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11 22:45
01-11 22:43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2 17:30
查看: 1487|回复: 4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9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医院等级评审评审标准太复杂 http://www.jkb.com.cn/htmlpage/33/337014.htm?docid=337014&cat...健康报网
  朱士俊(北京医院协会副会长):目前,我国的医院评审标准太多、太复杂,既有准入标准,又有等级标准,还有绩效标准。标准越复杂,对评审方法、评审员的要求就会更高。事实上,标准应该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指导、评价的依据,评审部门要真正领会标准的实质、精髓,并能与医院的实际结合起来,然后将其分解为医院的标准、制度、规范、常规和流程。今后应该更多探讨如何简化、量化评审标准。
  韩  丁(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处长):标准本身没有或只有部分量化,体现不出医院具体做到什么程度了。对医院来讲,希望通过评审来检测自己能达到的水平,如果没达到,差距在哪里,因此评审标准不是简单的针对有没有的问题。
  评审员不专业,标准吃不透
  朱士俊:对医院进行评审的人员要专业化,要让评审员成为一个职业,以此来体现评审的客观、公正、科学。在政府扶持之外,还要促进第三方评审的形成。
  王力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目前,对内审员和外审员的培训只局限于评审理念、方法学的简单介绍,离吃透标准还有很长的距离。比如,让一些医院管理者去查后勤、消防,因为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他们只能问一些皮毛的东西,如此一来,检查可能会走偏。
  所以,专业的评审员比较好,在国内可以借鉴企业的ISO认证,它们每年都做复核,也形成了一批相对职业化的评审员。当评审员们对标准掌握一致时,“经”才能念好。
  金昌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评审方应引入社会力量,比如对医院消防方面的评审,可以交给专业的消防人员。
  现场评审比重太大
  彭明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医院评审原来多是现场评审,现在现场评审只是评审的一部分,加入了社会的评价、第三方满意度的评价,这是好事。但是,医疗信息、社会评价、现场评价各自占的比重究竟有多大?我认为,可以加大平时标准的分值,现场评审分值只要占到40%~50%即可。
  追踪方法学作用被夸大
  刘庭芳(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目前,我国医院评审在应用追踪方法学时,盲目铺开,夸大了它的作用。同时,追踪方法学的应用主体没有弄清楚,我认为,它的主体应该是医院自身。事实上,在美国只有60%用追踪方法学,在我国30%就可以了。
  韩  丁:追踪方法学的手段可能会使检查更加个性化,一些医院会采取相应的应对策。
  医院数量设置不规范
  周玉东(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政府应当根据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以及区域规划来科学设置各个等级医院的数量。同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医疗机构水准,可以因地制宜,施行灵活性的评审政策。
  李立新(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在区域卫生规划下,到底需要多少三级医院,政府应该做好资源配置。如此,在后期的国家财政投入方面,会更有针对性。
  (本报记者姚常房根据录音整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天师 + 2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就是为了评审而评审,为了通过而通过,但是所有的制度流程等等有多少的延续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马车版主提供,您让我对等级医院评审有了新的了解。从而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比如:工作应下在平日,而不仅仅是现场或皮毛的东西;要有专业的评审机构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审不是目的,持续改进才是根本,评审应该是一种专业或权威的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5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grglk9339 发表于 2014-6-7 20:52
评审不是目的,持续改进才是根本,评审应该是一种专业或权威的认可。

评审应该是一支专业的评审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