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6212|回复: 28

[讨论] 空气采样时间问题?5分钟还是15分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5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同道们好!现在我们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长说到外面听了课的,二类环境做空气培养要做15分钟才精确,结果几个重点部门的护士长跑来都要求做15分钟。但《消毒技术规范》上面写的是5分钟啊,请问,可以做15分钟吗?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操作按“规范”执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是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的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里牵涉到沉降发测空气细菌浓度的敏感性问题。通常9cm直径的平板,打开5分钟,测空气细菌浓度,敏感性约为150个/M3, 即如果无菌生长,意味着空气中的细菌浓度小于150个/M3,按我国现行标准,对普通病区可以判断合格,对手术室、对层流室呢?严格的讲,不一定合格,因为小于150个/M3,可能是100个,也可能是10个。如果是10个对层流室也可以判断为合格,但如果是100个,就是不合格了。
怎么办?多放几个平板,或延长时间,比如15分钟。在我医院里如果去手术室采样,则建议30分钟呢!
通常按规范做是不错的,但对于空气培养,2002年《规范》介绍的方法不全面,应该要修改,否则敏感性这么差的方法,去监测手术室、层流室的空气更没有价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感谢#4胡老大提供的新颖学习资料!:handshak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icchina 的帖子

事实上,对于层流手术室,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2两11月26日发布,2002两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明确:当采用浮游法测定浮游菌浓度时,沉降时间都是以30min中进行啦!

如果是这样,对于老大所所的情况,我认为是否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监测呢?

请大家评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一枝梅 的帖子

正确!洁净手术室这样做没问题,但治疗室等非洁净区域只要你院作好培训,统一采样时间放15分钟或30分钟,都是可以的,只是细菌室在计算时知道是放多少时间就得了.我院除层流室放30分钟外,其他地方就是放15分钟.

[ 本帖最后由 柳莹依 于 2008-11-27 20: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了一招,看来还是要多上论坛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

如果无菌生长,意味着空气中的细菌浓度小于150个/M3,按我国现行标准,对普通病区可以判断合格,对手术室、对层流室呢?严格的讲,不一定合格,这个问题平时确实没思考过,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话题,让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
不过才给我院临床培训过,还是按照2002年的《规范》中要求的打开5分钟。
个人认为:既然国际理念主张停止常规的环境样本的培养,因为HCAI与一般环境或空气的微生物污染并无关联,那么也就不必对于二类环境为做5分钟还是15分钟而犯愁。只是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做15分钟好了,大家认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2002年《规范》里介绍的方法不全面,应该要修改,那么请专家们尽快修改吧,我们现在还是按照《规范》执行了也没有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icchina 的帖子

非常感谢胡教授!下次开会时统一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有净化空调设施的手术室,应按照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采样方法进行。浮游法采样比较麻烦,要用专门的采样器,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时间是通过最小采样量和采样器工作时的转速计算,而采样量是根据房间洁净度级别定的。

常规院内的监测,建议使用沉降法,只要摆好平板,沉降30分钟就可以了,相对于浮游法,要简单和省时。

至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其实很多感染的暴发都跟接触传播有关,通过空气传播很少(多见于病毒感染--无法用常规的空气细菌监测到),即使通过空气,通常也是有一个共同的来源(细菌的发源地),例如过去报告军团菌感染的暴发,是通过中央空调水系统发出的气溶胶,这样的情况,调查水中的细菌就可以了,如果用监测空气的方法,恐怕很难收集到与感染传播有关的细菌。
再者,如果做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在于寻找与感染有关的细菌,应该是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收集到相关的细菌,因此,采样时间不需要按照规范,而应根据调查的情况,尽可能使用较长的采样时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icchina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桂花香老师,纠正了我的错误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桂花香 的帖子

学到新理念,又长见识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269884026 的帖子

我建议最好以规律法规开展工作,一般按照2002年的《规范》中要求,如果是洁净室应遵守洁净室的管理规范,除非你想搞科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不管怎么做,都要有依据.2002年《规范》介绍的方法不全面,应该要修改.并制定出规范的采样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icchina 的帖子

又学到了一个知识点,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阳光 的帖子

请问您院是否已经取消了二类环境的检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5分钟也好,15分钟也好,从统计学上,时间越长计算结果越接近真值,偶然误差就越小,这个没必要全国都一个标准,规定了采样时间,主要是方便细菌室的工作人员计算,我院采样时间规定是10分钟,如果哪个采用的护士因工作忙,超出了规定时间,只要在化验单上标明时间即可,细菌室的人员根据时间重新计算一下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