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一种新型禽源性甲型流感(H7N9)病毒的人类感染(1)作者: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3-04-18
高荣保等 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病毒性疾病控制与预防研究所等
摘要
背景
禽类感染甲型流感亚型H7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但以前尚未观察到该亚型在亚洲发生人类的感染。2013年3月,中国上海市或安徽省有3名城市居民表现出了快速进展的下呼吸道感染,并发现是感染了一种新型、重配的禽源性甲型流感(H7N9)病毒。
方法
我们获得并分析了这些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和病毒学资料。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毒培养和序列分析方法,对呼吸道样本进行了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检测。
结果
我们从所有3例患者获取的呼吸道样本中均分离出了一种新型、重配的禽源性甲型流感(H7N9)病毒,并将该病毒辨别为H7N9。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3株病毒的所有基因均为禽源性。有6个内部基因来自甲型禽流感(H9N2)病毒。在A/安徽/1/2013和A/上海/2/2013病毒株中发现了血细胞凝集素(HA)基因201环处有Q226L(编号为H3)替代,但在A/上海/1/2013病毒中未发现此替代。在3株病毒的HA基因150环处均辨别出了一个T160A突变。在3株病毒中均发现了神经氨酸酶(NA)茎部区域有5个氨基酸缺失。3例患者均表现有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2例患者近期有家禽暴露史。胸部X线片显示有弥漫性不透明片状影和实变。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3例患者均死亡。
结论
新型、重配的H7N9病毒与这3例患者的严重和致死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甲型禽流感病毒的散发性人类感染(通常发生于近期暴露家禽后)引起了一种广泛表现的疾病,范围从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到肺炎和多器官衰竭。甲型低致病性禽流感(H7N2、H7N3、H9N2或H10N7)1-4病毒感染已经引起严重程度为轻微(结膜炎或无并发症的流感样疾病)至中度的下呼吸道感染。甲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H7)病毒的大多数人类感染均引起结膜炎(H7N3)或无并发症的流感疾病,但有报告显示,在荷兰的一次暴发期间,1例H7N7病毒感染的病例发生了致死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5。相反,对于报告的HPAI H5N1病毒感染病例,自2003年以来的累计致死率大约为60%6-8。
目前只在亚洲报告了罕见的H7病毒向哺乳动物的传播。全球任何地方均无记录到的N9亚型病毒的人类感染。在2013年2月和3月,3例患者因不明原因的严重下呼吸道疾病而入院。我们报告与这些感染相关的一种新型、重配禽源性甲型流感(H7N9)病毒的辨别。
方法
监测、报告和数据收集
采集3例因严重双侧肺炎、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而住院的中国成年患者(2例来自上海市和1例来自安徽省)的咽拭子标本,并将标本分别送至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及安徽CDC。在初步检出呼吸道病原体后,样本于2013年3月25日被送至到中国国家流感中心(CNIC)。
采用一种标准化监测报告表来收集流行病学数据和临床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潜在疾病,季节性流感病毒疫苗接种史,最近暴露于猪、家禽或其他动物,最近到过活动物市场,临床体征和症状,胸部X线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在内的诊断性检测),抗病毒治疗,临床并发症,以及转归。禽源性甲型流感(H7N9)病毒人类感染的确诊病例定义为有肺炎以及有H7N9病毒RNA或在CNIC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H7N9病毒的证据。
病毒分离
将采集自所有3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均保存在病毒转移培养基中。将标本接种到第9~11天、特异的无病原体鸡胚尿膜囊和羊膜腔中,并在35℃下(培养)增殖48~72小时。
RNA提取物和实时RT-PCR
我们使用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Qiagen),并按照生产商的用法说明从咽拭子标本中提取了RNA。我们使用了针对季节性流感病毒(H1、H3或B)、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实时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然后,我们采用自己设计的检测H1~H16和N1~N9亚型的成套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实时RT-PCR检测,以验证病毒亚型。
(未完,待续)
|