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xiesq999 于 2013-11-19 09:56 编辑
尽管在国内已参与过不少手术,但当我踩着典型的荷兰木鞋走进手术室,内心还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荷兰人真穿这玩意儿做手术,对我而言脚踏硬底木鞋站一天真是伤不起。不过与之相比,手术中的一些见闻更有意思。刚一进手术室,无数的一次性器具首先就给我一个下马威,把我震慑了。如果说一次性帽子口罩还算常见的话,之后的场面就让我有些把持不住了:刷手开始用一次性手刷,消毒是一次性套装,铺巾是一次性防水消毒巾……基本上除了剪刀、弯嵌、镊子等常用金属手术器械是重复利用之外,其他都是一次性的。一个手术下来产生了无数的一次性医疗垃圾。 从这个角度而言,欧洲人说自己环保什么的实在让人难以信服。尽管国内医院也在越来越多地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具,但相对而言我们才真正的低碳环保!遥想在国内医院实习的时候,每天都打开无数的换药包,换完之后把弯盘、镊子、剪刀、铺巾回收。器械在充分消毒灭菌之后重复使用,照样救死扶伤。 这里的大夫做手术相对是比较淡定的。手术台上的大夫有几次停下来讨论──荷兰语,充斥大舌音小舌音,完全听不懂──达成一致之后,再继续手术。教授对于解剖要求甚是苛刻,在断血管前再三确认其他重要血管、神经完整之后再下刀,以防误伤。 当然,并不是说手术慢就一定是好事,手术时间过长对于患者没有好处,反而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但小心谨慎总是没错的。 其实国内大多数外科医生的手术过程也是十分谨慎的,对于解剖层次的辨别、重要脏器的保护也毫不逊色。只是在国内的大医院里,每天的手数量非常大,医生负荷很重,因此有时候也就不得不加把劲了。 这里的医生工作负荷会让大多数国内外科大夫羡慕嫉妒恨:鹿特丹中等规模的一家医院的外科大夫说,他们整个医院外科每天也就六七台手术──和国内一些医院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与外科大夫的独当一面形成鲜明对比,手术台上,荷兰的住院医基本上什么事儿都帮不上。个人感觉他们比国内住院医生锻炼的机会更少──他们甚至没得打结、剪线,因为这些事情器械护士会代劳,而且护士还会钉皮……嗯,真是万能! 有一点让我颇为奇怪的是,尽管这里外科医生手术操作细致,但术野往往比较红,一般的渗血不用电刀去烧灼止血,靠患者凝血机制,只有比较明显的动静脉出血才会处理。 于是整个术野也就相对血肉模糊,从手套到器械到术野都成了红色。我问教授:“为何这里做手术出血都不止血呢?”他回答:“嗯,我们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出血。” 他完全没有领会我问题的要点。其实个人感觉国内胃肠手术术野要更干净,外科大夫更愿意积极止血,减少术中出血。也正因为术野干净,整个手术过程中解剖结构也更为清晰。积极止血与重点止血各有利弊,两者对于患者的影响难以用一两句话表述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