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973|回复: 9

[讨论] 如何评价我的“感控的亚专业”,是否取得成就?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怎样评价或衡量我在某个亚专业,是否取得成就?
光说平时做了哪些工作,比如我在CSSD工作,我在微生物实验室工作,那是远远不够的!
在哪个领域,我举办了继续教育培训班,是否可以算?光这个,好像不行吧?
在哪个领域,我制订了相关的国家标准,我认为这个可以算了!
如果在哪个领域,我拿到了若干科研经费(比如50万以上),我认为可以算。
如果在某个领域,我发表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若干篇(比如3篇以上),我认为可以算。太少,应该不行吧?

您认为,上面的评价思路是否可行?
如果按照这个评价标准,我们对照一下,自己应该如何去努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鬼才 + 5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的年会上,希望邀请更多的在感控亚专业上取得成就的专家,包括学术上有造诣的年轻专家,做大会专题报告。
https://bbs.sific.com.cn/thread-107560-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表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若干篇(比如3篇以上),我认为可以算。

文章肯定是硬指标之一了,3篇以上可以称为系列研究了,赞同算。
参加国标制定的,之前肯定做了文献调研等大量工作,应该算。

对照标准,看到了差距,战略上做职业规划,战术上于点点滴滴处努力吧,从阅读开始。刚刚写完公司管理提升的征文,其中一句就是这句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鬼才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搞个亚专业优秀评选?
科研、论文永远是硬指标的,在亚专业领域的任职也可以算一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
制定国家标准与科研课题在相对层面来讲,还是有局限性,不是机会公平公正的分配到合适高质量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相比之下,个人能做的就是高质量的论文和具有影响力的专业论著。
在科室工作,培训班和职称都是有显著性差异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鬼才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教授的思考!
评价“亚专业”,看数量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看质量。要把自己关注的专业做扎实,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有些专业上工作是需要时间磨的,不可急于求成,而要稳打稳扎一步步做好,做这些工作也是在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我目前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医院感染的什么都要懂,很难分开什么亚专业,除非微生物室的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8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有高质量的论文等评价外,理论的创新,也应该视为一条?
这个创新必须是“完全的创新”,新的假说,新的理论构架,或者是其他管理理论在感控中应用的成功移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胡教授的新理念。我认为院感亚专业应该是院感范畴内的不同的方面,如胡教授提到的医院环境消毒、医院空气管理、医院水源性感染防控、医疗废物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抗菌药物管理、医院感控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等等领域。 每个院感专职人员重点关注1-2个特别感兴趣的方面,深入研究,时刻关注国际新动向,了解国内的现实情况,研究改进的措施......这样经过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大师级的专家。现在有一些临床医师加入到院感队伍来,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刚毕业就加入院感队伍,因为没有临床经验,又没有地方去取得临床经验(不管病人),往往不能很好的发挥临床医师的作用。所以我认为院感科的临床医师最好要在临床相关科室工作3-5年以上,再专职做院感工作。或者最好是兼职。但是现实是临床医师不愿意到院感来,且兼职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现在国内很多大师级的专家很多都是兼职临床的(主要是感染、呼吸、微生物专业的),或者就是其他相关专业的,如微生物专业的。而专职人员基本都脱离了原来的专业,专职管理了。医院专职人员又少,基本忙于应付日常工作了。另外还涉及到了院感科定位的问题,我省很多医院定位为职能科室,院感科主任与其他职能科室负责人一样每2年要轮岗,担任院感主任的有各个方面的人,有些甚至是做过工会的人员来担任。可想其院感管理工作怎么能做的好?!胡教授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很好的方向,对院感专职人员特别是在培养年轻人员时每个人应该有所侧重,有所要求。即使不一定能成为大牌专家,也是自身工作的需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鬼才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提出的这一问题重要,关系到我们大家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大家多加以讨论这一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