不严,没有家规,长辈没有做好榜样。
我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多数内容是祖传的,有广普性。很多内容与后来读到的《增广贤文》和《弟子规》等是很一致的,如:尊敬父母,敬老爱幼;要勤俭持家,要遵纪守法;要知道礼仪廉耻,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与人为善,于己方便;不孝子孙,总有报应。父母经常唠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理家过日子辈辈穷”。生活艰苦的时候,不让我们攀比,也会说“人家过年咱过年,人家吃肉咱不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做缺德事,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多做善事。还有一些,如:好人有好报;吃苦是福;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等等,都有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说起记忆深的家规,在我们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们的肚子多么饿,只要干农活的父亲不回家,我们是不能吃饭的。父亲回来后,他不动手拿筷子,我们姐弟们也是不能先开口吃的。
父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生勤勤恳恳、忍辱负重,认真践行着家庭的责任,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和完善。父母不识字,但崇尚读书识字。对于敬天敬地、上坟敬祖,迎来送往和村里的红白喜事、婚嫁丧娶等,家里都有一套规矩和原则。对儿女,从不娇生惯养,把疼爱贯穿在日常生活中,贯穿在孩子的点滴成长中。男孩子的责任,女孩子的责任,在不知不觉中就树立起来了。
记忆中,从未听到过父母对生活的抱怨,对子女的抱怨,对亲人的怨恨。也许有,但从未在我们面前说过。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尽管生活贫苦,但他们从未对生活失去过希望,让我们姐弟们总有一种希望,坚信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上苍的阳光。可以说,我们是在父母的呵护和严格要求下健康成长起来的。生活再苦再累,他们都默默扛着,为我们的成长支撑起了一个大大的保护伞,挡风避雨、遮阳庇荫。
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们知道了百善孝为先,懂得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德行善,惠及子孙。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4-02-10 第7版 声音)

$ANC[74}EB$GOEH(TIDPGKE.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