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橡皮娃娃 于 2014-2-2 18:49 编辑
新年了,又开始申报一年一度的新技术、新业务,今年我们申报的是《细菌耐药性的前瞻性监测及临床干预》,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多指点。
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与国内在微生物与感染控制领域的首个焦点问题,便是各种耐药菌株与新出现病原体的挑战与对策。由于各种广谱及超广谱药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应用,使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急剧上升,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临床治疗难度增加,尤其是有的细菌耐药基因可通过质粒等多种机制在细菌间进行传播,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感染散发或暴发流行,使耐药菌株越来越难以控制,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 细菌耐药性监测以大量的数据成为我们了解耐药菌分布与传播规律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以及抗生素使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现有的耐药性监测多为回顾性研究,即以现有的结果来回溯过去规律的研究方法。监测方法多为从定点医院收集信息资料或者收集菌株后进行集中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后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形成数据发布。但不当的抽样方法会使研究结果具有偏倚性,不能代表目标群体的总体特征。 由于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故及时准确掌握本地区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对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瞻性监测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细菌和耐药谱,及时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干预,指导科室正确采集标本,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送检标本,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定期反馈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株,指导科室进行隔离防护措施。每月对以上结果进行质控,督促科室提高标本送检率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每季度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在《院感监控信息》上反馈。 细菌耐药性监测本身并不能遏制细菌耐药的发生,但监测在观察耐药菌的数量和趋势及干预效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针对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及抗菌药物应用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使细菌耐药性在成为问题前及早进行干预,制止其发展。目前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应用逐渐趋于合理。
申请表见附件。
2014年院感科新技术、新业务申报表.doc
(28 KB, 下载次数: 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