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24 11:57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2215|回复: 28

[原创] 此为无菌切口感染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一患者于2014年1月24日做疝无张力修补术,1月30日出现切口少许渗液,切口周围无红肿,医生取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物涂片未见白细胞,偶见脂肪滴、革兰氏阳性球菌,该病例是否属于无菌切口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切口局部没有感染相关症状,只是培养阳性,不能诊断为感染,有可能标本被污染了,但医生考虑送检应该有理由,可以与医生沟通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像脂肪液化,病人的局部症状也没有,是否考虑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liweihua 发表于 2014-2-7 10:08
如果切口局部没有感染相关症状,只是培养阳性,不能诊断为感染,有可能标本被污染了,但医生考虑送检应该有 ...

科临床医生进行沟通,结合临床表现,单评微生物培养阳性,还不能诊断为感染。如果是感染应该属于手术部位感染(浅表或深部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统计在一类手术切口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感染表现,可能是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2楼老师的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与临床主管医师沟通,并动态观察切口情况,培养一次为革兰阳性菌不能确定为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与临床医生沟通,动态观察,再次无菌操作取标本送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诊断感染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培养只是辅助诊断,这一例没有明显的感染症状,还是考虑脂肪液化。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为不属于无菌切口感染,可能是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2楼意见,与医生再沟通一下,并可继续采样送检,结合临床表现来做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种情况不要急于诊断,继续随访,如为感染,迟早会出现症状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我也认为不是切口感染,本来想重新取标本再培养一次,但是病人于2月4日切口好后已出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再 观察两天,再下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病史描述中只提及少许渗液,无红肿等情况,所以从临床表现及症状看不考虑,只有病原学结果,还需考虑是否为标本采集及运送等过程中有无污染,再者镜检见脂肪滴为偶见,所以有楼层认为脂肪液化证据不足啊,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跟踪随访,继续做标本送检,跟医生沟通,最确定是否切口感染,目前的状况不好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不属于切口感染,因我院也存在上述现象,考虑标本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感染吧,木有感染的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2楼老师的观点,与医生沟通,可继续采样送检,结合临床表现来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8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与临床主管医师沟通,并动态观察切口情况,继续采样送检,结合临床表现来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