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4712|回复: 33

[讨论] 有感于院感工作“杂”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7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鬼才 于 2013-11-27 09:19 编辑

       前段时间胡教授说有一位ICU的专家谈到“院感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引起我们大家的反思,我们到底应该做那些工作,怎么样才会体现我们的工作价值?怎么样才能让临床感受到我们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又有一位会员说微生物室的老师认为“院感工作杂”,“杂”可以理解为范围广、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乱七八糟”?杂和简是反义词,是不是也可以和“专”成为反义词呢?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非核心”呢?https://bbs.sific.com.cn/thread-119512-1-1.html
      面对一个“杂”,我在想,那么我们的核心工作、重点工作到底是什么呢?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明确了我们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我们管天管地管空气?我们无所不能?是卫生部没有给我们一个适合的定位?是医院没有给我们一个适合的定位?还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们如何在重点工作中体现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如何让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在遇到某一个问题时第一反应是“我要求助于院感科”? 我们如何让医院领导、行政部门在制度某一项政策、制度或者做某一决策时提出“必须要院感人员参与!”
        有人或许会说,我的想法是幼稚的,但要实现并不是没有可能。我仔细想了想,我们医院的医务人员遇到职业暴露时(包括保洁人员)第一反应是给我打电话,咨询该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在改建重点部门时院长会让后勤科拿着图纸找我们,征求我们的意见(但事实上是我自己这方面也很缺乏,必须求助于专家,好在我有专家的资源),我们的临床护长们之间在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理念上发生分歧时,会到我这里来找寻正确答案……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面对专业问题我感到自己的无力,比如某一患者抗菌素如何选择,合理性评价,我仅仅能从大的原则判断,而无法给予更有力的指导,比如,微生物报告单的解读,我感到困惑,却不知该如何解决?……
       要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就需要自己的努力,我们要自己给自己制定工作重点,我们要自己不断提升、突破,我们要……
       欢迎您讨论,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如何提升自己的含金量,如何让自己“专”而不是“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鬼才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天管地管空气,这个跟我们科的一个人说的一样,或许这是很多院感人心里的话。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好比临床医师,有各个专科的专家。院感好比一大家,我们各自一定要有自己的专长。前三年就好比临床医生的轮转,我们对院感的所有东西都要过一遍的。到后面的话我们一定在院感的某一方面有很深的的造诣。比如消毒隔离方面;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现场调查;手卫生、职业安全与生物安全;临床诊疗与微生物学、抗菌药物应用方面;手术室、供应室管理方面。我是一个院感新人,院感是一个需要协作的工作,我们需要互相利用资源,各有所专。当然这是三甲医院等大型医院院感科人员比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的。个人见解,抛砖引玉,欢迎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沧浪之水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听一位院感资深老专家说过“院感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还听一些资深人士说“院感总的来说主要工作在于:消毒隔离、手卫生、多重耐药菌”这两种说法都很有道理,大家以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昊版提出的问题,的确是大家的无奈。感控科需要管理的事太多。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样样工作做得十全十美,是不现实的。绝大部分基层的院感人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个人从主观上讲,没有人不愿意努力,总希望自己更好一些,但客观上,要成就自己的理想,的确很不容易,甚至说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难题。
要提升自己的含金量,光努力只是一方面,还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好的平台要靠自己酿造。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这样的,每次有上面来检查的,多多少少都要牵涉到院感,但困惑就是平时没人重视,检查的来了,不对头的地方就说问院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有同样的困惑,要做一个好的院感控制管理人员,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比如:临床医疗护理知识、微生物学、建筑相关、计算机相关、医疗设备原理等等),我们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确实这个专业很“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院感工作的杂,的却很杂,有时候工作上的推诿,最后都推到了院感头上,我们是管天管地管空气还管所有人,是临床科室的人们看见就躲着走的人,我们自己有时候也觉得是否太管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做到院感工作的专与杂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记得刚做院感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着手(以前没有院感科),通过在论坛上的学习,去参加院感培训班渐渐的梳理了头绪。记得我第一次给全院培训院感课时连院长都参加了,而且听课都很认真。就像版主说的,临床上职业暴露了会第一时间通知我,有的院感病例晚报几天医生会给我一个劲的解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遇到检查什么的,科室会让我提前去她们科室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慢慢的在大家心中树立了院感意识,大家也认可了我。特别是上次评审时,一个内科主任说:看见你我就条件反射的进行七步洗手,哈哈!

点评

您很棒哦  发表于 2013-11-27 17:08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昊爱无限 + 2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我们要自己不断提升、突破,在工作中体现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有的放矢,抓重点,不能变成护理部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把自己不变成护理部二,希望专家提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控本来就“杂”,涉及专业多;她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团队建设,团队中的每个人要“专”,不是一个人无所不能的“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鬼才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桥wshh1975 于 2013-11-27 14:23 编辑

    中国大陆的感控不是近十年才有的,而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的,在那个时代,象消毒剂的使用、隔离技术是防疫站的工作,是公共卫生专业的工作,而专业教育限制,临床专业没有接受过此方面的专业教育,于是就把此类工作全部归到了感控部门头上。
    延续至今,大陆医院的感控就成了现在这种形势,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空气质量、物业保洁.....都成了感控的管辖范围,其实这些工作都应该有相对专业的人员来管,而且应该比感控者更专业。
    然而现实却是这样,因为医疗机构各个专业的职责不明、专业力量不足,只好归到同样在相关专业也是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感控工作者头上。
     我理解的感控的“专”,是以感控流行病学调查为主,通过调查来发现导致或者增加医院感染或者HAI发生几率的因素,找到减少或者避免医院感染或HAI的措施,并通过管理学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落实并持续改进,不断减少医院感染或HAI的发生,实现患者安全,保证医疗质量。

     个人认为,“专”的感控工作应该是提供一个不同于医疗机构内各个专业的角度,以应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来探索HAI发生的规律为中轴,将影响与导致HAI发生的各相关因素予以管理,通过环节控制,减少或避免HAI。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鬼才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的你的看法。
感控工作究竟是做什么?作为一名专职感控人员应该怎样来做感控工作?我认为就是感控流行病学调查。医院感染控制学科就是研究医院、微生物和医院的人,三者关系的科学。而且感控学科就是以流行病学为基础。不象临床医学,以个体为中心,感控的研究是以群体为中心的。每个医院感染的发生,不管是暴发还是散发,我们要去调查和控制,都必须用到流行病学的方法。国外设有医院流行病学家这一职位,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做感控工作,他们的工作做得非常规范和专业。特别是美国的感控行业的工作,堪称全球感控工作的典范。
为什么我国的感控工作举步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有感控工作,多年来挂靠在护理管理的门下,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大的环境制约了我国感控工作的发展。大部分从事感控的专职人员都是来自护理专业,这些感控护士们非常地累。但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她们工作非常辛苦,但工作成效不高。为什么一些实质性的工作,一些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工作、课题不能深入下去,也就是这个原因。
虽然这些年来,感控知识的培训工作抓得紧,但由于我们底子薄,这样一些培训也就成了杯水车薪,实际效果不佳。要做一些较专业的工作很难,很难。许多知识必须系统地培训,而不是一、两期短训班就能解决问题的。对流行病学知识、医院微生物学知识必须进行系统化地培训,要从理论体系上对专职感控人员进行培训和科学训练,这不能寄希望于短训班取得多大效果。
我曾经设想希望一些大腕、高手在论坛上开设一些系统讲座,后想了一下,不现实,不知从何处下手。我曾看过国外一些文献,他们的工作做得太专了,里面渗杂了许多基础性学科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是无法达到的。要回到基础很不容易。
面对目前的现状,怎样办,大家还是多伸出温暖的手,多互相帮扶一下,多通过论坛,为大家排忧解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翼感控 发表于 2013-11-27 09:15
管天管地管空气,这个跟我们科的一个人说的一样,或许这是很多院感人心里的话。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好 ...

顺着您的思路我在想,如果医院院感科人员多的话,大家可以分工,使每个人都能更“专”,医院小的话,这些就很难操作。那我们小医院是否可以这样:选择护理部、医务部没有管理到的空白点作为我们的主攻项目、选择与临床关系密切的内容作为重点,选择关键点不断深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要我来说,“杂”没什么不好,如果是有心人一定可以在杂的基础上深入进去,那时别人眼里你就是“博”,只是从杂到博的路一定也是用汗水铺成的。

元芳,你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3-11-27 19:36
其实,要我来说,“杂”没什么不好,如果是有心人一定可以在杂的基础上深入进去,那时别人眼里你就是“博” ...

是的,如何让“杂”不再是贬义词,需要我们不断的付出。
我只是从一个侧面来说,希望我们在某一方面能有深度,而不是让他们认为“杂而肤浅”
就像一个简单的清洁,在很多人眼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没有一点点技术含量,但是听过倪小平教授课的我们知道,在他那里,“清洁”是那么的富有技术含量,是那么的有学问。

点评

杂与博之间的这一步或许要走N久。。。  发表于 2013-11-27 22: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院连续三届院感科干事在工作岗位上得了心脏病,现在科长心脏也不好了,下一个可能就要轮到我了,何止是杂呀,太杂了,太操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3-11-27 19:36
其实,要我来说,“杂”没什么不好,如果是有心人一定可以在杂的基础上深入进去,那时别人眼里你就是“博” ...

秋水老师您好,对于院感工作的“杂”,我真的很无奈,昨天医院又把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办公室(健康教育科)挂在了院感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晓 发表于 2013-11-27 20:08
秋水老师您好,对于院感工作的“杂”,我真的很无奈,昨天医院又把创建“健康促进医院”办公室(健康教育 ...

张老师好,许久未晤
您的这个杂已经不仅仅是杂了,是在杂之外又加码了。不过要是有精力,多干了自不会白干,呵呵,说的很直白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8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婉若秋水 发表于 2013-11-28 07:44
张老师好,许久未晤
您的这个杂已经不仅仅是杂了,是在杂之外又加码了。不过要是有精力,多干了 ...

早上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办法,能干多少干多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